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6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产地酸枣仁皂苷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HPLC法对10个不同产地的酸枣仁所含有的皂苷A、B进行了含量测定,不同产地的酸枣仁其皂苷A及B的含量有很大的差异,以陕西延安产的酸枣仁其皂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2.
膜荚黄芪干物质累积及氮、磷、钾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干物质累积及氮、磷、钾吸收特性。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采样分析研究了黄芪不同生长期植株的生长量及对氮、磷、钾的吸收量。结果:黄芪出苗后100~163 d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88.22%。黄芪各器官氮、磷、钾的含量表现为茎叶>根系,黄芪茎叶和根系中的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为氮>钾>磷。在黄芪整个生育期,黄芪对氮的积累强度最大,钾次之,磷最小。黄芪营养旺盛生长后期,氮、磷、钾的累积强度降低,至收获期,根系氮、钾的累积强度有所升高,磷的累积强度基本稳定。黄芪根系对氮、磷、钾相对吸收强度最大值比茎叶出现的早,茎叶对氮、磷、钾的吸收强度最大时期在出苗后100~132 d,氮、磷、钾积累强度曲线出现一个高峰。结论:黄芪出苗后100~163 d是黄芪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快的时期。出苗后100~132 d是黄芪茎叶氮、磷、钾吸收强度最大时期,且氮吸收高峰期早于钾、磷;这时每天形成1 kg的干物质所需要的养分量最多,是黄芪的氮、磷、钾营养临界期;每生产100 kg黄芪需要从土壤和肥料中吸收2.32 kg 氮;0.323 kg P2O5;1.62 kg K2O。  相似文献   
23.
金银花挥发油G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建立10批金银花药材挥发油的指纹图谱。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GC法分析对比10批金银花药材挥发油的成分。结果:10批金银花药材的挥发油相似度较高。结论:该指纹图谱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金银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4.
蔗糖非酵解型蛋白激酶家族2(SnRK2)在逆境植物信号转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根据丹参转录组数据从丹参c DNA中克隆得到一个SnRK2家族基因,命名为Sm SnRK2.4,属于Ⅰ类SnRK2。Sm SnRK2.4基因包含8个内含子,9个外显子,其开放阅读框1 068 bp,编码355个氨基酸,推测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0.63 k Da,将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 MAL-c2X上,原核诱导表达出与预测蛋白大小一致的目的蛋白。依据丹参基因组序列,Plant CARE分析Sm SnRK2.4起始密码子ATG上游3 0 0 0 bp的启动子系列,结果显示该序列包含I-box,GA-m otif,H SE,LTR,TC-rich repeats等逆境胁迫响应元件,以及GARE-m otif,P-box,ABRE,CGTCA-m otif等激素响应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Sm SnRK2.4在丹参根中的含量较高,在茎中和叶中含量相当,ABA和PEG胁迫响应分析表明,Sm SnRK2.4对PEG渗透胁迫响应显著,对ABA胁迫响应微弱。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Sm SnRK2.4基因在丹参干旱胁迫下次生代谢产物积累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三七化学成分的研究历程和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鹏国  张顺仓  梁宗锁  齐志鸿 《中草药》2014,45(17):2564-2570
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在我国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作为一种名贵中药,具有化瘀止血、消肿止痛等功效。三七复杂的化学成分是其良好功效的基础。目前已从三七中发现了百余种化合物,其中有效成分以皂苷类成分和三七素为主。对三七中皂苷类和非皂苷类成分的研究历程和概况进行了综述,并根据不同化合物的特点,探讨了各类化合物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三七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陕西中药资源现状、中药企业现状、中药产品与知识产权现状、人才资源现状进行分析,讨论陕西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促进陕西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7.
目的:为了规范附子加工工艺,研究附子在胆巴液浸泡过程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变化。研究方案设定了胆巴液的浓度及浸泡时间,为优化附子的泡胆过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四氢呋喃(A,25∶15)和0. 1 mol·L~(-1)醋酸铵溶液(B),洗脱梯度为0~48 min,15%~26%A; 48~49 min,26%~35%A; 49~58 min,35%A; 58~65 min,35%~15%;检测波长为235 nm。结果:胆巴液浓度≥15%时,采挖后的泥附子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浓度越高,下降越明显。整体下降趋势在18 d以后趋于平缓,在浸泡第18 d后分别下降60%~80%,20%~50%,75%~85%,20%~60%。结论:不同浓度的胆巴液浸泡下,附子的质量变化不同。其中,在10%浓度的胆巴液中浸泡,质量不稳定,在20%及以上浓度的胆巴液中泡胆,附子的质量相对稳定。在胆巴液浸泡过程中附子药材的效/毒比也在发生变化,在18~24 d期间,呈现出活性成分较高,而毒性成分较少的状态,有利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3种海绵 Igernella mirabilis, Agelas sp., Polycarpa aurata的抗菌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活性跟踪的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高分辨质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3种海绵Igernella mirabilis, Agelas sp., Polycarpa aurata各自的CHCl3-MeOH (1∶1)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抗菌的活性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为:halisulfate 7 (1), agelasine-D (2)和polycarpine(3)。结论 化合物1从海绵Igernella mirabilis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3是各自海绵中主要的抗菌化合物, 其中化合物2对新生隐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良好的抗菌活性,其IC50 / MIC分别为0.76/1.25 mg·L-1, 0.78/1.25 mg·L-1,是很有潜力的抗菌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29.
应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确定熟地黄炮制终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熟地黄炮制过程中HPLC指纹图谱的变化及确定炮制终点。方法: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检测生地黄炮制成熟地黄过程中主要活性成分梓醇、5-羟甲基糠醛(5-HMF)、麦角甾苷等及指纹的变化,并通过与标准熟地黄指纹图谱的比较寻找最佳加工时间。结果:在炮制过程中梓醇快速下降至几乎消失,5-HMF呈直线上升趋势,而麦角甾苷变化不明显,生地黄在蒸制26h后所制样品与标准熟地黄相似性最大,因此26h是熟地黄清蒸蒸制的最佳时间。结论:指纹图谱有利于显示样品成分变化及精确控制加工过程,可有效用于熟地黄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0.
张顺仓  冯思念  顾雯  冯立国  王幼平  梁宗锁 《中草药》2017,48(17):3597-3604
目的克隆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中第14亚群R2R3 MYB转录因子基因SmMYB87的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方法以丹参总RNA为模板,利用同源克隆和c DNA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SmMYB87 cDNA全长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结构和理化性质分析,利用q RT-PCR测定SmMYB87在各器官中的表达并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TF-486-SmMYB87分析SmMYB87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 SmMYB87基因含有2个内含子和1个732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43个氨基酸。该基因在根、茎、叶和花中均有表达,且4个器官中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SmMYB87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膜上均有分布。结论 SmMYB87的序列结构和表达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丹参中的生物学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