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目的 调查澜沧城区SO_2污染事故状况及危害。方法 对污染城区进行SO_2监测并分析造成污染原因。结果 由于异常的气象条件及大量冶炼硫化矿,生产工艺流程及脱硫工艺落后等造成了澜沧铅矿SO_2超标排放,引起城区环境大面积污染,污染事故发生期间在城区选择最具代表性的3个测点,分不同时段进行空气中SO_2浓度测试,其结果,农机厂(0.52±0.44)mg/m~3,n=32;县政府(0.61±0.90)mg/m~3,n=34;监测站(0.75±0.97)mg/m~3,n=40。整个城区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致使广大居民生活、工作、学习、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结论 造成城区SO_2污染的冶炼厂应改进工艺流程和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以降低SO_2的排放,保障工人身心健康和保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的25例经椎间盘造影证实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配合该手术进行术后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指导及康复训练,全部患者术后6个月内腰痛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仅有2例于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结论:结合规范的护理康复措施,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是有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肥大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1例婴儿孤立性肥大细胞瘤的皮损活检标本行组织病理、姬姆萨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内大量肥大细胞弥漫性浸润,姬姆萨染色显示胞质中存在紫红色异染颗粒。电镜检查显示浸润细胞主要为形态正常的肥大细胞,也有一些嗜酸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高密度的夏科-莱登结晶游离于间质中,并与损伤的核染色质、细胞膜碎片、肥大细胞释放的颗粒相混合。结论:肥大细胞瘤多在出生时发病,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肺组织β2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2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糖尿病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β2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肺组织的β2受体mRNA的表达下调(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肺组织β2受体mRNA的表达下降,可能是糖尿病肺功能受损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间盘源性腰痛的短期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总结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的25例经椎间盘造影证实的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护理经验,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内VAS评分的变化及术后6个月时的MacNab评分的分布。结果:结果:随访配合该手术进行术后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指导及康复训练,出院6~10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24±0.97,术后1周VAS评分0.80±0.65,术后1个月VAS评分0.56±0.65,术后3个月VAS评分0.48±0.65,术后6个月VAS评分0.52±0.65。结论:结合规范的护理康复措施,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是有效治疗间盘源性腰痛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的生物活性成分和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收集参芪五味子片组方中药物的活性成分及靶点;使用Uniprot数据库预测并标准化活性成分的蛋白靶点,绘制出参芪五味子片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分析其核心成分;从Drugbank、OMIM以及DisGeNET疾病数据库中挖掘出失眠相关疾病靶点;将获得的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后,筛选出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的潜在作用靶点,然后利用收集到的靶点数据分别构建药物和疾病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取其交集作为药物-疾病相互作用网络,运用网络拓扑学方法筛选出其核心靶点;最后,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63个药物活性成分、232个药物相关靶点及160个疾病靶点,其中有13个靶点是药物与疾病的共有靶点。将药物活性成分和疾病的交集PPI网络经过网络拓扑学分析得到55个核心靶点,将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后共得到779种GO功能条目和30条KEGG信号通路。结论:参芪五味子片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调节神经递质代谢、调节细胞周期等作用治疗失眠。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在P物质诱导BALB/c小鼠搔抓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P物质诱导小鼠搔抓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颈背部皮内注射不同剂量P物质(20 ~ 160 nmol/部位)建立BALB/c小鼠急性瘙痒模型。另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在颈背部皮内注射生理氯化钠溶液、L-精氨酸、spantide、L-NAME、氨基胍,10 min后皮内注射P物质(80 nmol/部位),观察这些试剂对P物质诱导小鼠搔抓反应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注射部位皮肤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NO表达。结果 皮内注射生理氯化钠溶液和20、40、80、160 nmol/部位P物质引起小鼠1 h内搔抓次数分别为4.38 ± 4.07、5.38 ± 3.78、12.75 ± 6.52、23.50 ± 7.84、42.38 ± 15.84;与生理氯化钠溶液组相比,40 ~ 160 nmol/部位P物质可使小鼠出现剂量依赖性搔抓反应(P < 0.01 ~ 0.05)。P物质组、L-精氨酸组、spantide组、L-NAME组和氨基胍组小鼠1 h内搔抓次数分别为67.13 ± 32.79、70.75 ± 34.80、10.75 ± 8.14、29.00 ± 21.19、35.38 ± 22.83;与P物质组相比,spantide、L-NAME、氨基胍可明显减少P物质诱导的小鼠搔抓次数(P < 0.01 ~ 0.05),但L-精氨酸无明显影响(P > 0.05)。与P物质组比较,spantide、L-NAME、氨基胍可下调皮肤中iNOS表达和NO水平(P < 0.01 ~ 0.05),而L-精氨酸无明显作用(P > 0.05)。结论 P物质可能通过激活皮肤中神经激肽1受体来促进NO合成,从而引起BALB/c小鼠搔抓反应。  相似文献   
19.
1例肺动脉吊带合并极重度气管狭窄患儿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男,4个月,主因“反复咳嗽喘息2月余,再发7d”于2009年3月27日入院。CT示:气管自主动脉弓水平以下管腔直径明显变小,长约18.5mm,CT观察狭窄段占总长度的40%-50%,主动脉弓水平气管右后壁见小段管腔延伸,远端为盲端。于4月20日在全麻并体外循环下行气管狭窄解除术+左肺动脉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24日成功撤离呼吸机,5月13日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肺通口服液治疗气阴两虚兼痰瘀交阻型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非劣性的临床试验方法,共纳入253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肺通大剂量组(84例)、小剂量组(85例)和对照组(84例),疗程12周,观察肺通口服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在疾病疗效比较中,肺通大剂量组非劣效于对照组;肺通大剂量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6 min步行距离、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及肺功能(肺总量、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等指标比较,肺通大剂量组有优于对照组及肺通小剂量组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肺通大、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肺通口服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气阴两虚兼痰瘀交阻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