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丙泊酚辅用喉麻管表麻用于下呼吸道异物取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应用丙泊酚辅用喉麻管气管内表面麻醉用于支气管镜下气管或支气管内异物取出术,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国福  田悦  汪海源  臧彬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7):2534-2536,2539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探讨降钙素原(PCT)作为判断脓毒血症的发展和预后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脓毒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采用传统的西医方法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于入ICU治疗前(t0)及入ICU后1d(t1)、3 d(t3)、5d(t5)、7d(t7)、10d(t10)分别记录相同时点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同rot"采取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及PCT.追踪患者的转归,并根据28天死亡率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结果 治疗组的APACHEⅡ评分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治疗第3天开始,两组PCT与入室时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就相同时点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CT下降更明显(P<0.05).追踪患者转归(28天死亡率),动态监测PCT变化,随病程进展,存活组PCT随病情好转迅速下降,至病程第10天.PCT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而死亡组虽有下降趋势,仍持续高于正常水平.结论 在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症患者中应用,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而PCT作为单一的血清学指标,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对脓毒血症的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过程中,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血液动力学稳定、诊断为ARDS的患者10例,APACHEⅡ评分13~25分,年龄25~65岁,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分为PEEP调整前组和PEEP调整后组,分别记录PEEP下调至4mmHg前后的CVP、HR、MAP.结果 PEEP调整前组CVP值明显高于PEEP调整后组(P<0.05),HR与MAP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DS患者于呼吸机辅助通气模式下,下调PEEP可以导致CVP的下降,而对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则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妊娠急性脂肪肝的可行性.方法:对2例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在应用常规保肝治疗时,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观察血液净化前后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2倒患者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好转,病程得到及时的干预.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可有效地干预妊娠急性脂肪肝所造成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15.
噬血细胞综合征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增生性疾病。临床以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和凝血障碍为主要表现。未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死率很高。其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主要与遗传有关,后者与基础疾病密切相关。HPS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但多认为免疫调节系统异常起主要作用。目前,对于原发性HPS行骨髓移植是根本性治疗,而对于继发性HPS的治疗应该基础疾病与HPS并重,否则预后很差。病毒相关性HPS,尤其是EB病毒相关性 HPS的患者病死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戈谢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谢病(Gaucher’s disease)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溶酶体贮积病。病因是1q21染色体上基因变异所致的葡糖脑苷脂酶缺乏引起葡糖脑苷脂在巨噬细胞中大量沉积。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酸性磷酸酶、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和血小板减少都有诊断意义,病理活检发现戈谢细胞可作为确诊依据,分子酶学分析是诊断戈谢病的金标准。磁共振成像和超声心动图是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以往戈谢病治疗主要为支持疗法,酶替代疗法与双磷酸联用,可以预防和治疗戈谢病患者的骨疾病。前列环素可以配合酶替代疗法治疗戈谢病患者的肺间质病变。酶替代疗法对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不明显,基因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以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mvO2)及尿量(UO)为目标的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方案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全身氧代谢与胃黏膜酸度(Phi)的影响.方法 脓毒性休克患者40例,予以重症监护治疗的同时,通过EGDT方案使患者达到CVP 8~12 mmHg(机械通气者CVP 12~15 mmHg)、65 mmHg70%、UO>0.5 ml·kg-1·h-1,监测复苏前后全身氧代谢与Phi的变化.结果 达标后,氧供(DO2)较达标前有明显增加(P<0.05),氧摄取率(ERO2)显著下降(P<0.05),而氧耗(VO2)变化不明显(P>0.05);达标前V0:与D02有显著正相关性(r=0.36,P<0.05),达标后VO2与DO2仍存在显著正相关(r=0.35,P<0.05).随着治疗的进展,达标后的Phi较基础值有所升高(P<0.05),但追踪患者转归(28 d病死率),存活组较死亡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EGDT方案能够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DO2,但能否改善全身氧代谢还不能确定.此方案亦能够提高Phi,明显改善胃肠道的微循环灌注.监测Phi对于判断病人预后、指导治疗方案、减少病人的病死率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肾替代治疗中的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脓毒症患者首剂利奈唑胺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调查2011年7月-2012年1月严重脓毒症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原则分为CVVH组8例、非CVVH组10例,两组均给予首剂利奈唑胺600mg,给药时间为1h;CVVH治疗采用统一规格滤器滤过,血流速度设定为150ml/h,置换液速度设定为2 000ml/h;于给药后0、30min、1、2、3、5、7、9、11h时测定外周血利奈唑胺血药浓度及滤过前后静脉血利奈唑胺血药浓度,同时监测CVVH治疗超滤后废液中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利奈唑胺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VVH组平均血药浓度3.35~6.23mg/L,非CVVH组为4.34~9.81mg/L;CVVH组滤器前后各时点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滤过前平均血药浓度在4.03~5.93mg/L,滤过后平均血药浓度在3.89~5.76mg/L;CVVH治疗超滤后废液中利奈唑胺剂量为26.80~316.96 mg。结论 CVVH治疗会降低利奈唑胺血药浓度,但无需调整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腹腔感染病原菌谱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某院ICU收治的1 330例患者中腹腔感染及分离病原菌情况。结果 283例患者出现腹腔感染,感染发病率为21.28%;133例(47.00%)患者检出病原菌18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8株(68.82%),革兰阳性球菌53株(28.49%),真菌5株(2.69%)。主要革兰阴性杆菌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主要革兰阳性球菌为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入住ICU≤2、3~7、8~14、14 d分别检出病原菌131株(70.43%)、24株(12.90%)、19株(10.22%)、12株(6.45%);其中入住ICU≤48 h主要为大肠埃希菌(51株)、屎肠球菌(21株),入住ICU48 h以鲍曼不动杆菌(18株)为主。病原菌主要检出于肠道、肝胆系统部位病变术后,分别占53.23%、24.19%。39例患者(29.32%)检出2种及以上病原菌,其中29例患者检出2种病原菌。结论腹腔感染病原菌以肠道及肝胆系统疾病术后检出较多,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情况多见,且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入住ICU48 h内腹腔感染以大肠埃希菌及屎肠球菌为主,48 h后以条件致病菌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设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CO2、胸片变化和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APACHEII评分、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CO2、胸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改善。结论 乌司他丁有助于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