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入路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显微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中脑海绵状血管瘤9例,间脑-中脑交界处1例,中脑-桥脑交界处2例,桥脑海绵状血管瘤33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瘤4例,桥脑-延髓交界处2例.49例亚急性手术,2例慢性期手术. 结果 术中均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引导手术,11例采用神经导航定位.根据肿瘤的部位选择手术入路.肿瘤全切49例,2例次全切,肿瘤全切除率为96.1%.术中19例伴有明显的静脉畸形,予以保护.神经功能障碍改善23例,无明显变化25例,术后症状改善和稳定率为94.1%(48/51).无手术死亡. 结论 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α-甲基-4-羧基苯甘氨酸(MCPG)对弥漫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和含水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0年在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取55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n=5):不遭受打击致伤。②损伤组(n=25);450g重的钢棒从1.5m高处坠落造成大鼠头部损伤,观察一两分钟至呼吸平稳后,立即行左侧脑室立体定向穿刺注射生理盐水5μL。③MCPG组(n=25):打击和给药同损伤组,将生理盐水换为MCPG1μmol(5μL)。伤后1,4,8,12,24h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病理改变。每时相点5只动物。结果:经补充后5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组织含水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损伤后大鼠大脑含水量于伤后1h开始明显上升[(78.35±0.43)%,(79.76±0.64)%,P<0.01],含水量持续增高,24h达最高[(81.66±0.67)%]。给予MCPG后,在损伤后4h即低于损伤组比较[(79.61±0.53)%,(80.61±0.54)%,P<0.05],随后各时间点均低于损伤组,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②病理改变:伤后出现胶质细胞肿胀,轴突肿胀、增粗,逐渐断裂形成回缩球,轴突损伤弥散地分布于大脑半球白质、胼胝体等处。在MCPG组中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变性的神经元细胞明显减少,肿胀减轻。轴索走行较正常。结论:MCPG可在继发性损伤的启动阶段通过抑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活,防止钙超载及离子异常流动导致的脑水肿等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中颅窝底硬膜外血肿的临床、CT特点及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4月收治的24例外伤性中颅窝底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4例均手术治疗。术中实际血肿量大于估算量;9例出现环池受压后形态改变。其中植物生存和死亡各2例。结论急性中颅窝底硬膜外血肿病情发展迅速;CT估算血肿量往往少于实际血肿量;环池受压后形态改变程度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肺泡灌洗液中 TGF-β1、IL-6、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9年3月7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分析N-乙酰半胱氨酸对患者肺功能、纤维化指标以及肺泡中 TGF-β1、IL-6、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FVC、FEV1/FVC、DLCO以及血氧饱和度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CIII差值为36.18±5.86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64±3.63ng/ml,其余指标CIV、PICP、LN观察组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GF-β1、IL-6、VEGF观察组治疗前后TGF-β1、IL-6、VEGF治疗前后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指标中,除FEV1外其余指标与TGF-β1均有明显的负相关性(r<-0.5,P<0.05),而纤维化指标中PCIII、CIV、PICP与TGF-β1均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5,P<0.05);IL-6与FEV1、LN无明显相关性;除FEV1及CIV外,其余肺功能与VEGF均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r<-0.5,P<0.05),与纤维化指标表现性出显著正相关性(r>0.5,P<0.05)。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能够有效改善IPF患者的肺功能,并通过干预TGF-β1、IL-6、VEGF的表达水平改善患者的肺纤维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脑内动静脉瘘作为脑动静脉畸形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其动静脉直接的异常解剖交通,出现的高血流量“偷流”及引流静脉曲张或静脉动脉瘤样扩张,使其治疗具特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进10年来收治此类病例17例的诊断,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全部病例经全脑管造影确诊,13例成功行血管内治疗,手术4例,术中,术后均行控制性降压1~5d,血管内治疗中3例术后行抗凝治疗。【结果】治愈11例,好转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脑内动静脉瘘治疗主要是通过闭塞瘘口来减少或完全纠正畸形血管血流达到治疗目的;对于部位深在涉及Galen静脉的动脉静脉瘘多选用血管内治疗,血管内治疗采用分阶段分次治疗来减少高血流瘘是较为合理治疗方式。术后CT扫描来监测曲张静脉内血栓形成和回缩情况,防止出现不良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瘘口位置表浅,数目较少者手术夹闭瘘口亦能达到很好效果。在治疗中和治疗后行控制性降压。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对蝶窦内间隔特点及经蝶窦-鞍区肿瘤手术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7例经单鼻孔-蝶窦-鞍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术前蝶窦内间隔资料,并用以指导术中操作.