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91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81篇
  1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棘球蚴病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重要的卫生问题。虽其在美洲的热带地区发病率不高,但因其和其他蠕虫有共同抗原,常出现交叉反应,以致诊断时出现严重困难。鉴于抗原5双扩散试验(DD_5)和ELISA的广泛应用,作者以DD_5、ELISA和免疫印渍分析(ELIB)对来自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的26例棘球蚴病人、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碎石对肝硬化腹水合并尿路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住院部收治的58例肝硬化腹水合并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患者;其中研究组患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中药排石的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总不良反应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对肝硬化腹水合并尿路结石患者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安全等优点,临床使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均较高。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究门诊无痛肠镜检查患者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进行麻醉指导对其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门诊进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共68例,随机分成两组,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行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对照组患者以其临床体征变化为依据给药丙泊酚进行维持麻醉,观察组患者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给药丙泊酚进行维持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丙泊酚使用量及麻醉后苏醒时间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丙泊酚使用量及麻醉后苏醒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 0.05);麻醉前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进镜时观察组患者MAP及HR相比对照组更高(P 0.05),其他时间点两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从整体上来看观察组患者指标波动幅度更平稳。结论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进行无痛肠镜检查维持麻醉给药可减少丙泊酚用量,避免深度麻醉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通过分析郴州市一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相关病例发病确诊过程,探讨新冠病例早发现、早报告以及病例诊断和隔离观察解除的策略依据。 方法 对该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描述性分析流行病学史、临床和实验室资料。 结果 利用大数据比对监测,在转送监测对象至集中场所隔离医学观察时发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何某华,由此发现一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何某的5名密切接触者中有3人发病确诊(包含1名重症病例),其中重症病例黄某第7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进而确诊,密切接触者中胡某有流行病学史、血常规白细胞下降和肺炎影像学改变,但是5次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未确诊。 结论 大数据比对监测对发现传染病有积极作用;早期对有流行病学史人员单独隔离医学观察对防止聚集性疫情发生有重要意义;将2次核酸检测阴性作为新冠肺炎病例的排除标准和将核酸检测阳性作为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的必备条件,值得探讨,这都可能放走传染源,导致新冠肺炎传播。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究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 MEBT/MEBO)对烧伤创面组织中角蛋白19 (keratin 19, K19)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5只健康雄性昆明小鼠,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选取5只作为对照组,10只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与治疗组,其中治疗组小鼠创面采用湿润烧伤膏进行处理、模型组小鼠创面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处理、对照组小鼠背部脱毛后不做任何处理,1周后取皮肤或创面组织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等技术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及K19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第1-7天,治疗组小鼠创面清洁,并始终保持湿润状态,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呈现上皮化状态;模型组小鼠创面逐渐加深,并出现感染征象。治疗1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3组小鼠皮肤或创面组织中Beclin-1、LC3及K19表达水平对比,治疗组模型组对照组,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除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与模型组小鼠创面组织中LC3表达水平对比,P0.05外,其余各检测结果均显示小鼠皮肤或创面组织中Beclin-1、LC3及K19表达水平两两对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PCR技术检测结果显示,3组小鼠皮肤或创面组织中K19 mRNA表达水平对比,治疗组模型组对照组,P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小鼠皮肤或创面组织中K19mRNA表达水平两两对比,P均0. 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EBT/MEBO促进烧伤创面愈合可能与增加创面组织中K19的表达有关,而诱导自噬相关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其具体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在实施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梗阻、损伤的手术修复中,防止术后切口狭窄,减少尿瘘的发生。方法 输尿管支架经膀胱切口引出体外。结果 21例中输尿管中下段嵌顿性结石16例,继发性狭窄5例。患者采用上述方法,术后无尿瘘、狭窄;肾功能状况良好。结论 输尿管支架经膀胱引出术,操作简单,效果确切,适应处理输尿管中下段病变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8.
阿泰宁对噁唑酮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嗯唑酮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观察阿泰宁对噁唑酮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经直肠注入嗯唑酮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组,n=8),模型组(n=10),美沙拉秦组(正常组,n=10),阿泰宁组(n=10),治疗21d后处死动物,肉眼观察结肠病变,分别测体质量、结肠湿质量、脾脏质量和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IL-1β、IL-10、TNF-α以及结肠黏液内容物sIgA含量,考马斯亮兰法测定血清总蛋白,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定白蛋白以及肠道菌群培养.结果:模型组、阿泰宁组和美沙拉秦组大鼠体质量均比正常组显著降低(均P<0.01).美沙拉秦组和阿泰宁组血清球蛋白含量、结肠湿质量指数较模型组差异显著(29.9±5.7,29.1±5.4vs23.7±9.5:6.0±0.9.6.2±0.4vs7.4±1.6,均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较正常组、美沙拉秦组和阿泰宁组差异显著(44.6±17.2vs8.8±7.9,14.5±4.7,8.6±3.4,均P<0.01;33.5±7.2 vs 22.6±6.7,22.3±9.2,24.4±10.8,均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10含量较正常组、阿泰宁组差异显著(101.5±35.8vs280.5±36.1,271.3±33.8,P<0.01).阿泰宁组脾脏指数、sIgA含量比正常组显著升高(3.4±0.8vs2.7±0.3;46.0±20.3vs23.4±18.5,均P<0.05),而美沙拉秦组差异不显著.较模型组双歧杆菌数量,阿泰宁治疗后明显上升,梭杆菌数量明显下降(9.7±0.1vs9.3±0.2:3.7±0.3vs5.8±0.7,均P<0.01).结论:阿泰宁能够有效治疗噁唑酮诱导的大鼠结肠炎.  相似文献   
29.
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利什曼病主要是动物源性或自然疫源性疾病[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黑热病流行地区之一,广泛分布在天山南北.  相似文献   
30.
鞣酸苦参碱片治疗儿童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鞣酸苦参碱糖衣片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9例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西药治疗,观察组46例在用西药的基础上予口服鞣酸苦参碱糖衣片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有效率为79.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成药鞣酸苦参碱糖衣片治疗小儿腹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