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2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71.
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手术后仍符合眼球的生理解剖 ,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视力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们曾于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 5月开展了 42例此类手术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42例中 ,男 1 8例 ,女 2 4例 ,年龄 1 2~ 73岁 ;眼别 :右眼 2 3例 ,左眼 1 9例 ;其中老年性白内障 30例 ,糖尿病性白内障 2例 ,其他并发性白内障 7例 ,外伤性白内障 3例 ;视力手动 1 6例 ,眼前指数 1 1例 ,0 .0 2~ 0 .0 5者 1 0例 ,0 .0 5~0 .1者 5例 ,辨色力正常 ,光…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新鲜羊膜对难治性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06/2010-06来我院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18例18眼,经过角膜刮片检查排除真菌及棘阿米巴感染,所有患者均有反复发作史。所选患者在经过1~3d的抗病毒治疗后接受新鲜羊膜移植术,根据患者溃疡深度采用单层或多层新鲜羊膜移植。术后仍然抗病毒及抗细菌治疗,但减少局部药物使用次数。随访1~6(平均4)mo。结果:术后1~4wk,18例患者角膜溃疡均愈合。荧光素染色阴性,角膜基质肿逐渐消退。术后3mo,1例患者角膜透明,10例患者角膜形成云翳,7例患者角膜形成斑翳。所有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新鲜羊膜移植能够填补角膜溃疡,减少药物对角膜的副作用,减轻角膜炎症,促进角膜愈合,是治疗难治性病毒性角膜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在睫状体分离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8年3月于我院确诊的22例外伤性睫状体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术后4-5个月行硅油取出术。结果:19例患者术后眼压恢复正常,17例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5例患者术后第7天超声生物显微镜(...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新型光学装置下无光导一双手法玻璃体切割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借助新型光学装置行无光导一双手法玻璃体切割术,剥除视网膜前膜、视网膜下膜或内界膜,复位视网膜。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2眼中30眼视力提高两行以上,2眼视力不变。术中剥膜及止血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1眼视网膜脱离复发,未发现光毒性反应。结论对于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新型光学装置下无光导双手法玻璃体切割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易于完成的方法。  相似文献   
75.
临床上矫正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很多,而且手术的方法在不断的改进和创新。1994年3月至1997年9月,我们用改进的方法,将硅胶带∩型置入额肌上睑间,作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5例32眼,其中男14例18眼,女11例14眼,年龄最大32岁,最小7岁,先天性上睑下垂22例;外伤性上睑下垂2例;复发性上睑下垂1例;睑裂小于3~4mm20例26眼,小于5mm5例6眼。上睑提肌肌力0~1mm27眼,2mm5眼。手术方法:(1)标记距上睑缘4~5mm,眉弓上3mm位于两侧各长5mm长的皮肤切口画线。(2)眼睑皮下、眉弓上部和眉睑间浸润麻…  相似文献   
76.
目前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是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部内界膜(ILM)剥离,解除玻璃体对中心凹的切线牵引治疗,但由于ILM是一层1~2μm厚的均质膜,因此在术中不易分辨,剥离范围不易确定,易于损伤视网膜其它组织。作者从2000年开始使用吲哚青绿(ICG)溶液对ILM进行染色后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7.
眼外伤是临床上引起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的常见原因。对于合并有重度玻璃体积血的视网膜脱离患者目前多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而不宜经巩膜外途径治疗。由于玻璃体切割受条件设备限制,术后可能出现白内障等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对于眼外伤的玻璃体轻、中度积血伴视网膜脱离的年轻患者,我们采用药物治疗待出血静止大部分吸收后,再行巩膜外加压术复位视网膜,取得较好效果。1999年6月~2002年6月我们共诊治此类患者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适应证范围及临床疗效。方法对于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患者47例(47只眼),采用巩膜外加压或联合环扎术进行治疗,38例(38只眼)术中眼内注入消毒空气,观察术后视网膜脱离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巩膜外加压或或联合环扎术治疗后视网膜完全复位40例(40只眼),其余7例(7只眼)视网膜未复位,再次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硅油填充术复位视网膜。结论对于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部分患者,采用巩膜外加压术进行治疗,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既缩短了患者的病程,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9.
曾云  杨安怀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2138-2141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roscopy,UBM)观察巩膜外加压术后患者眼前节结构的改变,研究巩膜外加压术后眼前节结构改变与眼压升高之间的关系,探讨巩膜外加压术后眼压升高的机制。方法:将2011-07/2012-02于我科行巩膜外加压术(除去有原发性青光眼病史、青光眼家族史及房角存在新生血管的病例)的患者156例161眼纳入分析。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均进行Topcon非接触眼压计眼压检查、裂隙灯眼前节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及房角镜、间接检眼镜等检查。比较高眼压组与正常眼压组术前术后各测量参数的改变,评价其与术后眼压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研究巩膜外加压术后高眼压发生机制。结果:高眼压组术后可出现瞳孔阻滞,睫状体全周脱离、水肿、前旋。参数测量:高眼压组与正常眼压组前房深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3,P=0.048),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高眼压组与正常眼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1,P=0.049),睫状体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2,P=0.038)。结论:UBM在检查巩膜外加压术后眼前节结构方面行之有效。术后眼压升高是巩膜外加压术后的一个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早期(2wk内)ACD,AOD500及CBT等眼前节结构参数的改变与眼压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术后睫状体水肿前旋致前房变浅、房角变窄,导致眼压升高,相关参数提示高眼压组术后较术前有前房变浅、房角开放程度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0.
目的 随访观察经巩膜固定结膜治疗结膜松弛症的手术效果.方法 手术治疗20例40眼,术后裂隙灯下观察结膜松弛情况,并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检查和症状评估.结果 术后临床治愈36眼(90%),BUT≥10秒者28眼(70%),泪河连续完整者38眼(95%),自觉症状治愈或改善者37眼(92.5%),随访6-12月无一例复发,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巩膜固定结膜治疗结膜松弛症,效果良好稳定,操作简便,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