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中MV,TAM,MC三者间的关系及其意义。 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法测定17例大鼠胰腺癌、22例非肿瘤胰腺组织及10例正常胰腺组织石蜡切片标本中MV,TAM,MC。结果:36例SD大鼠3~5个月内二甲苯蒽并诱发的胰腺癌发生率为47.2 %。胰腺癌组织中MV,TAM, MC均值分别为76.56±19.93,15.54±5.93,14.87±5.19,明显高于10例正常胰腺组织的30.63±14.77,11.01±4.99和11.04±5.03以及模型组中非癌胰腺组织的24.42±11.32,10.99±4.99和9.31±4.64,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且5个月组胰腺癌TAM,MC计数大于3~4个月组(P<0.01)。胰腺癌中MV,TAM,MC计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MV vs TAM,r=0.788; MV vs MC, r=0.832;TAM vs MC, r=0.635)。结论:二甲苯并蒽置入SD大鼠胰腺实质内短期可获得较高的胰腺癌发生率,大鼠胰腺癌中间质浸润的炎症细胞TAM和MC具有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94.
DNApolβ和FT与肿瘤发生、进展及预后等密切相关[1,2].作者应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研究胆囊腺癌、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组织DNApolβ和FT表达水平,探讨两者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95.
DNA损伤修复蛋白在胆囊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胆囊腺癌、癌旁组织、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DNA损伤修复蛋白hMSH2和hMLH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胆囊腺癌108例、癌旁组织46例、腺瘤性息肉15例和慢性胆囊炎35例手术切除标本常规作石蜡包埋切片,采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检测hMSH2和hMLH1.结果 hMSH2和hMLH1表达阳性率,胆囊腺癌分别为50.0%和49.1%、评分分别为2.2±1.9和2.2±1.8,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84.8%和87.0%;评分分别为3.9±1.3和4.2±1.2)、腺瘤性息肉(阳性率分别为80.0%和86.7%;评分分别为3.7±1.3和4.0±1.1)及慢性胆囊炎组织(阳性率分别为88.6%和88.6%;评分分别为4.1±1.1和3.9±1.1)(P<0.05);不同类型良性病变中2种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hMSH2和hMLH1表达阴性的良性病变胆囊上皮均呈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病理形态学表现.腺瘤癌变或高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及未侵犯周围组织的病例hMSH2和hMLH1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明显地高于低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 cm、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病例(P<0.05);2种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有无胆囊结石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水平均为反映胆囊腺癌发生、进展、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检测其表达水平对指导预防和早期发现、临床化疗胆囊癌可能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6.
男性乳腺癌性激素受体及催乳素的表达和生物学意义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杨竹林,许建晃,杨元华男性乳腺癌少见,其发生率占乳腺癌的1.0%~1.4%(1)。本文用亲和组化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男性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R)和催乳素...  相似文献   
97.
GAD预防NOD鼠胰岛炎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本室自制猪脑GAD是否能保护NOD鼠胰岛β细胞免遭破坏及其意义。方法在4周龄NOD鼠注射GAD,对照组注射等量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别于19周龄、25周龄和47周龄处死,胰腺组织常规制成石蜡切片,ABC免疫组化染胰岛β细胞并光镜下计数。结果同周龄GAD组发生胰岛炎程度和胰岛炎评分均明显低于BSA组:同周龄GAD组胰岛β细胞计数明显高于BSA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胰岛炎分值与胰岛β细胞阳性率存在密切负相关(P<0.001)。结论本室自制猪脑GAD能减轻NOD雌鼠胰岛炎的发生和保护胰岛β细胞免遭破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胃良恶性病变组织中VHL和HIF-1α及其mRNA表达水平和MV计数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取49例胃癌,20例癌旁组织,36例淋巴结转移灶和80例不同类型胃良性病变手术切除或胃镜活检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检测VHL和HIF-1α表达和MV计数,用原位杂交法检测VHL和HIF-1αmRNA表达。结果:胃癌组织VHL及其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各类型胃良性病变(P<0.05或P<0.01),胃癌组织HIF-1α及其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各类型胃良性病变(P<0.05或P<0.01),胃癌组织MV计数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各种类型胃良性病变(P<0.01), VHL及其mRNA阴性表达和(或)HIF-1α及其mRNA阳性表达的癌旁组织及胃良性病变黏膜上皮均呈轻至重度不典型增生;胃癌原发灶与相应淋巴结转移灶比较VHL和HIF-1α及其mRNA表达阳性率及MV计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学分级Ⅱ级、浸润深度T1+T2、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远处转移病例HIF-1α及其mRNA表达阳性率及MV计数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Ⅳ级、浸润深度T3+T4、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者(P<0.05或P<0.01),但VHL及其mRNA表达阳性率则与HIF-1α相反(P<0.05或P<0.01);N1站淋巴结转移者VHL及其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N2+N3站淋巴结转移病例(P<0.05);VHL和HIF-1α及其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高度不一致性(χVHL=14.66,P<0.01;χ VHLmRNA=6.74,P<0.05);VHL及其mRNA阳性者或HIF-1α及其mRNA阴性者MV计数明显低于VHL及其mRNA阴性或HIF-1α及其mRNA阳性者(P<0.01)。结论:VHL和HIF-1α及其mRNA表达水平可能是反映胃癌发生、进展、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VHL和HIF-1α及其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可能存在负性调节作用;VHL及其mRNA可能抑制胃癌组织中微血管生成,HIF-1α及其mRNA可能促进微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99.
Crohn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rohn病(CD)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CD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全组术前确诊仅9例,纤维肠镜检查12例中5例诊断为该病.31例患者行1次或2次手术治疗,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1例死亡,术后复发5例.结论 Cmhn病确诊率低,术前误诊率高;可根据术中所见准确判断.治疗宜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和系统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在HC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48例HCC手术切除的新鲜肝癌和癌旁组织标本和10例正常肝组织,以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每一个标本行连续切片,厚4 μm.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以骨桥蛋白单克隆抗体对HCC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对骨桥蛋白在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OPN在H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0.00%,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肝组织(P<0.01).骨桥蛋白在高、中、低HCC中评分依次为0.67±1.63,2.14±1.81和2.20±1.74,低分化明显高于高分化(P<0.05).骨桥蛋白在有转移与无转移HCC中的评分是2.64±1.84和1.25±1.74,有转移者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1).骨桥蛋白与其他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结论 骨桥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低中分化者和伴有转移者高于分化高和不伴转移者.提示骨桥蛋白可能促进了HCC的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