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9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77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72篇
内科学   12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科学   137篇
综合类   375篇
预防医学   129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16篇
  3篇
中国医学   118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副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特点,提高其诊断正准率。方法对25例副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诊断副神经节细胞瘤的价值。结果16例位于腹膜后、4例位于心脏、2例位于膀胱、2例位于胸腔近膈顶处、1例位于肝门区。以囊实性为主,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MR及CT平扫肿瘤信号及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可明显强化。17例肾上腺髓质^131I-间碘苄胍(^131I-MIBG)显像阳性率为88.2%(15例);7例行生长抑素受体^99Tc^m-奥曲肽(^99Tc^m-octreotide)显像者,6例阳性。结论CT、MRI可显示肿瘤内部结构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131I-MIBG显像有定性价值,^99Tc-octreotide显像可提供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使用猪尾造影导管与单一化疗药盒连接实现肝脏肿瘤多重化疗的可行性及初步疗效。资料与方法 对30例晚期肝脏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腹腔动脉内植入猪尾导管与皮下埋置药盒并序贯化疗,统计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手术全部成功,发生切口延迟愈合1例。术后随访28例,经影像学复查对比,病变缩小7例,稳定12例,进展9例。随访期间12例患者死亡,术后生存期42d-10个月,中位生存期6个月。另外16例患者至今存活,已达术后2-16个月。结论 采用猪尾造影导管置于腹腔动脉并与化疗药盒相连接,能够对晚期肝脏恶性肿瘤实现多重化疗,技术上简单可行,并发症少,初步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择期手术患者靶控输注(TCI)异丙酚意识消失时血浆、效应室靶浓度的50%患者意识消失时的药物浓度(EC50)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关系。方法 5家医疗中心405例择期手术患者(国人),ASAⅠ或Ⅱ级。靶控输注异丙酚,以血浆靶浓度1.2μg/ml为起点,到达预期血浆靶浓度后每30秒递增0.3μg/m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患者意识消失时异丙酚血浆靶浓度、效应室靶浓度的EC05、EC50和EC95及其所对应的BIS。结果 择期手术患者TCI异丙酚意识消失时异丙酚血浆靶浓度EC05、EC50和EC95分别是2.9μg/ml、3.8μg/ml和4.8μg/ml,效应室靶浓度EC05、EC50和EC95分别是1.3μg/ml、2.2μg/ml和3.2μg/ml,50%患者意识消失的BIS是58,5%和95%患者意识消失的BIS分别是77和40。结论 择期手术患者TCI异丙酚意识消失时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EC50及95%置信区间分别是3.8μg/ml(3.8~3.9μg/ml)和2.2μg/ml(2.2~2.3μg/ml), 50%患者意识消失的BIS用95%置信区间是58(58~59)。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早期幽门梗阻的诊断及处理(附15例报告)冯维中王建增杨宁我院1973年至1994年共施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2154例,术后并发早期机械性幽门梗阻15例,其中食管癌术后13例、贲门癌术后2例,现就其诊断及处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MR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CNSL)的MR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 分析1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MR表现。结果 13例中单发肿瘤4例,多发肿瘤9例,共计36个病灶。13例病变均累及幕上,其中8例病灶位于深部脑白质近脑室旁。肿瘤平均最大径为3.2cm。T1WI略低信号28个,T2WI等信号24个。28个病灶呈均匀强化。肿瘤水肿及占位效应相对较轻。2例PCNSL行MR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强化均不明显,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缓慢上升型。病理上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大小较一致,细胞质少,细胞核大,染色质颗粒粗,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少见明显的出血及片状坏死,未见钙化,病理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基础决定其MR增强形态、占位程度以及肿瘤发生部位具有一定特征,运用不同的MR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技术,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做出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MRI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进一步提高对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MRI特点的认识。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21例,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管母细胞瘤常见于后颅窝,发生于椎管内者少见。本组21例23个病灶,大囊小结节型9例,实质型10例,单纯囊型2例。血管母细胞瘤典型表现为大囊、小结节且结节显著异常强化。实质型MRI特征性不强,术前误诊率高达70%,尤其脊髓内实质型,术前MRI正确诊断率仅为20%。结论 MRI是诊断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检查方法,MRI增强对于血管母细胞瘤的正确诊断和分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CMMH对NGCC-8310的生长和代谢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三组间细胞生长曲线、死亡细胞计数和细胞分裂指数都无明显差别(P>0.05)。但细胞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强,硷性磷酸酶、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和糖原含量下降。说明CMMH虽然对NGCC-8310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但给药组细胞的代谢已发生一些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和分析5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诊断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详细询问病史,头颅MRI和其它辅助性检查以及治疗和转归分析。结果治疗1个月后,4例患者感觉运动功能基本恢复,精神症状不同程度减轻;2例遗留计算力、记忆力差;死亡1例,死因为出院后再次吸毒过量引起呼吸衰竭。结论根据患者明确的吸毒史以及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和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MRI特征性改变,该病可有明确的诊断。其发病机制除与海洛因直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有关外,还与黑市上出售的低纯度海洛因引起脱髓鞘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定向运动练习对儿童执行功能的改善作用,为揭示执行功能与定向运动干预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选取长春市中海一实验小学四年级40名儿童为实验对象,平均分为实验组(男生10名,女生10名)和对照组(男生10名,女生10名)。利用儿童执行功能测试工具中More-odd shifting、1-back和Flanker任务分别测量运动干预前、后儿童的抑制功能、转换功能和刷新功能等执行功能各子功能变化。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抑制功能、转换功能和刷新功能反应时[(10.29±15.99)(295.19±189.76)(642.85±220.78)ms]与干预前[(25.62±10.18)(616.04±287.92)(1 051.25±275.00)ms]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52,20.76,20.89,P值均 < 0.01),对照组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交互作用结果显示,既没有发现性别主效应,也没有发现性别×组别、性别×时间和性别×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P值均 > 0.05)。  结论  定向运动练习对儿童执行功能具有显著提高作用,且不随性别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Fas及bcl 2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了 4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及 12例正常视网膜组织中Fas及bcl 2蛋白的表达 ,并进行比较。结果 Fas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及正常视网膜组织的表达分别为 0 .2 5 5± 0 .441,0 .0 83± 0 .2 89,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114 8) ,均呈低表达 ;bcl 2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为2 .70 2± 1.0 82 ,与正常视网膜组织中 0 .16 7± 0 .389相比差异具非常显著性 (P <0 .0 0 0 1)。结论 Fas在视网膜母细胞瘤及正常视网膜中均呈低表达 ;而bcl 2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呈明显高表达 ,其可明显抑制凋亡的发生 ,与肿瘤的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