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5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177篇
耳鼻咽喉   246篇
儿科学   133篇
妇产科学   67篇
基础医学   244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841篇
内科学   526篇
皮肤病学   120篇
神经病学   160篇
特种医学   2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43篇
综合类   2044篇
预防医学   1045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623篇
  4篇
中国医学   773篇
肿瘤学   11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402篇
  2004年   349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ogram,ECochG)是记录给声刺激后来自耳蜗及初级耳蜗神经纤维的脑电活动,为电反应测听中的初反应。因耳蜗电图为近场记录的反应,故有严格的单侧性,为诊断内耳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听诱发电位中,是诊断耳部疾患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2.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与常规腺样体刮除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与常规腺样体刮除术两种术式的疗效。方法:将资料完整的34例腺样体肥大患者分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18例(切除术组),常规腺样体刮除术16例(刮除术组);采用声反射鼻测量等参数观察手术疗效,随访6~12个月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切除术组平均手术时间5.25(1.25~15.75)min,刮除术组8.5(1.5~35.0)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切除术组平均出血量50(10~125)ml,刮除术组平均出血量75(5~175)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术组术后出血1例,刮除术组术后脱水1例。声反射鼻测量计检查鼻咽部最小横截面积,切除术组术前(0.75±0.58)cm2,术后3个月为(1.94±0.63)cm2,术后12个月为(1.99±0.44)cm2;刮除术组术前(0.80±0.51)cm2,术后3个月为(1.83±0.81)cm2,术后12个月(1.89±0.37)cm2。两组手术前后最小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术前后两组间最小横截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具有切除快、出血少等优点。声反射鼻测量计是评估腺样体切除术疗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3.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技术对118例颅内感染性疾病患者及37例无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CSF)中的单纯疱疹病毒DNA(HSV-DNA)进行了检测及分型。结果提示:“散发性脑炎”组的阳性率为38.46%(20/52),细菌、真菌性脑膜炎、其它病毒性脑炎组以及无神经系统疾病组均为阴性。作者认为:①本检测是目前单纯疹病毒性脑炎(HSE)较为简便而准确的早期诊断方法之一;②HSV分型检测,对病原诊断更具有全面性;③两型单纯疱疹病毒均可引起HSE。  相似文献   
94.
95.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后颅内动脉瘤及并发症发生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76例破裂后颅内动脉瘤采用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发生的并发症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 76例动脉瘤患者发生并发症8例,占10.5%.其中动脉痉挛3例,弹簧圈提前解脱1例,弹簧圈脱落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1周动脉瘤再次破裂死亡1例,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 正确理解并发症发生机制和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是控制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并发症的关键.恰当的处理可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6.
应用反相HPLC法研究了复方盐酸右旋麻黄碱缓释片在兔体内动力学变化过程,并以自制普通片为对照,实验数据按单室模型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模型嵌合程序进行迭代处理。结果表明缓释片维持体内有效血药浓度时间长,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2.48%,理论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P>0.05)。  相似文献   
97.
98.
糖尿病教育及其社会意义侯为开张宝珠糖尿病(DM)是一种因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所致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特点是:患病率高、危害性大、缺乏根治方法,某些发病因素可以预防。为此,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把糖尿病教育列为DM防治的五大措施之一,并提出了宣传口号...  相似文献   
99.
尿毒症患者血透中血液动力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血透过程中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尿毒症患者20例,均在透析放血前,放血后,30min,60min,120min,180min,回血前,回因后测定血压,脉搏,中心静脉压,平均直接动脉压,结果:透析过程中血压,脉搏以及直接平均动脉压较稳定,中心静脉压放血前较正常为高,且高于血透过程中其它时间段(P<0.05),结论:血透过程中血液动力学稳定,且中心静脉压的变化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0.
不同抑郁情绪军人平时军事应激表现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