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4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CT MRI导向下立体定向开颅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74例CT,MRI导向切除脑内病灶。此术式具有定位准确,侵袭性小,并发症少的优点,详细介绍了手术方式。认为对脑内小于3mm病灶,多发性病灶及AVM,MRI优于CT定位;Leksell型定向仪最适合CT,MRI导向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32.
报告56例立体定向开颅切除脑内病灶。这种最小侵袭性术式具有定位准确、并发症少的优点。详细介绍了手术方式,提出立体导向开颅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33.
5-羟色胺(5-HT)作为中枢神经递质已被公认,它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理调节功能。中枢5-HT参与针刺镇痛的作用已有不少报导,其研究方法多数是在试验动物上分析针刺镇痛过程对5-HT的影响,而直接从临床上观察人脑脊液内5-HT系统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国内尚未见报导。为此,我们自1981年1月起,对144例颅脑手术病人针刺前后脑脊液内5-HT及其前体物质色氨酸(Trp),和代谢物5-羟吲哚乙酸(5-HIAA)  相似文献   
34.
吗啡成瘾大鼠脑内核团毁损后的行为学研究及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内核团毁损对吗啡成瘾大鼠戒断症状及行为学方面的影响.以及毁损前后的脑形态学变化。方法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组、吗啡成瘾组、伏核毁损组、海马毁损组及伏核、海马假毁损组,通过旷场实验和隔离残杀实验观察大鼠目的性探究行为和攻击行为的变化.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脑内伏核、海马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成瘾组和毁损组在自然戒断症状、旷场实验、隔离残杀实验方面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瘾大鼠伏核、海马的神经元细胞器减少、线粒体肿胀、染色质边集、核固缩甚至坏死。结论长期使用吗啡可导致脑内神经元超微结构损害:毁损伏核、海马后可改善成瘾大鼠的戒断症状.使其探索行为和攻击性行为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5.
肺癌所致转移性神经系统损害在临床上较常见,而非转移性表现为马尾圈锥综合征则较少见,最近我们收治1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41岁,住院号1701082个月前开始右下肢后侧持续疼痛,当时按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不见好转,反而在1个月后出现小便困难,不伴有发热,盗  相似文献   
36.
视丘部位单发脑脓肿罕见,出于部位特殊给治疗带来困难。现将我们遇到一例同时伴发先天性心脏病,经立体定向吸引排脓治疗,报告如下: 患者,女,27岁,因头痛伴精神异常十余天入院,病程中有发热,自幼有“先天性心脏病”于1990年2月11日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差,瞳孔等大,眼球运动正常,眼底视乳头无水肿,右侧鼻唇沟稍浅,伸舌向右偏,四肢肌力V°,余神经系统检查阴性,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闻及Ⅳ级收缩期杂音及Ⅱ级舒张期杂音,心脏超声示:先天性心脏病—ASD,三尖瓣下移畸形。EEG示:中度异常,头颅CT示:左侧丘脑有一低密度灶,周围有明显水肿,有环形增强灶,大小约:第六层面测得病灶大小:3cm×2cm,三脑室右移。肝、肾功能均正常,脑脊液常规:外观无色透明,蛋白(+),  相似文献   
37.
颅内肿瘤中,脑膜瘤相当多见,仅次于胶质细胞瘤,发病年龄以成人最多,老年和儿童较少.但临床以“甲亢”和双眼球明显突出表现者甚为罕见.现将我院此例介绍于下.盛××,女,45岁,农民,住院号86470.患者于1973年起,易怒、心悸、怕热、食欲减退、消瘦为首发症状.右眼球逐渐突出,继之左眼球突出,不时地有头痛发作伴有精神症状,由于消瘦,双眼球突出,在某医院作~(131)Ⅰ检查,2小时吸碘为26.6%,24小时为45.2%,诊断为“甲亢”.经服用他巴唑治疗一年而无效.由于头痛加重,于1978年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高位颈段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从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59例均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采用德国产Laika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较大肿瘤不能完整切除时,用分块切除或囊内切除,术后常规颈托限制颈部活动,55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结果 痊愈54例,症状改善5例,无死亡.55例随访6个月~2年,4例失访.35例术后3~12个月MR检查未见肿瘤残存或复发,42例术后6个月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片检查未见脊柱骨性结构变形,脊柱稳定性好.结论 高位颈段神经鞘瘤一旦确诊,就应该及早显微手术治疗.手术安全、效果良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curative effects of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for neurilemmoma in upper cervical spinal canal. Methods From Jan. 2004 to Nov. 2007, 59 cases of schwannoma was resected through microoperation, the operation was conducted through a posteromedial approach, using German Laika microscope resection of the tumor, large tumors cannot complete resection,block or sac, resection postoperative neck activity conventional neck restrictions, with following observation of 6 months-2 years. Results A complete recovery was achieved in 54 cases, an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was achieved in 5 cases, no death was encountered. Follow-up observations were carried out in 55 cases from 3 months-2 years (6.5 ± 1.5 months). MRI examinations 3-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 in 35 cases found no residual or recurrent tumor. X-ray radiography under anteroposterior, lateral, and open-mouth view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in 42 cases showed no spinal deformation and good vertebral stability. Conclusions As long as neurilemmoma in upper cervical spinal canal are diagnosed, a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should be given as early as possible. Appropriate selection of surgical approach, skillful microsurgical techniques in accordance with pathological types of lesions, and principles of minimal invasion are critical for the operation safety.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者的失匹配负波(MMN)的波形特点和变异情况。方法:应用Odd—ball模式在非注意状态下对网络成瘾组和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MMN成分的检测,分析其波形特点及潜伏期、波幅的变化情况。结果: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均出现典型的MMN波形,其中以Fz导联波幅最大;网络成瘾组在Fz导联的MMN的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网络成瘾组为(9.58±3.27)12V,对照组为(7.52±3.36)pV,P〈0.053,但两组潜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网络成瘾组为(212.00±22.53)ms,对照组为(217.55±25.81)ms,P〉0.05]。结论:网络成瘾组MMN的波幅升高,可能与其对信息变化的自动检测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利用偶极子溯源分析方法,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成分的脑内起源。方法:网络成瘾青少年和正常对照者各10例,采用视觉Oddball范式对被试进行刺激以诱发ERPP300成分,利用偶极子溯源分析方法对P300的脑内起源进行定位,并将溯源后P300的起源位置和fMRI中与网络成瘾相关的脑区进行对比,了解两者的相关性。结果: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相比,ERPP300波的峰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总平均P300电位波溯源定位在扣带回中后部,fMRI中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在接受网络内容刺激后扣带回中后部也出现明显的激活。结论:网络成瘾青少年P300电位的脑内起源主要位于扣带回中后部,该部可能参与了网络成瘾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