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对两点法和单点法这两种定位方法在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阻滞中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57名拟于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单点组(Group Single, n=29)和两点组(Group Dual, n=28), 采用神经刺激仪在锁骨下部定位臂丛神经,单点组定位臂丛后束,引发伸腕伸指动作后注入0.5%罗哌卡因30mL;两点组除定位后束外,追加定位臂丛外侧束肌皮神经组分,引发屈肘反应,分别注入0.5%的罗哌卡因20mL和10mL。阻滞后每隔10min评价臂丛神经所支配的所有上肢7支终末神经的感觉阻滞情况,同时记录总体评分,操作时间和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阻滞后10min,两点组的肌皮神经的阻滞率高于单点组,阻滞后30min,两点组中肌皮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阻滞率高于单点组(89.3% vs 62.1% ; 85.7% vs 58.6%,P<0.05)。两组的总体评分无差异(11.5±2.4 vs 10.8±4.3)。结论 对于锁骨下喙突入路神经阻滞,用神经刺激器引发2个运动反应后分次注入局麻药的方法优于单点法。  相似文献   
92.
背景 近红外光谱仪(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是一种新型无创监测方法,可监测身体的氧平衡。为心脏病患者实时监测氧饱和度可以优化心脏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 目的 为心脏手术围手术期NIRS监测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内容 主要介绍NIRS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以及NIRS在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 趋向 积极探索NIRS在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改善心脏病患者预后做努力。  相似文献   
93.
围脑干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体感诱发电位(SEP)神经生理监测在围脑干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静脉麻醉下围脑干手术43例,对两侧正中神经分别进行刺激,记录相应的SEP N20波形,术中N20发生明显变化,即通知桩得调整操作。结果 在静脉麻醉维持过程,波形基本保护稳定;43例手术中SEP发生显著变化的有8例,其中5例逐渐恢复,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另外3例至术终未恢复。术后均出现了相应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研究中  相似文献   
94.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是其常见并发症。探讨AMI后晚发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经过和预后估价,有助于AMI后并发症的二级预防,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从1986~1996年,我院共收治AMI患者169例,其中Q波型AMI后出现晚发性心力衰竭有完整病例资料的62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48例,女14例;年龄41~72岁,平均53-6岁。出现心力衰竭的时间距AMI发病为2个月~14a,平均3-2a。梗死部位:前壁17例,前间壁11例,广泛前壁5例,下壁16例,前壁…  相似文献   
95.
硫喷妥钠对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与方法:7例上肢感觉传导道无异常的病例,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后,分别观察注药前、注药后即刻、2、4和6min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比较P15、N20、P25各波的潜伏期以及P15N20、N20P25的峰间值。结果:各波潜伏期在注药后缩短,以注药后2、4min最明显,6min时已基本恢复,P15N20、N20P25峰间值在注药后减小,以2min时减至最小,6min时已基本恢复。结论:术中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时,不宜使用硫喷妥钠。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全麻期间吸入高浓度氧对胃癌患者的过氧化损伤作用。方法将2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吸入100%氧气组(Ⅰ组)和40%氧气组(Ⅱ组)。分别在麻醉前、诱导后1、2、3、4h抽血,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C)。结果两组患者血清SOD活力在麻醉诱导后2、3、4h较麻醉前下降(P<0.05,P<0.01),诱导后3、4h,Ⅰ组SOD较Ⅱ组显著下降(P<0.05);Ⅰ组MDA在诱导后3、4h较麻醉前增高(P<0.05,P<0.01),诱导后4hⅠ组MDA较Ⅱ组高(P<0.05);Ⅰ组NO诱导后2h较Ⅱ组增高(P<0.05);Ⅰ组TAC诱导后4h较麻醉前下降(P<0.05)。结论全麻期间吸入低浓度氧较吸入纯氧可以减轻对胃癌患者的过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7.
梁伟民 《大家健康》2013,(15):126-127
正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观念的不断改变,以及年轻准妈妈们对自然分娩的恐惧,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术后切口疼痛和子宫收缩痛对患者的康复以及早期哺乳均会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剖宫产手术前后循环血容量变化很大,所以为了解除患者的疼痛,提高她们的舒适度,尽量减轻对心血管的影响,且不影响哺乳,对术后镇痛的要求非常高。本研究旨在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舒芬太尼静脉镇痛与芬太尼静脉镇痛相比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评价神经外科手术中不同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预测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方法 25例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在全麻诱导插管机械通气后,进行容量负荷试验,在10 min内输入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分别于扩容前后记录患者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评价开胸手术的患者行胸椎旁神经阻滞,不同浓度的局麻药罗哌卡因对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开胸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前者于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椎旁神经阻滞,注入0.5%罗哌卡因,低浓度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记录阻滞平面、起效时间、并发症.然后开始全麻,记录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安静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术后阿片类镇痛药需求量.结果 高浓度组感觉阻滞平面(4.8±1.3个节段)、起效时间(3.7±0.5 min)、与低浓度组(5.2±1.6个节段)、(3.6±0.6 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安静时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吗啡需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椎旁神经阻滞中应用罗哌卡因可以为围术期提供满意的麻醉及镇痛效果,低浓度的罗哌卡因(0.375%)能产生与高浓度的罗哌卡因(0.5%)相似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配伍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高浓度组(0.25%罗哌卡因)和低浓度组(0.125%罗哌卡因),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进行镇痛。记录患者在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同时记录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肌力分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高浓度组患者在术后6h、24h、48h及72h的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低浓度组患者(P〈0.05);2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无显著差异[(25±2)h比(27±4)h,P〉0.05];2组患者的术后24~72h肌力评分平均大于3级;2组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相对于0.125%的罗哌卡因,采用浓度0.25%的罗哌卡因配伍连续股神经阻滞可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