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定量探究人内耳前庭半规管中的嵴顶时间常数,明确半规管编码角运动的时间过程。方法 建立人双耳半规管数值模型,通过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嵴顶的生物力学响应,进而计算嵴顶的力学松弛时间常数。同时,对志愿者进行前庭眼反射实验,根据志愿者的眼震慢相角速度计算嵴顶的时间常数。结果 通过人内耳半规管数值模型计算得出的嵴顶力学松弛时间常数为3.75 s。通过实验测量得出平均嵴顶时间常数约为4.86 s。数值模型和实验中的结果近似保持一致。结论 人内耳前庭半规管中的嵴顶时间常数大约为4.86 s,反映了嵴顶力学松弛和半规管传入神经适应性的联合作用效果,体现了半规管编码角运动的时间过程。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评价舍曲林治疗青年脑卒中后继发性早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4例诊断为继发性早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名)和对照组(56名).两组在常规心理、行为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每天服用舍曲林片50mg,对照组每天服用甲钴胺片0.5mg,疗程8周.以治疗4周、8周、12周后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配偶性生活满意度评分,以及性能力恢复自评分的变化来评价早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性功能均有较大改善,但治疗组在治疗4周、8周、12周后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中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结论 舍曲林治疗青年脑卒中后继发性早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PPARγ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450例患者: 将225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纳入进展组,并选择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疾病史相似的同期住院的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25例为非进展组。应用多聚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技术检测PPARγ基因C161T的基因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PPAR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在进展性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PPARγ的C161T基因多态性频率无明显差异(p>0.5)。在入院时、入院后72小时以及发病后4周,携带C等位基因脑梗死患者的PPARγ表达量低于携带T基因的脑梗死患者(p<0.01),并且在携带C等位基因患者中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PPARγ表达量低于非进展性梗死患者(p<0.01)。与入院时比较,入院后72小时以及发病后4周各基因型的PPARγ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 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的表达可能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亲和素-生物素复合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检测特异性Ig G4抗体用于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建立检测华支睾吸虫特异性抗体Ig G4的ABC-ELISA法(Ig G4-ABC-ELISA),以此方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囊尾蚴病和曼氏裂头蚴病患者血清样本。以Ig G4-ELISA和Ig GELISA法为对照,比较3种方法用于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效率。结果成功建立了用于检测华支睾吸虫特异性抗体的Ig G4-ABC-ELISA法,用此方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Ig G4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98.2%,阳性预测值为93.8%,阴性预测值为97.0%,诊断效率为96.3%;Ig G4-ELISA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敏感性为86.0%,特异性为98.2%,阳性预测值为93.5%,阴性预测值为95.9%,诊断效率为95.4%;Ig G-ELISA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Ig G的敏感性为94.0%,特异性为88.1%,阳性预测值为70.1%,阴性预测值为98.0%,诊断效率为89.4%。Ig G4-ABC-ELISA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敏感性高于Ig G4-ELISA法(P0.05),特异性高于Ig G-ELISA法(P0.05)。结论 Ig G4-ABC-ELISA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特异性抗体IgG4具有高度敏感性与特异性,在华支睾吸虫病诊断中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制备重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热休克蛋白[rSj HSP70(Grp78)],检测其抗体反应特征及用于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价值。方法以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m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cDNA,采用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技术扩增编码Sj HSP70(Grp78)成熟肽的基因片段,并将该片段插入到表达质粒pET28a(+)中,构建表达质粒HSP70(Grp78)-pET28a。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后采用镍亲和层析法制备纯化的可溶性rSj HSP70(Grp7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Western blot检测rSj HSP70(Grp78)的抗体反应特异性及抗rSj HSP70(Grp78)IgG在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中动态变化,以分析其早期诊断与疗效考核价值,并比较rSj HSP70(Grp78)-ELISA与SEA-ELISA检测血吸虫感染者血清抗体IgG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编码Sj SP70(Grp78)成熟肽基因片段克隆成功,并获得纯化的分子质量单位约69ku的重组表达Sj HSP70(Grp78)蛋白。Western blot显示Sj HSP70(Grp78)蛋白能被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及人血清识别,但不与华支睾吸虫病和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及健康人、鼠血清反应。感染小鼠血清抗Sj HSP70(Grp78)IgG水平与血吸虫感染度呈正相关,并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呈增强趋势,在感染后16~18周达到峰值,随后开始回调,但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治疗组小鼠经药物治疗后第2周(感染后第8周),体内抗体水平迅速上升并达到高峰,经过短暂下降后再次上升,出现第二个高峰,随后逐渐回调,至治疗16周(感染后第22周),部分小鼠抗体水平已接近阴性阈值。部分个体在血吸虫感染后1周即可检测到血清抗rSj HSP70(Grp78)IgG。分别以rSj HSP70(Grp78)和SEA血吸虫、华支睾吸虫及卫氏并殖吸虫感染者血清及健康人血清,敏感性分别为82.9%和95.7%,特异性分别为94.3%和85.7%,与健康人血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0和16.67%,与华支睾吸虫感染者血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5.7%和14.29%;与卫氏并殖吸虫感染者血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5%和65%。