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近年来.不断有药品因为安全性问题被曝光.甚至不少上市不久的新药又很快被撤出市场。药物安全性问题已越来越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统计表明.全世界意外死亡人员中有1/7死于不安全、不合理用药。在发展中国家.更是有1/3的死亡病例源于不安全用药而非疾病本身。在我国.家庭用药不合理、不安全的比例超过30%。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对冲性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减少对冲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病死率。方法对2001年4月~2005年4月收治的44例对冲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患者中手术治疗30例,保守治疗14例。根据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GOS)结果:恢复良好29例,中残11例,死亡4例。结论对于对冲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监护措施,早期手术并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安神方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更年期失眠症的妇女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补肾通络安神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天王补心丸治疗,疗程30d。结果治疗组睡眠改善95.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9%,颈椎疼痛9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络安神方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口内喙突切除入路髁突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下,采用口内喙突切除入路共完成8例患者的髁突病变切除手术治疗,患者年龄16 ~56岁,男性2例,女性6例,其中3例为髁突骨瘤,5例为半侧颌骨肥大畸形伴发的髁突良性肥大.6例同期进行上颌LeFoa Ⅰ型截骨术、5例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1例健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4例颏成形术及6例下颌骨体或下颌角修整术,以恢复面部的对称性.结果 经术后CT验证,所有患者均按术前设计方案成功完成了髁突病变切除术,术后咬合关系、面部对称性恢复良好,颞下颌关节疼痛及弹响症状减轻或消失.开口度术前平均38 mm,术后1个月恢复为41 mm.患者随访3 ~12个月,疗效稳定.结论 计算机导航技术可精确辅助完成口内入路的髁突切除术,手术创伤小,能较好地保存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95.
目的:在小鼠耳上建立耳瓣延迟模型,探究延迟术促进组织存活的原因。方法 ICR小鼠30只,等分入延迟组、非延迟组及分叉以下组。延迟组小鼠先在中间血管体分叉即上水平做一切口,1周后再切开尾侧血管体;非延迟组小鼠在中间血管体分叉即上水平剪断尾侧与中间血管体;分叉以下组在中间血管体分叉即下水平剪断中间与尾侧血管体。术后对3组耳瓣的坏死率进行测量,对延迟组与非延迟组耳瓣内不同位置出现显著管径变化的choke血管的数量及管径进行计数与测量。结果延迟组、非延迟组及分叉以下组最终坏死率分别为(7.7±4.8)%、(31.0±12.4)%及(15.4±7.4)%,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3)。延迟组小鼠平均每耳瓣出现(8.8±2.0)根有显著形态学变化的choke血管;非延迟组小鼠平均每耳瓣出现(6.5±1.2)根,显著少于延迟组(t=3.083,P=0.006)。延迟组小鼠耳瓣内choke静脉的扩张幅度显著大于非延迟组,延迟组小鼠耳瓣内平均血管内阻力显著小于非延迟组。结论延迟术通过加强choke血管扩张的方式促进皮瓣的存活。中间血管的类型及处理方式可能对跨区皮瓣的存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建立一个实时活体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小鼠跨区供血耳瓣模型。方法体重25~30 g清洁级ICR小鼠30只,双耳脱毛后,观察其血管分布情况。小鼠麻醉后,用眼科剪从尾侧向头侧剪断鼠耳基底部尾侧2/3,保留头侧1/3,形成耳前血管蒂跨三个血管体、二个choke区的耳瓣模型。将小鼠侧卧置于二维图像采集系统的动物承载台上,调节体视显微镜物镜并固定为25倍,设置步进参数,"弓"型路线渐次、局部采集造模后0,1,2,3,5,7,10,14,21,30 d的时间点图像,合成鼠耳全景图。重点观察皮瓣的坏死率、皮瓣内choke血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ICR小鼠耳有三个恒定的血管体来供养,从内到外依次为头侧血管体、中间血管体及尾侧血管体。术后5d,耳瓣坏死面积趋于稳定,坏死率为(15±7)%。内侧血管体与中间血管体之间的choke动静脉的管径出现快速扩增,两者都在第10天左右达最大,choke静脉管径最高峰可达到原来的(3.9±0.5)倍,choke动脉管径最高峰可达到原来的(3.5±0.7)倍。