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可必特雾化治疗小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可必特雾化吸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儿在吸氧、抗病毒、止咳、镇静、普米可令舒(布地奈得混悬液)空气压缩泵压缩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可必特(异丙托溴氨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照组加用万托林(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并对比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在气促、喘息缓解、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抗菌肽37、中性粒细胞与气道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BO病儿4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该院同期支气管异物无并发感染病儿38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纤支镜进行肺泡灌洗,对比不同病情程度病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MP-9、抗菌肽37、中性粒细胞含量、气道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3(IL-13)、半胱氨酰白三烯(LTS)]水平,分析MMP-9、抗菌肽37、中性粒细胞与儿童BO及气道炎症因子的影响关系或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MP-9、中性粒细胞含量分别为(2701.93±587.08)μg/L、(3.38±0.43)×109/L,高于对照组的(135.48±44.10)μg/L、(2.76±0.25)×109/L,抗菌肽37含量为(114.28±24.98)μg/L,低于对照组的(186.06±44.11)μg/L(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MP-9、抗菌肽37、中性粒细胞与儿童BO有密切的影响或关联影响关系(P<0.05);随病情加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MP-9、中性粒细胞、IL-17、IL-13、LTS含量呈升高趋势,抗菌肽37呈降低趋势(P<0.05);MMP-9、中性粒细胞与IL-17、IL-13、LTS呈正相关,抗菌肽37与IL-17、IL-13、LTS呈负相关(P<0.05).结论 BO病儿存在呼吸道MMP-9、抗菌肽37、中性粒细胞表达异常,其表达异常程度升高可能会加重气道炎症程度,可为临床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秀红  沈照波  周银红 《职业与健康》2007,23(18):1673-1674
目的 推广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将具有抗炎及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的糖皮质激素列入防治哮喘的一线用药,强调规范化的诊治方案,并进行系统的管理和教育.方法 以6个月~14岁哮喘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按病情轻重程度及年龄大小选用不同的药物剂型和剂量,定期复查并测量呼吸峰流速值.结果 全部病例在最初3个月内能按要求进行复诊,3~6个月复诊者92例(80%),6个月~1 a复诊者69例(70%),经多次电话联系复诊率增加20%,但是1 a以上能坚持复诊、坚持用药者仅为35%.以坚持1 a的69例进行评定,在最初3个月,26例出现急性发作,多为上感诱发,有6例为搬新家后诱发.治疗1 a时63例完全控制,降级为最小维持量,6例仍有不规律小发作;23例吸药半年左右自行停药,其中13例未再复发,10例停药3~10个月又有哮喘症状而重新用药.结论 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起效快、疗效高、不良反应小、无创伤、无痛苦及使用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2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炎支原体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近年来有增加趋势,我院于1995年11月~1997年5月对收治的呼吸道感染1106例患儿进行筛查,对肺炎支原体感染22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支原体感染221例,男133例,女88例男女之比为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2005年1月至9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短串联重复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电泳检测,银染显色并分析结果.结果 (1)iNOS基因5'调控区(CCTTT)n短串联重复序列PCR检测结果该序列在77例哮喘患儿有63例缺失,在102例正常对照组中有25例缺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iNOS基因该序列缺失与哮喘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3)iNOs基因该序列缺失与哮喘患儿年龄无关.结论 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存在iNOs基因5'调控区(CCTTT)n短串联重复序列缺失,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NOS基因5'调控区(CCTTT)n短串联重复序列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叶性肺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肺泡灌洗液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检测的意义及两者在大叶性肺炎发病机制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住院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95例为研究对象。按临床诊断分为大叶性肺炎组35例,支气管肺炎组30例和气管狭窄组(对照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ICAM-1表达情况,ELISA法测定其肺泡灌洗液RANTES水平。结果(1)大叶性肺炎组ICAM-1表达率显著高于支气管肺炎组及对照组,支气管肺炎组ICAM-1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叶性肺炎组和支气管肺炎组肺泡灌洗液RANTE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叶性肺炎组与支气管肺炎组间RANTE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大叶性肺炎组ICAM-1与RANTES呈正相关(r=0.781,P0.01),支气管肺炎组和对照组ICAM-1与RANTES无相关性。结论 ICAM-1和RANTES参与了大叶性肺炎的发病过程且具有协同作用,并可作为大叶性肺炎的检测指标,为研究大叶性肺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喘憋性肺炎是儿科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发病年龄偏小 ,病因以病毒感染为主 ,随着病情的发展 ,肺循环压力增高 ,右心负荷增加 ,最终导致右心及全心衰竭。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可为该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观察对象 患病组 :选择 1998年 9月至 2 0 0 2年 9月儿科住院或门诊留观的 30例婴幼儿喘憋性肺炎 ,均符合 1987年 4月全国儿科成都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男 19例 ,女11例 ,年龄 3个月~ 3岁。按照临床表现[1] 可分为 :①轻型17例 ,喘憋不重 ,有轻度缺氧症状和体征 ;②重型 13例 ,频发喘憋和呼吸…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我国儿童发病率为0.5~2%,个别地区高达5%,近几年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人们对儿童哮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哮喘又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在门诊开展健康教育,使家长和患儿正确认识哮喘、正确使用峰流速仪和书写哮喘日记、学会避免哮喘的诱发因素、掌握正确的吸入治疗方法、熟悉哮喘的发作先兆及相应处理、重视环境及生活护理,最终达到维持病情的长期稳定,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儿童呼吸道传染病患儿家长隔离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收治的106例呼吸道传染病患儿,通过奇偶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53)与观察组(n=53),予以对照组患儿常规健康教育,予以观察组患儿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儿与患儿家属的隔离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隔离意识、隔离要求、隔离种类和家长隔离执行措施的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降低患儿因隔离不到位发生感染的几率,提高患儿及患儿家属的隔离依从性,利于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口服益生菌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控制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东区医院呼吸科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5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研究组(益生菌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用布地奈德治疗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白介素(IL)-4浓度水平、IgE浓度水平和干扰素(IFN)-γ水平,根据CD3+、CD4+、CD8+的百分比,CD4+/CD8+ 比值,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浆IgE、IL-4表达水平、CD4+/CD8+比值和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 IFN-γ表达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则明显上升(P<0.05); 且研究组指标改善更加显著 。结论 在布地奈德喷雾剂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益生菌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控制较单用布地奈德更佳,且免疫调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