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背景与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多程治疗失败后,目前尚无标准的化疗方案。本研究旨在观察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多程治疗失败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2011年2月经病理证实符合入选标准的35例晚期NSCLC患者,接受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化疗2个周期后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0)评价疗效。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通用药物毒性标准3.0版评价不良反应。结果:35例患者中,30例完成2个周期以上的化疗,32例病例可评价疗效,总体PR 7例,SD 18例,PD 7例,RR为21.9%(7/32),DCR为78.1%(25/32);中位PFS为3个月,中位OS为8个月。与贝伐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以高血压、蛋白尿和出血多见,其中多为Ⅰ、Ⅱ级,Ⅲ、Ⅳ级少见。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多程治疗失败后的NSCLC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和较高的疾病控制率,安全性较高,临床受益率高,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2.
肺癌癌性空洞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对肺癌癌性空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肺癌癌性空洞的纤支镜检查情况,结果:27例中鳞癌17例,腺癌2例,腺鳞癌1例,大细胞癌1例,未能分型6例,纤支镜检查确诊21例,阳性率77.8%,镜下表现,新生物型4例,粘膜浸润型12例,外压型3例,大致正常型8例,4例新生物型直视下活检均阳性,刷检3例阳性,7例粘膜浸润型直视下活检阳性2例,刷检阳性3例,其中1例活检刷检均阳性,纤支镜检查阳性率57.1%(4/7),余16例中经支气管肺活检阳性11例,经支气管刷检阳性6例,其中4例活检刷检均阳性,阳性率81.3(13/16),结论:纤支镜检查对肺癌癌性空洞的确诊率高,应予重视,对镜下未见新生物者,应积极采用经支气管肺活检及经支气刷检。  相似文献   
43.
肺泡蛋白沉着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少见的肺部疾病,以慢性肺泡沉着大量不定形的过碘酸一雪夫氏(periodic acidi Schiff,PAS)染色阳性的蛋白质类物质为特征.  相似文献   
44.
目的对照观察硅酮支架与Z型不锈钢覆膜金属支架置入后的并发症,为临床支架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因气道狭窄或气道瘘65例患者置入硅酮支架,77例患者置入覆膜金属支架,术后定期支气管镜检查,观察2个月内两组病例的主要并发症。结果硅酮支架组置入分叉型支架45例、沙漏状支架7例、直筒型支架13例;覆膜支架组置入分叉型支架70例、直筒型支架7例。两组并发症比较:痰液潴留硅酮支架50例(76.9%)、覆膜支架61例(79.2%),相差不显著(P0.05);肉芽增生硅酮支架39例(60.0%)、覆膜支架69例(89.6%),相差显著(P0.01);支架移位:分叉型及沙漏状支架均无移位,直筒型支架移位硅酮支架2例(15.3%)、覆膜支架6例(85.7%),相差显著(P0.01);顽固性咳嗽硅酮支架4例(6.1%)、覆膜支架7例(9.0%),相差不显著(P0.05)。因肉芽增生明显经处理效果差,9例覆膜支架取出支架,硅酮支架未因肉芽增生取出支架。结论硅酮支架与覆膜支架比较,硅酮致肉芽增生较轻,其直筒型移位较少,建议对需长期放置支架的患者,优先考虑硅酮支架。  相似文献   
45.
目的:与一线标准方案顺铂联合吉西他滨(DDP+GEM)进行比较,评价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NDP+GEM)治疗晚期肺鳞状细胞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依照入组标准入组101例ⅢB及Ⅳ期肺鳞状细胞癌初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69例患者接受NDP+GEM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接受DDP+GEM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 RR分别为28.6%(18/63)和15.6%(5/32),DCR分别为81.0%(51/63)和68.8%(22/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6,P=0.24;χ2=1.67,P=0.20),中位PFS分别为4.52个月和4.0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73)。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37.5%,χ2=0.17, P=0.68),研究组Ⅲ~Ⅳ级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56.3%,χ2=19.02,P=0.05)。结论 NDP+GEM方案治疗晚期肺鳞状细胞癌的有效率与DDP+GEM方案相当,但不良反应明显降低,提示NDP+GEM可作为肺鳞状细胞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老年Ⅰ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6例老年周围型肺癌患者中鳞癌10例、腺癌6例,ⅠA期13例、ⅠB期3例。15例为初治患者,均不宜或不愿手术及外放疗;l例先行外放疗无效。术前通过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制定治疗计划,处方剂量140~ 160 Gy。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125Ⅰ粒子植入到肿瘤内。结果 平均每例植入21.1颗粒子,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4例,有效率为100%。随访10~56个月,随访率100%,随访满l、2、3、4年者分别为15、13、8、6例。局部控制时间中位数为14个月。l、2、3、4年生存率分别为60%、54%、50%、33%,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4个月。7例死于非肿瘤因素,5例死于肿瘤广泛转移。粒子植入过程中和以后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植入125Ⅰ粒子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作为不适合或不愿手术或放疗的老年Ⅰ期周围型NSCLC的根治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7.
