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173篇
预防医学   8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6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 PDCD1 (programmed cell death-1)和 CD22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 164 例病例和 163 例对照,应用 PCR-RFLP 技术检测 PD1.2G>A 和 CD22A>T 两个位点的 SNPs,进行关联性分析(基因型、等位基因分析等).结果 PD1.2 G>A 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在 SLE 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806,P=0.007,υ=2),其中 A 等位基因的 OR 为 0.661,95% CI:0.463~0.943.CD22A>T 位点的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4.111,P=0.128,υ=2),而 T 等位基因的 OR 为 0.656,95%CI: 0.431~0.999.PD1.2 G>A 位点和 CD22A>T 位点的基因型未发现交互作用(χ2 =4.172,P=0.383,υ=4).结论 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PDCD1 基因 PD1.2G>A 位点和 CD22A>T位点多态性与 SLE 具有相关性,PD1.2G>A 的 G→A 突变和 CD22A>T 的 A→T 突变可能都是 SLE 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表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单纯病例研究,按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单倍型对120例女性SLE病人分组,分析基因与表型的相关性。结果 -1722T>C位点、-318C>T位点及单倍型与SLE各器官损害无关(P>0.05)。在抗SSA抗体阳性患者中, -1722T>C位点TT基因型的频率升高(P=0.020,OR=5.26,95%CI:1.30-21.32)。抗RNP抗体阳性患者中,-318C>T位点CT与TT合并基因型的频率降低(P=0.016,OR=0.16,95%CI:0.04-0.71)。两位点等位基因间存在连锁不平衡(P<0.05),且在抗SSA抗体阳性患者中,T-C单倍型频率升高(P=0.014,OR=1.90,95%CI:1.14-3.18),C-C单倍型频率降低(P=0.028,OR=0.55,95%CI:0.32-0.94);而在抗RNP抗体阳性患者中,T-T单倍型频率降低(P=0.029,OR=0.20,95%CI:0.05-0.85)。结论 在江南地区汉族人群中,CTLA-4基因-1722T>C位点与抗SSA抗体的产生相关,-318C>T位点与抗RNP抗体的产生相关。  相似文献   
33.
复方丹参滴丸对肝硬化门脉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肝硬化门脉血流的变化.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代偿期肝硬化组(27例)及失代偿期肝硬化组(13例)患者经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前、后肝门脉内径(Dpv)、横截面积(Spv)、血流速度(Vpv)、充血指数(Ipv=Spv/Vpv)、血流量(Qpv).结果:经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后,代偿期肝硬化组及失代偿期肝硬化组Dpv、Spv、Ipv、Vpv、Qpv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4.
江峰  钟晓妮  强春容  王志勇 《医学教育探索》2005,4(6):426-428,F0003
全面评价教材除了有赖于专家学者的意见外,从教材使用者那里采集第一手的反馈信息也很有必要,本研究参考教育部的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参评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适合高校学生的“高等学校文字教材质量学生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该指标体系的试评,认为该指标体系基本上反映了教材的全貌,具有较好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肿瘤坏死因子α、β基因突变及其单倍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易感性影响。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对99例SLE患者、116例健康对照进行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基因分型,进行分层分析,同时进行单倍型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在我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与未携带突变等位基因的TNFα1-TNFβ1基因型相比,TNFα1-TNFβ2和TNFα2-TNFβ1突变基因型患SLE的危险性均有所升高(OR=2.31,95.0%CI=0.99~5.57;OR=2.60,95.0%CI=0.47~13.86),而TNFα2-TNFβ2突变基因型个体患SLE的危险性升高接近10倍(OR=9.53,95.0%CI=1.88~61.17)。同时,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患SLE的危险性随着携带突变基因增加明显增加(χ2趋势=10.16,P=0.001)。两位点等位基因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精确P=0.000),病例和对照中TNFα2-β1和TNFα1-β2以及TNFα1-β1单倍型分布不同,TNFα2-β1和TNFα1-β2可能为SLE的易感单倍型(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和β基因突变及其易感单倍型可能增加了SLE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36.
MTT法分析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M TT法观察莪术瓜蒌汤含药血清对人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家兔灌胃制备高、中、低剂量莪术瓜蒌汤血清分别作用于人肺癌细胞,采用M TT法观察莪术瓜蒌汤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高剂量血清组与对照血清组之间的吸光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吸光度逐渐降低,抑制率逐渐增高。结论:莪术瓜蒌汤含药血清具有一定的抗肺癌作用,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为莪术瓜蒌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7.
我院自2004年2月至2006年1月共收治脊柱肿瘤术后患者252例,其中并发脑脊液漏31例,经过积极治疗后伤口均正常愈合,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建立复方新斯的明滴眼液中甲硫酸新斯的明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omasil C18 (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庚烷磺酸钠溶液(取庚烷磺酸钠4.04 g,磷酸二氢钠2.72 g溶于1 000 ml水中,加三乙胺1.2 ml,用磷酸调节pH=3.0)-乙腈(82∶18),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甲硫酸新斯的明在1.01-9.0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99.7%,RDS为0.93%。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准确等优点,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明确肿瘤转移相关基因TMSG 1编码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方法 计算机分析TMSG 1的跨膜区 ,构建GFP与TMSG 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GFP C1 TMSG 1,以LipofectAMINE介导转染人前列腺癌细胞PC 3M 1E8,荧光显微镜与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计算机分析表明所示 ,TMSG 1有四个跨膜区 (aa33~ 4 8,aa6 4~ 79,aa114~ 130 ,aa15 8~ 174 ) ,推测其为跨膜蛋白。PSORTⅡ软件分析TMSG 1蛋白定位于胞浆 (可靠性 94 .1% ) ,具体位置为内质网 6 6 .7%、线粒体 11.1%、质膜 11.1%、高尔基体 11.1%。显微镜下观察TMSG 1 GFP融合蛋白表达于胞浆 ,呈不均匀的颗粒状、环状分布 ;而对照的GFP蛋白则在胞核和胞浆呈弥漫性分布。结论 TMSG 1蛋白定位于细胞内膜系统 ;利用GFP进行的亚细胞定位具有精确、快速、可重复等优点 ,是研究基因与蛋白定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0.
细胞色素P4502D6基因多态与肝癌易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茶珍  江峰  边建超  沈福民 《癌症》2002,21(9):1016-1017
本文应用 PCR- RFLP方法对 84例肝癌患者和 144例健康对照的引起 CYP2D6酶活性完全缺乏的 A型和 B型突变 , 以及 3种引起 CYP2D6酶活性降低的多态性 ( C188→ T、 C2938→ T和 G4268→ C)进行了检测 , 旨在探讨 CYP2D6基因的多态性与肝癌的关系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