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4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41.
[目的]探讨无痛肠镜对大肠腺瘤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进行结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无痛肠镜和普通肠镜对息肉检出率及腺瘤检出率的影响。[结果]无痛肠镜组息肉检出率及腺瘤检出率均高于普通肠镜组(P=0.000)。[结论]开展无痛肠镜有利于提高腺瘤检查率,从而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2.
冠状动脉造影为三支或双支病变的心电图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脉病变患者心电图ST-T的改变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0年-2003年收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60例冠心病患者,造影前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观察ST-T改变。结果46例三支病变患者中心电图ST段压低者仅6例,T波倒置者17例。14例双支病变患者中,ST段压低者仅1例,T波倒置者5例。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心电图表现缺乏一致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运用自主研发的一套双通道双焦点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对人全眼成像.并检验该仪器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方法横断面自身对照研究。随机抽样选取21例(39眼)健康志愿者.第1天依次运用双通道双焦点OCT和IOLMaster测量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第2天运用双通道双焦点OCT再次测量。比较2种仪器的测量值及第1天和第2天OCT的测量值。数据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Bland—Altman分析。结果运用双通道双焦点OCT可实时获得全眼图像,测得实际前房深度为(3.09±0.20)mm,眼轴长度为(25.34±0.64)mm。第l天和第2天OCT实际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48、1.129,P〉0.05)。IOLMaster测得前房深度为(3.58±0.21)mm,眼轴长度为(25.24±0.65)mm。OCT测得前房深度为(3.64±0.20)mm。2种仪器在测量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942、8.984,P〈0.05)。两者测量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和0.997。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测量的95%LoA分别为(0.001,0.119)mm及(-0.018,0.178)mm。结论自主研制的双通道双焦点OCT可实时获得全眼图像,是一种重复性较好的全眼参数的测量仪器,它具有操作方便、非接触性及实时获得高分辨率眼前节图像的优点。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L)-23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NK)细胞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在IB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磁珠分离12名健康人、16例克罗恩病(CD)患者和2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NK细胞.体外培养NK细胞,并予空白刺激、IL-23刺激、IgG刺激或IL-23+IgG联合刺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a和干扰素(IFN)-γ分泌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经不同刺激培养的NK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正常对照组的NK细胞经人IgG和IL-23单独刺激后TNF-α、IFN-γ的分泌水平未明显增高(P值均>0.05),二者联合刺激则能显著促进TNF-α、IFN-γ分泌(P值均<0.05).单独应用IgG刺激CD和UC患者NK细胞分泌TNF-α、IFN-γ的效果不明显(P值均>0.05).单独应用IL-23则具刺激作用(P值均<0.05),二者联合应用的刺激作用更明显(P值均<0.01).IL-23单独刺激和联合刺激均不能增强正常对照组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P值均>0.05).但单独应用IL-23可增强UC和CD患者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分别为51.5%±7.1%和50.2%±8.7%,P值均<0.05),且联合刺激可进一步增强该作用(分别为65.3%±6.6%和62.4%±5.5%,P值均<0.01).结论 IL-23能刺激IBD患者NK细胞分泌TNF-α和IFN-γ,并能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可能直接参与了IB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军队基层官兵面对心理压力时的认知态度,为开展基层官兵心理压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6580名南战区军人进行自编《官兵心理压力认知态度调查》测评,调查官兵面对心理压力时的认知态度。结果基层部队官兵面对压力时采取积极认知策略项者为34.89%~41.57%,中性认知策略项者57.02%,消极认知策略项者为1.88%~5.35%。独生子女和已婚官兵积极认知低于非独生子女和未婚官兵(P〈0.05,P〈0.01);初中生积极认知低于大学生和高中生(P〈0.01);义务兵和士官积极认知低于干部(P〈0.01);陆军官兵积极认知低于海军和空军官兵(P〈0.05,P〈0.01)。结论在军队官兵中开展减压管理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教育,培养官兵积极认知态度,降低消极认知态度;要注意加强独生子女、已婚官兵、初中生和高中生、士官和义务兵面对压力时积极认知态度的教育引导;加强高学历官兵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46.
