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52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70篇
综合类   351篇
预防医学   117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113篇
中国医学   94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1.
医学细胞生物学学科研究水平深入,内容抽象,理解困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积极性低,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引入"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法,与"点面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治疗胰腺假性囊肿(PPC)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53例PPC(急性PPC 37例,慢性PPC 16例)行超声引导下PCD治疗的病例资料。所有PPC均先在超声引导下行PCD术,对引流液持续增多,囊肿无明显缩小者联合内镜、腹腔镜或开腹内引流术。结果 PCD穿刺成功率为100%,PPC单纯行PCD的总体治愈率为66%(35/53),其中急性PPC单纯行PCD的治愈率为89.2%(33/37);慢性PPC单纯行PCD的治愈率为12.5%(2/16)。对先行PCD失败者行囊肿和胰管造影检查示二者持续相通,联合内镜、腹腔镜或开腹内引流术,PPC均可完全治愈。结论 PCD治疗急性PPC效果满意,对慢性PPC成功率低,往往需联合其他微创引流技术。  相似文献   
93.
预防奥沙利铂化疗后神经毒性反应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沙利铂又名草酸铂简称L—OHP,是第三代铂类药物,具有与顺铂卡铂不一样的抗肿瘤药物,临床广泛应用于大肠癌及胃癌的治疗。我科2008年1~12月应用奥沙利铂联合5FU和叶酸治疗大肠癌及胃癌共32例,对其神经反应进行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94.
目的:加强手术药品的管理。方法:成立手术支持中心,从工作流程改造、运用信息技术等各环节入手,对其药事管理模式进行探索。结果:该药事管理模式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手术准备时间和患者等待时间;保证了手术期间麻醉和精神药品使用情况能及时、准确地登记,便于统一管理;能做好药品数量与金额的双重管理,做到账物相符。结论:该管理模式能保证手术药品供应质量,避免差错。  相似文献   
95.
目的验证六步推拿法在治疗小儿厌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例小儿厌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施以六步推拿法;对照组常规应用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6.7%;对照组治愈率63.8%。结论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用本法治疗小儿厌食,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患儿易接受,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小儿厌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
卜晓波  张雪  宋洁  张书捷  高晓红  韩彦龙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2):1448-1450,1453
目的 研究IRS-4和GCKR基因多态性与黑龙江汉族2型糖尿病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黑龙江汉族2型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人群的IRS-4基因密码子879C/G和GCKR基因P446L多态性,并分析其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2型糖尿病组IRS-4基因879C/G的GG、G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38、0.404、0.058,G及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40、0.260;正常对照组IRS-4基因879C/G的GG、G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56、0.352、0.092,G及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32、0.268;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IRS-4基因879C/G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GCKR基因P446L的PP、PL、LL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12、0.596、0.192,P和L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10、0.490;正常对照组GCKR基因P446L的PP、PL、LL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48、0.463、0.389,P和L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80、0.620;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GCKR基因P446L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RS-4基因879C/G多态性与黑龙江省汉族2型糖尿病的发生无相关性,GCKR基因P446L多态性与黑龙江省汉族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蒙古族人群血管炎症标志物水平与不同亚型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以年龄≥20岁蒙古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方式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生活方式危险因素资料,测量身高、体质量和血压,检测血脂、血糖、胰岛素和炎症标志物等指标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协方差分析方法研究炎症标志物水平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H)、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和复合型高血压(SDH)的关系.结果 经年龄与性别调整后,各亚型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ISH组和SDH组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高于正常组,IDH和SDH组的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高于正常组(均P<0.05);经多因素调整后,ISH组[lnCRP1.99(1.86~2.12),P=0.075]和SDH组[lnCRP1.95(1.89 ~2.02),P<0.05]的CRP水平高于血压正常组[lnCRP1.86(1.83 ~ 1.90)],IDH组的sICAM-1水平[313.21 (301.16 ~325.26) μg/L]低于血压正常组[328.65 (323.68~ 333.61) μg/L](P<0.05),IDH组的sE-selectin水平[lnE-selectin3.03(2.98 ~ 3.08)]高于血压正常组[lnE-selectin2.96(2.94 ~2.98)] (P <0.05).结论 CRP与ISH关系更密切,sE-selectin与IDH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蒙古族人群炎症标志物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浆肾素活性(PRA)的关系.方法 对2 589名蒙古族研究对象进行人口统计学等资料的收集、血压等的测量,以及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以及AngⅡ和PRA的检测,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炎症标志物水平与AngⅡ和PRA异常的关系.结果 PRA异常组的sE-selectin显著高于PRA正常组(18.9 ng/ml vs 17.5ng/ml,P<O.001);与sE-selectin的最低分位数水平组比较,第4分位数水平组PRA异常的多因素调整比值比(0R)值(95%CI)为1.42(1.08~1.87).AngⅡ异常组的CRP(6.3 mg/L vs 5.5 mg/L)和sICAM-1(335.3 ng/ml vs314.4 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与CRP的最低分位水平组比较,第4分位数水平组对AngⅡ异常的多因素调整OR值(95%CI)为1.94(1.44~2.60);与sICAM-1的最低分位者比较,第4分位者对AngⅡ异常的多因素调整OR值(95% CI)为1.44(1.11 ~1.87).结论 CRP和sICAM-1水平升高与AngⅡ异常相关联,sE-selectin 水平升高与PRA异常相关联.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62例和联合组6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药组仅予以甲钴胺1000μg静脉注射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所有患者在试验前、后均接受临床神经症状、体征评估及肌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及运动传导速度(MNCV)变化。结果单药组总有效率为90.16%,高于对照组的67.74%;2组治疗后SNCV、MNCV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联合组优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甲钴胺能有效治疗DPN,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应用疗效更佳,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确诊为高脂血症的13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辛伐他汀组(A组)65例,男31例,女34例,年龄(60±8)岁,给予辛伐他汀10mg,每晚1次;非诺贝特组(B组)65例,男32例,女33例,年龄(58±9)岁,给非诺贝特1片,每日3次。结果辛伐他汀治疗后血清TC、TG、LDL-C的浓度显著下降,HDL-C显著升高,降脂作用明显优于非诺贝特,2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效果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