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大青叶中靛玉红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大青叶中靛玉红的提取方法。方法以靛玉红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考察生药粒径、提取时间对索氏提取结果的影响,另采用正交实验,考察生药粒径、提取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4个因素对超声结果的影响。结果超声法优于传统索氏提取法,最佳超声提取条件为过40目的生药加入60倍量甲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提取30 m in。结论超声提取法提取靛玉红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省时,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胃癌胃壁组织中自由基代谢变化对胃区域淋巴结癌转移的影响。方法:52例胃癌患者新鲜离体胃标本,分别于癌中央、癌旁、癌远侧端等3处取材,检测胃壁组织中SOD活性及MDA含量,并按照胃区域淋巴结有无癌转移及胃癌病理类型而进行分组。结果:胃癌淋巴结转移组(A组)与非转移组(B组)比较,癌中央组织中两组均表现为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癌旁、癌远侧端组织比较,两者差异具有极显著性。胃非黏液性癌淋巴结转移组(C组)与非转移组(D组)比较,其结果与A,B组一致。胃黏液性癌淋巴结转移组(E组)与非转移组(F组)比较,在各部位SOD及MDA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胃非黏液性癌胃区域淋巴结癌转移与自由基代谢状况密切相关,胃壁中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将促进癌组织向胃区域淋巴结转移。而胃黏液性癌胃区域淋巴结转移与自由基代谢状况无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nm23/NDPK在200例食管癌的表达意义及免疫组化阳性指标评价。方法:选用食管癌切除标本200例,按S-P法检测nm23/NDPK的表达阳性率。结果: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nm23/NDPK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表明nm23/NDPK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呈密切负相关。结论:本文提出的免疫组化阳性分级指标是一种简便而有意义的指标,检测nm23/NDPK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食管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4.
临床病理资料:患者男,60岁,进行性吞咽困难伴胸背部疼痛三个月。手术中见食管平主动脉弓处有一6cm长肿块,苍白,表面凹凸不平,质地硬,与周围主动脉弓、气管紧密粘连。贲门小弯侧可见一直径3cm的溃汤,胃底周围淋巴结肿大。切除食管一段,其中见一髓质型肿物,大小5cm×3cm×2cm,质硬,切面灰白色。胃贲门部见一溃汤型肿物,大小3cm×3cm×2cm,质硬,切面呈灰白色。另取隆突旁淋巴结、胃左动脉旁淋巴结各1粒。食管肿物组织切片(HE染色)检查见肿瘤细胞呈巢状排列,肿瘤细胞呈多边形,胞浆丰富;核大,…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究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疗效、认知功能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联合组(n=40)。对照组给予碳酸锂,联合组给予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治疗。比较两组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ech-Rafaelsen mania rating scale,BRMS)评分、整体治疗效果、认知功能、神经递质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BRMS评分、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深抑制递质、乙酰胆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持续性操作测验评分、γ-氨基丁酸、多巴胺、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言语记忆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认知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6.
骨骼肌间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骼肌间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沈金辉,蔡广玲患者,男性,72岁。发现右大腿无痛性肿物1年,逐渐肿大,于1994年4月18日入院。手术见肿物位于右大腿股四头肌内,与周围组织粘连,并浸润右大腿前群、内侧群肌肉。病理检查巨检:肿物大小13cm×13cm×8c...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 的代谢变化与胃癌组织发生及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52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胃标本, 检测胃壁组织中CuZnSOD的活性;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CuZnSOD在胃壁组织中的分布, 并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的方法进行灰度检测。结果 胃非粘液性腺癌Ⅰ~Ⅳ级癌灶组织中CuZn SOD活性分别为: (62. 85±8 .47)、(60 .94±6 .51)、(36 .76±3. 73)、(39. 04±3 .85) NU/mgPr; 其癌细胞中CuZn SOD灰度分别为: (128. 91±14 .11)、(120 .07±5.34)、(97. 73±5 87)、(83. 83±7. 28)。胃粘液性腺癌组织中CuZnSOD活性为(17 .73±1. 74) NU/mgPr; 其癌细胞多不表达CuZnSOD。CuZnSOD在正常对照组胃泌酸腺细胞中呈阳性表达, 在胃粘液性腺细胞中呈阴性表达。结论 胃非粘液性腺癌的发生可能来源于分布在胃体和胃底的胃泌酸腺细胞, CuZnSOD具有促进其癌细胞分裂和增生的作用。胃粘液性腺癌的发生可能来源于胃粘液性腺细胞, CuZnSOD与其癌细胞的发生、分裂和增生无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Ki-67、E-cad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SCC)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BCC和50例SCC中Ki-67、E-cad的表达。结果:Ki-67在BCC和SCC的阳性率分别为63.3%、92.0%(P<0.01),SCCⅠ级和Ⅱ~Ⅲ级的阳性率(++~+++)分别为32.1%、90.9%(P<0.01)。E-cad在BCC和SCC的阳性率分别为63.3%、36.0%(P<0.05),在SCCⅠ级和Ⅱ~Ⅲ级的阳性率分别为50.0%、18.2%(P<0.05)。结论:随着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Ki-67的表达有增高趋势,故检测其在表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对于判断肿瘤良恶性有一定参考价值。E-cad的异常表达与表皮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明显关系,可做为判断表皮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9.
食管原发性小细胞性黑色素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5 4岁。因进食梗阻半个月伴呕血 3d ,于 1995年 4月入院。临床诊断 :中段食管癌肉瘤。手术所见 :中段食管主动脉弓下至膈肌上见一巨大肿物 ,大小为 12cm× 10cm ,无外侵 ,行食管大部分切除术。病理检查 :食管一段 ,长 15cm ,切开见突入管腔肿物两个 ,大的 10cm× 6cm× 5cm ,小的 6cm× 4cm× 3cm ,表面部分溃疡 ,切面灰白色 ,质实 ,浸润管壁全层。镜下观察 :肿瘤细胞呈弥漫分布 ,由食管粘膜浸润及肌层、浆膜层 (图 1) ,部分肿瘤细胞有腺样排列趋势 ,肿瘤细胞圆形 ,胞质较少 ,未见明显色素颗粒 ,形似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β-catenin在皮肤BCC、SCC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BCC和50例SCC中β-catenin的表达。结果β-catenin在正常皮肤、BCC和SCC中异常表达率分别为13.3%,40.0%,66.0%,三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SCCⅠ级和Ⅱ~Ⅲ级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0.0%,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表皮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