目的对第二炮兵某部和联勤部队某部官兵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某二炮和联勤部队官兵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除恐怖和精神病性外,二炮官兵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联勤官兵(P〈0.05,P〈0.01);二炮和联勤官兵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地方常模(P〈0.05,P〈0.01)。二炮官兵焦虑筛查阳性率明显低于联勤官兵(P〈0.05)。结论二炮官兵的心理状况较联勤官兵差,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变化.方法 2011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10 113名军人进行测试,并将结果与历年军人常模及地方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①除躯体化因子外,2011年军人症状自评量表其余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历年军人常模和地方常模.1986年地方、1999年军人、2000年军人症状自评量表结果中人际关系敏感均为最高值,而2005年军人、2006年地方、201 1年军人症状自评量表结果中强迫因子为最高值;②2011年10 113名军人中,23.01%的军人心理测试筛查阳性,主要包括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强迫、抑郁、恐怖、焦虑;③2011年军人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筛查阳性率均明显高于2005年军人常模(P<0.01),强迫性、敌对、偏执筛查阳性率均明显降低(P<0.01);2011年军人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筛查阳性率均明显高于2006年地方常模(P<0.05,P<0.01),躯体化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余因子阳性率均降低(P<0.0l).结论 10余年来,我国军人整体心理健康状况逐步趋于良好,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筛查阳性率仍偏高.  相似文献   
48.
杨璇  李长江  武越 《中国医药》2013,8(2):159-161
目的比较奥美沙坦酯联合氨氯地平与奥美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206例2—3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奥美沙坦酯联合氨氯地平)和对照组(奥美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每组103例,监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24h动态血压,分析2组间降压效果及血压变异的差异,并观察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白昼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133±9)mmHg(1mmHg=0.133kPa)比(166±10)mmHg,(73±8)mmHg比(96±9)mmHg;(134±9)mmHg比(164±9)mmHg,(76±8)mmHg比(100±8)mmHg;(120±9)mmHg比(158±11)mrllHg;(72±7)mmHg比(94±8)mmHg。对照组:(130±7)mmHg比(164±11)mmHg,(75±7)mmHg比(97±8)mmHg;(131±8)mmHgI;L(164±10)mmHg,(79±7)mmHg比(101±8)mmHg;(129±8)mmHg比(160±9)mmHg,(80±8)mmHg比(102±8)Inlll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昼和夜间血压变异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7.1%(100/103)和96.1%(99/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联合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较好,疗效相当且安全,奥美沙坦酯联用氨氯地平在血压变异性上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分期“经筋刺法”对于不同介入时间和不同损伤层面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分期针刺组(对照组)和分期针刺加经筋组(治疗组),并接受相应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4个疗程对House-Brackmann(H-B)量表(总体评分Global Score,局部评分Regional Score),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进行评价。结果 急性期介入治疗,治疗组的痊愈率为72.0%,优于对照组的45.5%(P<0.05);而对于静止期或恢复期介入治疗,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针刺方法对鼓索以下神经定位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筋刺法治疗鼓索以下损伤患者的痊愈率优于普通针刺组。结论 “经筋刺法”能显著提高急性期及损伤层面在鼓索以下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痊愈率,较好地促进患者面部功能(尤其是口角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0.
趋化因子是一个促炎多肽细胞因子的超家族,主要由白细胞与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分泌,可结合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激活和趋化白细胞移动作用[1].近期研究已显示趋化因子CXCL家族可在一系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产生明显的促炎效应[2],但目前CXCL家族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本文通过分析CXCL9、CXCL10和CXCL11在IBD患者肠黏膜及血清中表达水平及其与白细胞介素(IL)-17表达的相关性,旨在探讨CXCL9、CXCL10和CXCL11在IB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