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目的研究生化汤不同配伍组方的药效与其化学成分指纹图谱间的关系,阐述生化汤配伍机理。方法按照君臣佐使中医组方原理,采用撤药分析法对生化汤进行拆方研究,观察比较各配伍组方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浆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F1α(PGF1α)的药效作用的不同,并从整体上考察各配伍组方化学成分指纹图谱间的差异。结果缺桃仁组方对急性血瘀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TXB2水平和TXB2/PGF1α的值的影响与生化汤全方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缺川芎组方对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指数、血沉方程K值的影响与全方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生化汤全方对急性血瘀大鼠的治疗作用优于其他缺药组方,而上述13种物质均有可能是生化汤药效物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为提高萘普生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对其进行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方法 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及收得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包合工艺;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结果 最佳包合条件为:萘普生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为1∶1,包合温度70℃,搅拌时间0.5 h.结论 该工艺简便易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绒毛膜上皮癌和恶性葡萄胎的整体护理。方法:对35例绒毛膜上皮癌和恶性葡萄胎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实施系统化的整体护理。结果:患者能够愉快地接受治疗及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整体护理考虑患者的身心因素及家庭、社会、经济因素,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尿常规检查蛋白阴性的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几率和临床意义.方法 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微柱层洗法;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a1-微球蛋白(a1-MG)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测定采用比色法.对206例尿常规检查蛋白阴性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早期肾损伤指标检测.结果 对照组52例,mAlb:(15.8±6.5)mg/L;TRF:(0.97±0.83)mg/L;IgG(3.7±2.2)mg/L;a1-MG(4.60±0.91)mg/L NAG(13.3±7.1)U/L.糖尿病组206例,mAlb:(98.1±45.2)mg/L;TRF:(3.97±3.10)mg/L;IgG:(12.26±9.87)mg/L;a1-MG:(13.2±10.23)mg/L;NAG:(55.2±32.5)U/L,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尿中的早期损伤项目,可提前发现肾损伤,阳性率占常规检查蛋白阴性患者的50%,检测尿微量蛋白等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 通过断口形貌观察分析临床失效的前牙全瓷冠,分析疲劳损伤的起源和发展,以期为优化全瓷冠桥修复体的临床设计及修复工艺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失效前牙二硅酸锂基瓷冠( IPS EmpressⅡ)3例,玻璃渗透氧化铝瓷冠(In-Ceram)2例,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断裂面,分析特征形貌.结果 5例全瓷冠主要失效模式均为唇侧饰瓷内聚破坏,裂纹起源于切端咬合接触区,并由切端向龈端扩展,裂纹源附近饰瓷内部见较多气孔缺陷.结论 饰瓷内聚破坏是全瓷修复失效的重要原因;饰瓷内部易出现制作缺陷,成为双层瓷修复体的薄弱环节;改良饰瓷制作及烧结工艺,设计多点咬合接触将有助于减少饰瓷崩瓷.  相似文献   
36.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管病变、炎症和皮肤及各器 官广泛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纤维化是SSc的标志,也是导致其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近年来,SSc的表观遗传学(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其中以DNA甲基化和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研究最 为广泛。DNA甲基化异常可影响SSc的血管内皮细胞、CD4+T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功能。血清中的miRNAs与自身抗 体、SSc疾病活动度和并发症密切相关,成纤维细胞中的miRNAs可直接影响成纤维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 基于临床药师实际工作需求,优化临床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临床药师的实际工作需求,调查临床药师对临床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评价和建议,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7.63%临床药师认为临床药学专业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98%以上的临床药师建议增设临床药学特色课程及增加临床实践指导类课程的比重,69.07%临床药师建议适当弱化化学相关基础知识及药物研发相关内容,63.92%临床药师认为鉴别与诊断部分是临床药师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结论 临床药学培养模式应立足临床药师岗位职能需求,打破医药课程界限,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系统的、完整的课题体系.  相似文献   
39.
寒热在进入中医学领域之前,仅用来表示自然温度的高低,是相反、对立的概念;在被引进中医学之后,含义逐渐多元化,出现不再相反与对立的内容;在秦汉时期中医学中的寒热有多个含义,寒热概念在该时期含义有四,分别是表示人体自身阴气、阳气盛衰导致的人体自身冷热;表示他人对疾病者体表触及的冷热;表示人体对正常四时之气的冷热感知;表示外界寒气、热气对人体的致病影响,其中涉及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病邪病源说等学说,总之该时期寒热的含义始终是表示气的概念,始终是围绕人体的冷热感知延伸的,意即先秦两汉时期寒热的原型即人的冷热,尚接近于寒热最初的含义。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创伤救治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与病人肺部感染的关系,为防治提供防范措施。[方法]取ICU病房氧气湿化瓶37个,对正在使用中的氧气湿化液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对37例ICU病人下呼吸道痰液行细菌培养,对其细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37瓶湿化液细菌培养29瓶阳性,共检出15种69株细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7.97%),22例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其细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12例痰培养与湿化液所分离的细菌一致。[结论]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是造成院内肺部威染的重要病源之一,对湿化液的定期曼换和彻底消喜是预防医院威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