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采用PCR和ELISA方法对11例肾移植者的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进行了研究。在术前及术后的4周内,对其外周血及尿中病毒和血清中IgA及IgM抗体进行了连续检测。结果显示:有6例在移植后出现巨细胞病毒感染,感染率为54%(6/11)。血、尿中HCMVDNA或HCMV抗体(IgA或IgM)阳性。提示:用PCR和ELISA方法对肾移植病人的HCMV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对预防和治疗HCMV感染和提高肾移植的成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预防. 方法对36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 结果输尿管镜直视下一次操作成功331例,成功率 90.9%,4~8周内结石全部排净.合并输尿管炎性息肉65例,均于术中用异物钳切除.发现输尿管移行细胞原位癌1例,行肾输尿管膀胱袖式切除术.发生并发症21例,其中输尿管穿孔12例,采取保守治疗7例,开放手术5例.随访1~21个月未发现输尿管狭窄.泌尿系感染9例,1例术后1月复查为左肾周脓肿行肾切除术. 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有效率高的优点,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3.
人胎肝提取物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采用不同浓度的饱和硫酸铵分段沉淀入胎儿肝浸液,获得一组可溶性蛋白,称为人胎肝提取物(Fetal liver extract,FLE)。对其免疫学活性的研究发现,FLE没有种属限制性,能抑制C_(57)BL/6小鼠脾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31~50%硫酸铵饱和度沉淀的FLE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FLE对小鼠脾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活性,较高浓度时对脾细胞的生长呈现抑制作用。FLE作用2小时即可明显抑制脾细胞的增殖反应,洗去FLE后,其抑制作用不能逆转。其抑制活性可被L-精氨酸解除。  相似文献   
64.
经尿道电汽化前列腺切除术电切综合征27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汽化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TUVP)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ransurethral resection syndrome,TURS)的原因及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9月~2005年3月322例TUVP发生27例TURS的临床资料. 结果 27例平均手术时间95 min(52~170 min) ,平均出血量251 ml(100~700 ml),切除前列腺组织16~82 g,平均36.1 g.21例前列腺被膜切破(77.8%).27例术后均有打呵欠,血压下降,同时伴有心率过缓,27例TURS时血清Na (122.3±9.6)mmol/L,较术前下降(16.3±4.5)mmol/L,差异有显著性(t=14.211,P<0.001).经及时10%氯化钠溶液、血管活性药、利尿等治疗后,26例迅速恢复正常;1例前列腺创面渗血合并膀胱血块填塞,开放手术治愈.27例随访1~3个月,Qmax(20.2±5.2)ml/s,无尿失禁. 结论前列腺被膜穿孔、静脉窦(丛)被切破、高压冲洗下电切、手术时间过长(超过90 min),促使TURS的发生;认识TURS的早期症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使病人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葡萄籽提取物(GSE)对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LNCaP细胞和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三种性激素睾酮(T)、孕酮(P)、雌二醇(E2)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四组:A1组:LNPCa细胞应用正常细胞培养液培养;A2组:LNCaP细胞应用含30μg/ml GSE的培养液培养;B1组:PC-3细胞应用正常细胞培养液培养;B2组:PC-3细胞应用含300 μg/ml GSE的培养液培养.常规培养48 h后收集四组细胞的上清液,用定量酶联榆测法和化学发光酶免疫检测法检测VEGF和三种性激素T、P、E2的浓度变化.结果:与A1组相比,A2组VEGF含量降低(P〈0.05),T含量升高(P<0.05),E2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P未检测到;与B1组相比,B2组VEGF含量显著降低(P〈0.01),E2含量升高(P〈0.05),T和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GSE在体外能降低前列腺癌LNCaP与PC-3细胞VEGF的含量,提示其可能具有抑制前列腺癌侵袭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T细胞疫苗(TCV)在临床肾移植中抗排斥反应作用的可行性.方法采取经供者抗原(外周血白细胞)致敏的肾移植受者的淋巴细胞在体外经过活化、扩增和灭活,制备T淋巴细胞疫苗,将其注射回自身,观察排斥反应的变化.结果患者肾移植术后一个月未出现排斥反应,淋巴细胞毒检测在注射T细胞疫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T细胞疫苗应用于临床器官移植防治排斥反应,无明显副作用,在技术路线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 从治疗学的角度探讨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可能病因及治疗选择。方法将 132例门诊诊断为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患者在平均年龄、病程及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的基础上分为 3组 :A组患者口服塞来昔布 ,B组患者口服前列回春胶囊 ,C组患者同时服用上述 2种药物 ,治疗随访 6周 ,比较治疗前后 3组患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及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数量的变化。结果 每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和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数量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 ;C组分别同A组、B组比较 ,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炎症反应能导致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特异性环氧化酶Ⅱ抑制剂及前列回春胶囊对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均有一定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69.
【摘要】 目的 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根治术后长期生存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9年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419例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EmpowerStat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各组间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分析影响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果 419例平均随访30.7个月(1~130个月)。171例发生疾病复发或进展导致死亡,中位间歇期为14.9个月(1~100个月);196例发生死亡,中位间歇期为19.9个月(1~9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图评分肾功能受损(P<0.018)、NLR>2.589(P<0.001)、肿瘤多灶性(P<0.003)、肿瘤最大直径>3 cm(P<0.001)、LVI阳性(P<0.001)、肿瘤高级别(P<0.001)、病理分期中T2~T4(P<0.001)和DFS、OS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2.589(HR=2.083, P=0.001)、肿瘤最大直径>3 cm(HR=2.214,P=0.001、LVI阳性(HR=1.719,P=0.012)、高级别(HR=5.042,P=0.002)、病理分期中T2~T4(HR=9.868,P=0.001)是DF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NLR>2.589(HR=2.271,P=0.001)、肿瘤最大直径>3 cm(HR=2.303,P=0.001、LVI阳性(HR=1.807,P=0.003)、高级别(HR=4.712,P=0.001)、病理分期中T2~T4(HR=11.619,P=0.001)是O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无病生存期低危组1、3、5年DFS分别为93.2%、87.0%、85.1%;高危组分别为64.3%、42.5%、40.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总生存期低危组1、3、5年DFS分别为94.6%、90.2%、84.0%;高危组分别为69.2%、41.0%、3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结论 NLR>2.589、肿瘤最大直径>3 cm、LVI阳性、高级别、病理分期中T2~T4是影响UTUC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危险分层模型对高危患者的判断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70.
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耐受是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某种抗原后所产生的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涉及到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对此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干预和调控从而诱导免疫耐受 ,是近年来移植免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HC)肽段诱导免疫耐受供者MHC分子是引起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供者抗原被受者抗原呈递细胞 (APC)加工处理成多肽后被T细胞识别 ,使T细胞活化、增生和分化 ,介导供者特异性排斥反应。动物和临床研究已证实 ,受者APC所呈递的供者M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