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患儿男性,2.5岁.3个月前喝水呛咳,进食呕吐,当地医院诊断为食管炎,经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患儿消瘦,并出现呼吸困难,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42.
步睿  黄淑君  张新  刘立杰  梁蕊 《医学研究杂志》2019,48(4):71-74, 119
目的 通过检测其水平高低预测预后,评估发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风险,探索其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FEV1%、BNP、血氧等的影响。方法 选择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就诊患者,分为COPD组(n=137例)及对照组(n=78例),分别测量两组最初、第1年、第2年时的肺功能、瘦素、血气分析及BNP。 结果 随着时间延长,FEV1%逐渐降低,瘦素逐渐升高,血氧分压逐渐降低。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瘦素水平变化可用于预测COPD患者肺部高风险患者功能下降,以及可提供患有肺源性心脏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延迟排泄的发生率,探讨导致甲氨蝶呤延迟排泄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为研究场所,以连续入组的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患儿,收集甲氨蝶呤化疗期间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甲氨蝶呤延迟排泄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甲氨蝶呤延迟排泄的发生率为69.3%,导致延迟排泄的相关因素为ALL的危险度、食量及呕吐情况.[结论]甲氨蝶呤延迟排泄的发生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应及早识别甲氨蝶呤延迟排泄的风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以降低甲氨蝶呤延迟排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的干预情况熏并比较早期和晚期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3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2只,第1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第15天雾化生理盐水,1次/d,20min/次;哮喘组12只,第1天腹腔注射100g/L卵蛋白2mL(包括卵白蛋白200mg、氢氧化铝100mg),第15天雾化20g/L卵蛋白,1次/d,20min/次,以出现点头运动、腹肌收缩为哮喘发作标志;布地奈德早期治疗组各12只,程序同哮喘组,每次雾化卵蛋白前1h吸入0.5g/L布地奈德20min;布地奈德晚期治疗组6只,哮喘模型建立2周后再于每次雾化卵蛋白前1h吸入布地奈德,1次/d,20min/次。各组连续雾化8周。②于雾化2周时前3组大鼠每组取6只,采用ELISA法测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放免法测肺泡灌洗液中内皮素-1水平,计数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及分类。③各组大鼠肺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8周时行胶原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神经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项指标。结果:42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①连续雾化2周时,哮喘组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嗜酸粒、中性粒细胞比例,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早期治疗组眼(9.03±1.32)比(4.97±0.98),(5.52±1.07)×108L-1;穴4.67±0.93雪%比穴1.25±0.52雪%熏穴2.00±0.71雪%;(4.42±0.74)%比(1.33±0.61)%,(2.00±0.89)%;穴37.17±6.82雪比(15.83±3.19),(21.00±3.14)ng/L;(42.00±5.22)比(21.50±5.09),(25.67±5.39)ng/L;P均<0.01演。②连续雾化8周时,早期治疗组气道炎性细胞计数、平滑肌面积、气道内壁面积、胶原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熏均明显低于哮喘组及晚期治疗组(P<0.01或P<0.05)。③连续雾化8周时,早期治疗组神经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强于对照组(P<0.05)熏均比哮喘组和晚期治疗组明显减弱(P<0.01)。结论:早期治疗在2周内可明显抑制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但对于慢性哮喘即反复接触变应原至8周时即使早期治疗也只能部分抑制炎症和延缓重构的进展,晚期治疗仅能部分抑制炎症反应,不能逆转已经形成的气道重构。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切除术后延迟性肠麻痹发生的危险因素, 建立风险预测模型, 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612例患者资料, 其中术后发生延迟性肠麻痹92例, 采用R语言做统计分析, 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生成列线图模型, 计算一致性指数, 采用自助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并绘制校正曲线。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 糖尿病(χ2=10.377, P<0.05)、手术方式(χ2=126.605, P<0.05)、贫血输血(χ2=8.393, P<0.05)和是否早期进食(χ2=21.025, P<0.05)与食管癌切除术后延迟性肠麻痹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术前有糖尿病史[比值比(OR)=2.848, P<0.05]、开胸手术(OR=10.741, P<0.05)、贫血输血(OR=2.083, P<0.05)、非早期进食(OR=3.218, P<0.05)是食管切除术后延迟性肠麻痹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