结论 Sj HSP70(Grp78)具有高度的抗原特异性,以此为抗原采用ELISA检测抗Sj HSP70(Grp78)IgG具有日本血吸虫病辅助诊断价值,并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与疗效考核潜能。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目的 克隆、 表达日本血吸虫高速泳动家族B1蛋白 (SjHMGB1), 并研究其功能特性。方法 方法 利用逆转录PCR (RT?PCR) 技术从日本血吸虫成虫mRNA中反转录扩增出编码SjHMGB1的完整开放阅读框DNA片段, 然后将其亚克隆至 原核表达载体质粒pET28a (+) 中,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SjHMGB1?pET28a。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 (DE3), 含 重组质粒的转化子细菌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 (IPTG) 诱导以表达重组SjHMGB1蛋白。通过镍螯合琼脂糖亲和胶亲和层 析法制备纯化的重组SjHMGB1蛋白。通过DNA迟滞实验和动物免疫鉴定重组SjHMGB1的DNA结合和免疫学特性。通 过免疫印迹试验 (Western blotting) 和RT?PCR确定SjHMGB1分子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以重组SjH? MGB1为抗原免疫小鼠, 3次免疫后每只小鼠感染45±2条血吸虫尾蚴, 42 d后剖杀, 计算减虫率与减卵率, 观察其诱导抗血 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性作用。 结果 结果 采用RT?PCR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mRNA中反转录扩增到长度约为530 bp的特异性 DNA条带, 序列分析证实为编码SjHMGB1蛋白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将此片段亚克隆至表达质粒pET28a (+) 中, 成功构建 了重组表达质粒SjHMGB1?pET28a。含重组表达质粒SjHMGB1?pET28a的转化子细菌经IPTG诱导能表达分子量约28 kDa 的可溶性SjHMGB1蛋白。采用镍螯合亲和层法制备了纯化的重组SjHMGB1蛋白。DNA迟滞试验显示纯化的Sj HMGB1 蛋白可同超螺旋及线性DNA结合, 重组SjHMGB1免疫小鼠能产生高效价的抗体IgG, 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实重组SjH? MGB1蛋白能被重感染小鼠血清所识别, 表明重组表达的SjHMGB1分子具有天然蛋白的功能活性与免疫学特性。RT?PCR 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SjHMGB1分子在血吸虫成虫和虫卵期大量表达, 而在尾蚴阶段表达量极低。免疫保护性试验 结果表明, 重组SjHMGB1分子免疫不能诱导有效的抗血吸虫感染免疫保护性作用。结论 结论 获得了编码SjHMGB1基因和 纯化的具有天然功能活性的重组SjHMGB1蛋白; 重组SjHMGB1蛋白具有强烈的免疫原性, 但不能诱导有效的抗血吸虫感 染免疫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27.
李强  宋荣华  沈双 《医学动物防制》2010,(12):1176-1176
近年来,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在山雉场发生较多,常常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2010年8月25日宿豫区保安五奎村某一特种禽养殖场七彩山雉暴发本病,通过临床诊断、治疗后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手法复位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又名耳石症,为头部运动到某一位置时引起的阵发性眩晕.BPPV也是老年人眩晕最普遍的原因之一[1].由于老年人常并发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颈椎病、耳鸣、耳聋等与眩晕症状有关的疾病,老年人BPPV易被误诊或延缓治疗.手法复位目前被认为是治疗BPPV 最为有效的方法[2].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BPPV患者的手法复位治疗方案,为临床老年BPPV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介入诊疗对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行介入诊疗的脑血管病患者635例,根据脑血管病类型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组481例,出血性脑血管病组154例,于介入诊疗操作前、后进行心电图检查,并结合年龄、脑血管病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 635例患者中发现明确心电图异常403例,异常率为63.5%。<45岁患者发现心电图异常13例(14.6%),45~60岁患者发现心电图异常80例(38.1%),>60岁患者发现心电图异常310例(92.3%),不同年龄段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P<0.01)。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发现心电图异常362例(75.3%),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发现心电图异常41例(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00,P<0.01)。介入诊疗操作前、后,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组(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介入诊疗操作后心电图异常率与介入诊疗操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介入诊疗操作后心电图异常率高于介入诊疗操作前(P<0.05)。结论 介入诊疗与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有关,完善心电图检查,能够及时了解脑血管病患者接受介入诊疗操作过程中的心脏风险。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制备重组刚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10(MIC10),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分析。方法利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从弓形虫总RNA中反转录制备第一链cDNA,再利用特异性引物从cDNA中扩增出编码MIC10的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IC10,转化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后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通过镍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MIC10蛋白。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MIC10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分析重组MIC10蛋白的免疫学特性。结果采用RT-PCR法从弓形虫cDNA中反转录扩增到长度约为416bp的特异性DNA,基因序列分析证实为编码MIC10的基因片段;制备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IC10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后经IPTG诱导,能表达重组MIC10蛋白;用纯化的重组MIC10蛋白免疫家兔,血清抗体效价达到1∶200 000以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抗体能识别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中的天然MIC10分子而不识别弓形虫成虫抗原,证明MIC10为外分泌蛋白。结论制备了具有天然免疫原性的重组弓形虫MIC10蛋白,并证明该蛋白为外分泌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