肺癌与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与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88例肺癌及117例肺非癌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CMV-IgG,IgM抗体,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尿HCMV-DNA。同时检测其中64例肺癌及67例肺非癌患者的病灶局部冲洗或支气管肺泡灌洗回收液HCMV-DNA。对肺癌组中抗癌化疗的患者于每一化疗周期复查血清HCMV-IgM,尿HCMV-DNA。结果:肺癌组血清HCMV-IgM阳性率26.1%,病灶局部冲洗或支气管肺泡灌洗回收液HCMV-DNA阳性率26.6%,均显著高于肺非癌组(P<0.01);血清HCMV-IgG及尿HCMV-DNA阳性率两组未见明显差别。42例肺癌到化疗第二周期时,血清HCMV-IgM16例由阴性转阳性,尿HCMV-DNA6例转阳性。结论:肺病与HCMV感染有统计学上的相关性;抗癌化疗使肺癌患者HCMV活动性感染明显增多,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置入支架及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肺癌中心气管狭窄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对15例晚期肺癌中心气管狭窄患者,先采用支气管镜直视下置入国产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到狭窄部位,然后通过支气管镜把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到气管狭窄部位的管壁、管壁外肿瘤组织.结果 15例共置入17枚支架.均一次性成功置入,共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35粒.治疗后狭窄管腔均明显扩大,气急减轻,随访3~13个月.均见支架扩张好、无移位,未见支架内及上下缘肿瘤生长导致气管狭窄.15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通过支气管镜置入支架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疗效肯定、操作安全,可用于晚期肺癌中心气管狭窄的姑息治疗.  相似文献   
49.
经电子支气管镜氩气刀治疗气道狭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电子支气管镜氩等离子体凝固疗法(氩气刀)治疗气道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300型内镜专用氩气刀,经电子支气管镜对66例气道狭窄患者进行氩气刀治疗。其中恶性肿瘤41例(肺癌32例,甲状腺癌侵及气管1例,食道癌侵及气管6例,肺转移癌2例);支气管内膜结核9例;气道良性肿瘤2例(气管多形性腺瘤及气管平滑肌瘤各1例);炎性肉芽组织增生14例。以病变处狭窄获得再通、临床症状改善进行疗效评价。结果66例进行了182次氩气刀治疗(28例1次,30例2-4次,8例5次以上)。显效及部分有效51例(77.27%),轻度有效14例(21.21%),无效1例。结论氩气刀治疗气道狭窄疗效佳,并发症少,安全性好,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肺诺卡菌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我院诊断的1例肺诺卡菌感染并发气道食道瘘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对自1982年以来国内报道的26例肺诺卡菌病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6例肺诺卡菌病患者中,发热25例,咳嗽23例,咳痰19例,胸痛12例,咯血6例.18例存在基础疾病.15例伴肺外播散.WBC及N%升高17例.胸部X线表现为炎性浸润18例,块状影16例,空洞和胸腔积液各13例.星形诺卡菌14株,巴西诺卡菌3株,未分型9株.药敏对SMZ-co、丁胺卡那、氟喹诺酮类、米诺环素、利奈唑胺、头孢氨苄等敏感.治疗药物为SMZ-co、丁胺卡那、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等.4例痊愈,17例好转,4例死亡,1例无效,死亡者均伴肺外播散.结论 肺诺卡菌病多存在基础疾病,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咯血,WBC及N%常升高.胸部X线表现为炎性浸润,块状影,空洞和胸腔积液.星形诺卡菌多见,易播散,常用药物为SMZ-co、丁胺卡那、氟喹诺酮类、米诺环素、利奈唑胺等,一般预后较好,伴基础疾病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