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4 毫秒
21.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先天性输尿管位置异常,1980~2000年,我院共收治下腔静脉后输尿管9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9例,全部为男性,年龄23~52岁,以右侧腰酸痛为主。2例在基层医院发现右输尿管上段结石,9例尿素氮和肌酐正常,1例单位体检时B超发现右肾积水,其余8例住院后行B超检查提示右肾不同程度的积水。9例患者均行IVP,6例见右肾盂、输尿管上段不同程度的扩张积水,右输尿管明显向中线移位,其中2例输尿管上段有结石(L2~3处);2例IVP只见右肾显影延迟,右肾积水…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31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22例,中段结石9例。15例术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没有效果;2例行输尿管镜取石术失败;14例术前未行其他治疗。结石直径12~25mm;平均18.5mm。结果:31例患者取石均成功,手术时间50.130min,平均85min;术中出血量20~60mL,平均35mL。术后无漏尿;患者术后1~2d拔除后腹膜腔引流管,术后住院3-6d。随访2~24个月,患者肾、输尿管积水均明显好转,无结石复发和输尿管切开缝合处狭窄。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可作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或输尿管镜(URL)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补救措施,对于较大的输尿管结石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3.
后腹腔镜技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后腹腔镜技术治疗泌尿系疾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腹腔镜技术治疗泌尿系疾病61例,其中肾上腺肿瘤切除术7例,肾囊肿去顶术11例,肾切除术10例,肾、输尿管、膀胱开口衲状切除术3例,根治性肾切除术7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3例,肾盂切开取石术4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6例。结果;61例中的59例手术获得成功。手术时间30-180min,平均106.0min;术中平均出血57.9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忆无明显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2-11d,平均6.5d。结论: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具有安全,有效,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疤痕少等优点,在泌尿外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须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经皮肾镜(MPCNL)和经尿道输尿管镜(UR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MPCNL和URL两种不同技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情况,并就其各自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MPCNL取石比URL取石有更高的结石清除率和更低的结石复发率,特别适用于因尿道狭窄或输尿管中下段扭曲而不能用URL碎石的患者,缺点是前者比后者住院时间长和费用高。结论 MPCNL取石疗效确实可靠且应用范围广,应成为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47例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HIFU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对照组22例,单独使用吉西他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临床受益率,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肿瘤标志物CA19-9水平的变化,观察中位生存期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和临床受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A19-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U联合吉西他滨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抗原(BTAstat)和透明质酸(HA)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40例,检测清洁中段晨尿中的BTAstat、HA指标,计算BT-Astat、HA与BTAstat+HA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BTAstat、HA指标敏感度与膀胱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以及检测耗时、费用等可行性指标,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BTAstat+HA指标对膀胱肿瘤的敏感度最高,明显高于HA、BTAstat单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TAstat、HA指标的敏感度随着膀胱肿瘤的分级、分期逐渐升高而升高,且多发肿瘤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单发肿瘤,初发肿瘤的敏感度高于复发肿瘤。结论BTAstat+HA检测对膀胱肿瘤的诊断敏感度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促进明确诊断,且可重复性、易操作性强,费用合理,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压力-流率测定结合膀胱镜检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FBOO)患者手术评估的意义。方法:对35例怀疑FBOO患者进行睬力流牢测定,将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4.90kPa,最大尿流率〈15ml/s作为评估是否存在FBOO标准,同时行膀胱镜检示不同程度膀胱颈后唇抬高,隆起,可见膀胱憩室和膀胱小梁。术前逼尿肌收缩强度分为六级:极弱(VW)、弱减(W-)、弱加(W+)、正常减(N)正常加(N+)和强烈(ST),把相应的患者分为六组,除了逼尿肌收缩极弱组保守治疗外,均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结果:35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膀胱出口梗阻(BOO),3例术后尿失禁,经药物和针灸治疗后好转。结论:FBOO患者应通过压力流率测定结合膀胱镜明确诊断,明确逼尿肌功能状态损害程度,以准确选择手术时机。逼尿肌收缩力正常下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是治疗FBOO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后腹腔镜技术治疗泌尿系疾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腹腔镜技术治疗泌尿系疾病61例,其中肾上腺肿瘤切除术7例,肾囊肿去顶术11例,肾切除术10例,肾、输尿管、膀胱开口袖状切除术3例,根治性肾切除术7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3例,肾盂切开取石术4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6例.结果61例中的59例手术获得成功.手术时间30~180min,平均106.0min;术中平均出血57.9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无明显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2~11d,平均6.5d.结论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具有安全,有效,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疤痕少等优点,在泌尿外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须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29.
本文通过6例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术成功的报道,说明在有充足供体的条件下,应集中病员统一进行组织配型,适者选用,可减少治疗费用。在本地区气温较高的情况下,采用连体灌注,缩短热缺血时间,提高植肾手术成功及肾功能的早期恢复,采用三联(环孢素A、激素、硫唑嘌呤)及低剂量环孢素A可达到有效的抗免疫排斥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出血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2005年2月到2007年7月实施的MPCNL85例次,男56例,女29例,患者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2例,肾盂结石30例,多发性肾结石30例,肾盏结石23例.结果 穿刺及皮肾通道扩张时造成的出血14例,经过压迫止血后治愈,碎石过程大出血4例,压迫止血或在肾镜直视下用电钩止血后治愈,术后大出血2例,经过将造瘘管夹住、静脉输液、输血、卧床休息和制动等后治愈.结论 出血是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常见的并发症,了解微创经皮肾取石术的出血的发生原理,可以预防和妥善处理这些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