10 d后,choke静脉管径开始减小,21 d后逐渐平稳,而choke动脉管径于术后10 d左右开始平稳,之后无明显减小。结论①跨区皮瓣切取后,静脉扩张是被动扩张,而动脉扩张是主动增值;②跨区皮瓣切取后血流动力学供区与潜力供区之间的choke区参与扩张的choke血管数量及扩张度均小于解剖供区与血流动力学供区之间的choke血管;③小鼠耳瓣模型为研究血管扩张机制及遴选促皮瓣存活药物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索术前三维头模设计及个体化模板引导在下颌骨牵引成骨术中的应用,并且评估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原发或继发小颌畸形患者10例,均伴有中度或者重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根据三维螺旋CT的数据制作三维头模,在三维头模上模拟手术截骨以及牵引器的安放,制作个体化模板.术中应用个体化模板指导截骨线的位置以及牵引器的安放.术后5~7 d的间歇期后,开始以每天1 mm的速度行骨牵引至牵引结束.术后3~6个月二次手术去除牵引器.结果 10例患者顺利完成下颌骨牵引成骨治疗,第一次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6±1.3)h.10例患者的20侧下颌骨平均牵引长度为(23.6±7.5) mm.术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and hypopnea index,AHI)为(37.1±13.7)次/h,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desaturation,LSAT)为75.2%±18.4%;术后AHI为(2.7±4.8)次/h,LSAT为92.1%±5.3%.所有患者的牵引成骨区成骨良好,均未出现成骨不良、下牙槽神经损伤及牵引故障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三维头模设计可以很好的模拟牵引成骨术中的截骨位置及牵引器的安放,避免损伤重要解剖结构;应用个体化模板引导可以提高下颌骨牵引成骨术截骨及牵引器安放的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可吸收鼻窦药物支架手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腔菌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2021年3月于该院耳鼻喉科就诊的8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鼻内镜Messerklinger微创手术,实验组患者在鼻内镜Messerklinger微创手术结束前将可吸收鼻窦药物支架置入。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及鼻腔恢复通气时间,以及不同治疗方式对于鼻腔黏膜菌群的影响,依据术后3周全部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及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术后鼻腔内弯曲杆菌属、肠球菌属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术后鼻腔内假单胞菌属、嗜血杆菌属、葡萄球菌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术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鼻内镜下可吸收鼻窦药物支架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可以明显促进鼻黏膜上皮化,降低术后患者鼻腔内弯曲菌属、肠球菌属阳性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骨瓣成形术治疗横窦骑跨型硬膜外血肿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瓣成形术治疗横窦骑跨型硬膜外血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3月至2008年10月采用改良的骨瓣成形手术治疗横窦骑跨型硬膜外血肿的病人17例。结果术后17例病人硬膜外无再出血,外观创口美观,无凹陷、隆起,未扪及颅骨缺损。术后CT显示骨瓣复位良好,横窦减压及血肿清除效果好。出院时按GOS评定预后,17例横窦骑跨型硬膜外血肿的病人中,重度残疾1例,中度残疾2例,恢复良好14例。结论对横窦骑跨型硬膜外血肿采用改良的骨瓣开颅术治疗能更好地避免横窦受压,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创伤性前颅底粉碎性骨折的手术处理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8例创伤性前颅底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根据不同伤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术中行颅底重建,其中15例患者同时行额骨Ⅰ期修复。术后定期临床随访及行CT、MRI检查。结果随访3个月至2年,25例存活者均愈合良好,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脑膜膨出和颅内感染征象。术后死亡3例。结论前颅底粉碎性骨折造成前颅底颅骨缺损及硬膜撕裂进行前颅底重建,可有效防治脑脊液漏及脑膜膨出,避免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