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81.
目的 探讨 Scheuermann病引起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因Scheuermann病所致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共3例.均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术后1例出现下肢神经症状加重,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相应处理后获得治愈.平均随访20个月,获得较好的植骨融...  相似文献   
182.
目的 探讨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以帮助临床医生尽快制定预防及干预策略,从而降低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 1月—2017年12月北京地坛医院125例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入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5例患者中有50例(40.00%)于12个月随访期内死亡。低蛋白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诊断不明、非AIDS指征性疾病是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访期生存率明显下降、死亡风险增加的影响因素。结论 低蛋白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诊断不明、非AIDS指征性疾病是导致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因此,具备这些风险因素的患者,在入院早期应当给予重视及积极的重症监护治疗。  相似文献   
183.
目的评价严重胸部外伤并发ARDS的临床特点及救治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18例严重胸外伤并发ARDS的原发病、临床特征、人工气道的建立、使用呼吸机等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18例ARDS患者除1例因胸部挤压伤严重,重度休克,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17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创伤的严重程度、休克、感染、急性肺损伤是并发ARDS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气管插管或切开,尽早使用机械通气,及时有效的抗休克、抗感染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4.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患者抗β2GP1抗体血清水平,探讨抗磷脂抗体与缺血性中风的相关性,揭示抗β2GP1抗体的检测在临床上应用的意义。方法检测了51例缺血性中风及40例无血栓疾患的对照组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抗β2GP1抗体。结果抗β2GP1在抗体在缺血性中风组及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抗β2GP1抗体可能为引起患者缺血性中风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5.
葡萄糖酸依诺沙星与呋苄西林钠存在配伍禁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宇  吕淑娅 《抗感染药学》2009,6(4):281-281
目的:考察葡萄糖酸依诺沙星与呋苄西林钠配伍情况。方法:模拟临床用药配伍,将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与注射用呋苄西林钠(分别溶于50mg/mLGS、9.0mg/mL氯化钠注射液中)直接配伍,考察配伍液外观性状。结果:葡萄糖酸依诺沙星与呋苄西林钠配伍后的,即刻出现白色絮状浑浊,经剧烈摇晃后,静置24h仍为絮状浑浊。结论:葡萄糖酸依诺沙星与呋苄西林钠存在配伍禁忌,临床联用时须用适量50mg/mLGS冲洗输液管或更换输液器,以避免发生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86.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基因通过重组腺病毒介导转染入B16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SEA基因在B16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在转染SEA基因的B16黑素瘤细胞中检测到SEA基因的转录,并于转染后24h开始有SEA蛋白的表达,到72h表达量达最高值87.22,之后减弱,直到168h仍有少许表达。结论 SEA基因可以在B16黑素瘤细胞中表达,为下一步黑素瘤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7.
目的 研究细胞-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表达等病理因素与结肠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的相关性,构建风险预测模型,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30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所有患者按分层随机法分为模型组和验证组,各152例。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确定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变量,作为预测模型输入节点,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深度学习后分析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并检测模型的有效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c-MYC、肿瘤形态、脉管癌栓、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结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发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c-MYC、肿瘤形态、脉管癌栓、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风险变量。根据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验证组的AUC为0.745(95%CI:0.712~0.803),模型组的AUC为0.832(95%CI:0.796~0.875),提示风险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结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风险。结论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c-MYC、...  相似文献   
188.
目的研究超抗原SEA(葡萄球菌肠毒素A)对C57BL/6小鼠和昆明种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不同活化作用。方法淋巴细胞转化实验采用MTT法;细胞因子IL-2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双抗夹心法)。结果超抗原SEA对C57BL/6小鼠和昆明种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均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但对C57BL/6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活化作用强于对昆明种小鼠。结论超抗原SEA对体外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与其浓度、刺激时间及小鼠的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89.
目的 开发一种基于淀粉有机模板的银纳米颗粒(silver nanoparticles,Ag NPs),该AgNPs在口腔龋损酸性微环境中响应性释放,通过杀灭病原菌抑制生物膜形成和破坏已成熟生物膜的双重抗菌能力,为龋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以可溶性淀粉为绿色稳定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硝酸银为银前驱体,使用一锅法制备得到淀粉负载的Ag NPs。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镜对Ag NPs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细菌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探究其抗菌能力、使用结晶紫染色探究其抑制生物膜形成能力、通过细菌活死染色探究其破坏成熟生物膜能力。结果 紫外分光光度计显示的特征峰和透射电镜图像均表明成功合成了均匀分散在淀粉模板的球形Ag NPs,菌落计数结果显示,在α-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模板酶解后释放 Ag NPs,对变形链球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P<0.001),而未经 α-淀粉酶作用的淀粉负载的 AgNPs则与对照组结果相比,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晶紫染色结果和细菌荧光显微镜观察图像表明,淀粉负载的Ag NPs具有抑制变形链球菌形成生物膜和破坏成熟生物膜的作用。结论 使用简单的一锅法绿色合成的淀粉负载的Ag NPs,能在口腔中α-淀粉酶的作用下被释放,杀灭变形链球菌、抑制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同时还能破坏成熟的生物膜,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90.
目的:研究川芎提取物阿魏酸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为新型给药系统提供可靠的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装置.测定阿魏酸的吸收动力学与透过速率常数.研究在不同浓度下阿魏酸的吸收机制。结果:阿魏酸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于不同药物浓度时无显著性差异;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时分别为0.236,0.258,0.227,0.193。结论:川芎中阿魏酸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吸收动力学为一级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