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ch cancer,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约占肺癌比例的85%,尽管NSCLC的病理生理学、诊断和预后等对本病的认识较强,但因其早期特异性诊断标志物的缺乏、对放化疗药物的耐药及转移扩散迅速等原因,现已成为全球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外泌体(exosomes)是由微环境中的各种细胞分泌的直径30~100nm的外囊泡,含有核酸、蛋白质等,能传递microRNAs、脂类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并通过调节肿瘤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等途径在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较大的潜在价值。本文就外泌体在NSCLC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双磷酸盐对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患者病情活动的影响及对患者功能活动的改善情况,观察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患者91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1例,对照Ⅰ组30例,对照Ⅱ组30例。观察组用雷火灸联合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 Tc-methylene diphosphate,99 Tc-MDP,商品名云克)治疗,对照Ⅰ组使用普通艾灸联合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治疗,对照Ⅱ组单用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治疗。3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后评价各项指标。观察血沉、C反应蛋白、中医证候评分、脊柱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 inden,BASFI)、疾病活动性指数(actioities disease index,BASDI)等。结果:对照I组有效率为76.67%,对照Ⅱ组有效率为53.33%,观察组有效率为96.77%,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5)。3组患者脊柱疼痛(VAS评分)、功能指数(BASFI)、脊柱炎症(BASD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火灸联合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Rho/ROCK信号通路与脑动脉硬化(CAS)患者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CAS患者80例及健康体检者80例,收集血液样本,检测相应生物化学指标、Ras同族体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激酶2(ROCK2)水平及血细胞比容、全血表观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比较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RhoA、ROCK2水平;分析CAS患者RhoA、ROCK2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AS组吸烟比例、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均高于对照组(P0.05)。CAS组血细胞比容、全血表观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ROCK2、Rho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ROCK2水平与血细胞比容、全血表观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呈正相关; RhoA水平与全血表观黏度(高切、低切)呈正相关。结论 Rho/ROCK信号通路与CAS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C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BB 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8 年10 月采用TACE 治疗的172 例 HCC 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8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PDGFBB 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1 天、1 周和1 月的血清PDGF-BB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1)。TACE 术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DGF-BB 水平与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和有无癌栓相关(P < 0.05)。 TACE 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与肿瘤数目、肿瘤大小、有无癌栓、术前血清AFP 水平和术后1 周血清PDGF-BB 水平显 著相关( 均P < 0.05)。Logistic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 周血清PDGF-BB(OR=2.665, 95%CI: 1.231~5.769, P =0.000) 和肿瘤数目(OR=1.904, 95%CI: 1.023~3.544, P =0.005) 均是影响TACE 术后疗效的因素。结论 血清中PDGF-BB 水平与 TACE 术后HCC 患者的短期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影响患者低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所在医院符合本次研究各项标准的白内障患者251例(260只眼)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患者白内障均采用超声乳化吸出术;分析手术并发症、术前致盲疾病发生情况;分析手术并发症、术前致盲疾病、性别、年龄、白内障类型、晶状体核硬度对手术影响,用SPSS18.0统计学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归回分析,找出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发病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组术后低视力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其中>80岁组为50.00%,70~80岁为33.33%;有术前致盲疾病的患者术后低视力发生率为72.73%,较无术前致盲疾病组低视力发生率(9.25%)高;有手术并发症组手术低视力发生率为66.66%,较无手术并发症组(11.59%)高;晶状体核硬度>Ⅲ级组较≤Ⅲ组低视力发生率高。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年龄、晶状体核硬度、手术并发症、术前致盲疾病是术后低视力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评估患者有无致盲疾病及晶状体核硬度等能评估术后低视力发生危险程度。应提高术者操作技能,积极预防手术相关并发症,加强高龄患者低视力预防及护理。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 研究年龄因素对人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青岛市口腔医院口腔外科就诊的因阻生齿或正畸需要拔除牙齿的患者18例,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3组,分别为A组(18 ~ 20 岁)、B组(30 ~ 35岁)、C组(50 ~ 55岁),每组6例。原代培养人PDLSC,采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MTT法检测各组细胞衰老程度和增殖能力。成骨诱导人PDLSC,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多能性相关转录因子Nanog和Sox2的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均成功原代培养出人PDLSC,经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发现,A组阳性染色细胞率最低、B组次之、C组最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通过MTT法检测发现,不同年龄组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2.354,P = 0.009),且各组OD值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F = 28.367,P = 0.018),年龄与时间之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F = 26.431,P = 0.015)。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均发现,A组染色面积百分比大于B组和C组,B组染色面积百分比大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qRT-PCR结果显示,A组Nanog和Sox2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B组和C组,B组Nanog和Sox2的相对表达量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随着年龄增加,衰老的人PDLSC增多,其增殖能力、成骨分化能力以及多能性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8.
<正>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1]。典型肝性脑病诊断不困难,但本病发病形式及病程演变不尽相同,临床经过复杂,易致误诊。1病历摘要患者,男,56岁,因发现卧床不起2 d入院。患者原为脑梗死患者,因行动不便常年不能出屋,但能勉强上卫生间,于  相似文献   
39.
<正>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同时也是误诊率较高的一种慢性脑膜炎,常被误诊。通常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偶有急性起病,病情进行性加重,如诊断治疗不及时,预后很差。现将1例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牙周膜干细胞(PDLSC)是维持牙周组织动态平衡和缺损修复的关键细胞,被认为是牙周组织工程的关键种子细胞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其有较强的的增殖和分化能力,然而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其功能差异也较大.认识并研究这些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和发掘PDLSC的生物学功能,而且对于今后基于PDLSC的牙周修复与再生治疗具有指导意义.该文就影响PDLSC成骨分化的多种因素作一叙述,展望其在牙周缺损修复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