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4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18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388篇
预防医学   160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152篇
  1篇
中国医学   230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比较喜炎平与热毒宁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手足口病患儿600例随机分成3组各200例。治疗1组采用喜炎平静脉滴注治疗,治疗2组采用热毒宁静脉滴注治疗;gO照组单纯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观察3组用药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及各项化验室指标。结果治疗1组总有效率为97.0%,治疗2组总有效率为9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5%,且治疗1、2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热毒宁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疗效优于利巴韦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2.
疱疹性咽峡炎为临床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类型,常急性起病,表现有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查体咽部充血,在咽峡部等处可见2~4mm疱疹,部分破溃形成小溃疡[1].近年来,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率及住院率明显升高.我院儿科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在合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3.
观察43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vWF:Ag、GMP-140、t-PA:A、PAI:A及PAgT的改变,结果血浆GMP-140及VWF:Ag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慢性ITP时存在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粘附功能增强;PAgT低于正常组,表明血小板聚集性下降。纤溶活性指标:t-PA:A降低,PAI:A升高且呈正相关,表明慢性ITP时有纤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54.
重症监护病房(ICU)主要收治急诊重危患者及大手术术后患者。患者病情重,病种复杂,侵人性操作多,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为了更好地了解综合ICU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我院对2013年6—12月份综合性ICU住院患者开展相关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55.
杨丽萍 《安徽医药》2019,23(5):1016-1020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儿胃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儿科门诊诊治的108例FD病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4例。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吗丁啉)口服每次10 mg,3次/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每粒0.21 g)2粒/次,2次/天。检测血清胃肠激素,评估胃动力学相关指标,评价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胃动素(MTL)、神经肽Y(NPY)、血管活性肠肽(VIP)分别为[(206.84±27.14)、(1.40±0.20)、(24.09±3.30)] pg/mL,治疗后为[(338.29±46.42)、(2.34±0.31)、(10.87±1.43)] pg/mL;对照组治疗前为[(206.73±26.58)、(1.41±0.18)、(24.17±3.28)] pg/mL,治疗后为[(281.42±40.02)、(1.88±0.24)、(16.22±2.12)] pg/mL。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儿胃动素(MTL)、神经肽Y(NPY)升高(P<0.01),血管活性肠肽(VIP)降低(P<0.01)。两组对比,治疗组病儿MTL、NPY较高(P<0.01),VIP较低(P<0.01)。胃动力学变化: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胃排空时间为[(25.58±3.39)、(30.78±4.33)] min,较治疗前[(52.62±7.50)、(52.49±7.43)] min缩短(P<0.05),胃窦收缩频率治疗后为[(4.74±0.66)、(3.69±0.47)]次/分,较治疗前[(1.80±0.22)、(1.81±0.23)]次/分升高(P<0.05),胃窦收缩幅度治疗后为[(60.43±8.57)、(51.17±7.07)] mm,较治疗前[(37.01±5.20)、(36.94±5.12)] mm变大(P<0.05);两组对比,治疗组病儿胃排空时间较短(P<0.05),胃窦收缩频率较高(P<0.05),胃窦收缩幅度较大(P<0.05)。临床症状积分两组治疗后均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积分降低较明显(P<0.01),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FD效果显著,可能与其调节胃肠激素、胃动力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病因及常见并发症,以便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丽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5例早产儿相关临床资料,了解早产儿发生的病因,按胎龄、体质量分组对其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185例早产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胎、胎盘异常、感染、胎儿宫内窘迫、胆汁淤积综合征。按胎龄分为≤32周、32~34周、34~37周3个等级,其在在高胆红素血症、喂养不耐受、NRDS、低血糖、呼吸暂停、感染性疾病、硬肿症、NEC发生率上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按体质量分为<1500g、1500~2500g、≥2500g 3个等级,其在上述并发症除NEC外及颅内出血发生率上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胎龄越小,体质量越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结论提高产科技术,加强孕妇管理,加强产儿合作,对减低早产儿发生率及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杨丽萍 《护理研究》2009,23(26):2419-2420
舒适护理足一种整体的、个性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与反映红塔区孕产妇死亡原因及新动态,提出对策。方法依据2007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按十二格表评审方法进行。结果 2007年孕产妇死亡率100.58/10万,远超合同指标。死亡原因:产科出血为主;死亡人群:流动人口、未婚青年、弱智人员。结论 2007年红塔区孕产妇保健服务指标完成率高,但孕产妇死亡与往年相比出现新动向,特殊人群成为高危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群体。对策:在完善保健服务体系下,实施重点人群重点管理。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