结果 本组肿瘤全部切除67例(62.6%),大部切除21例(19.6%),部分切除19例(17.8%).其中47例根据蝶窦间隔的指示,迅速确定肿瘤所在鞍底位置,或保留无关间隔,并根据间隔确认颈内动脉位置,避免损伤;11例存在复杂蝶窦内间隔者,根据影像学提示得以快速判定鞍底与间隔的关系并确定蝶窦内骨质切除范围与方向,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相关并发症:左侧颈内动脉破裂1例,海绵窦破损4例.结论 术前仔细判读蝶窦内间隔影像学资料,用以指导经蝶窦-鞍区肿瘤手术操作,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sphenoidal intersinus septa with transsphenoidal resection of sellar area tumor. Methods The pre-operative MRI and CT images of the sphenoid intersinus septa and its importance in transsphenoidal resection of sellar area tumor were studied in 107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0. The amounts, locations, anatomic specialties of the septa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the floor of selle,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canals and the tumors were analyzed to guide the operative procedures during the operation. Results Total removal of the tumors in seller region was obtained in 67 patients, subtotal removal in 21 and partial removal in 19. According to the MRI and CT images of the sphenoid intersinus septa, the location of the tumor and the carotid artery in 47 patients were quickly determined; complex sphenoid intersinus septa was noted in 11 patients, and the relation of sellar floor with the septa was quickly determined and the scope and direction of removal were determined too. Rupture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urred in 1 patient, and damages of the cavernous sinuses occurred in 4. Conclusion Careful study of the pre-operative MRI or CT images of the sphenoidal intersinus sept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floor of seller,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the tumor will assure the transspenoidal surgery more precisely and safely, and the complication can be efficiently prevented and decreased.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在单鼻孔经蝶人路切除蝶窦发育异常垂体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8例蝶窦发育异常的垂体腺瘤患者,分析神经导航引导下单鼻孔蝶窦人路手术对该病的治疗效果.18例患者中,蝶窦发育异常类型包括甲介型2例,鞍前型4例,多房分隔9例,过度气化达两侧中颅窝底3例.结果 肿瘤定位准确18例(100%),肿瘤全切14例(77.8%).术后13例患者(72.2%)内分泌治愈.术后尿崩4例(22.2%),均为一过性;术后脑脊液漏1例(5.6%),通过腰穿置管治愈;无颈内动脉、海绵窦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神经导航辅助经鼻蝶手术切除蝶窦发育异常垂体腺瘤定位准确,手术效果好,副损伤少,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不同途径(股静脉、颈内动脉、侧脑室及鞘内)导入转铁蛋白靶向脂质体介导的LacZ基因(transferrintargeted LacZ gene pegylated liposomes,Tf-PLs)在大鼠脑内的表达,寻找出适合临床的安全有效的基因导入方法。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静脉导入组、动脉导入组、侧脑室导入组、鞘内注射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分别将Tf-LacZ通过股静脉、颈内动脉、侧脑室立体定向及鞘内的方式注射入大鼠体内。术后24和48h分别取脑(每项检测指标每组随机选取8只大鼠),光学显微镜下观察LacZ基因编码的β-半乳糖苷酶(beta-gal)的表达,Real time-PCR比较不同组别LacZ mRNA的表达,试剂盒检测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结果免疫组化提示动脉导入组及静脉导入组可以实现β-半乳糖苷酶在脑内的广泛性表达,并且动脉导入组LacZ mRNA及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高于静脉组(P<0.05)。侧脑室及鞘内注射组只能实现β-半乳糖苷酶的局限性表达,且LacZ mRNA及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要低于动脉及静脉导入组(P<0.05)。结论动脉导入将外源基因转入大鼠脑内的效果最好,静脉导入的效果优于侧脑室注射和鞘内注射的方式。在可行性方面,经过静脉导入途径是较为方便、易行、有效。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自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6例sTBI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2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在损伤后>24 h行气管切开术,观察组在损伤后<24 h行气管切开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气指标变化、住院情况、肺部感染率及病死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控制感染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感染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48 h的PaO2、PaCO2、SpO2、PaO2/FiO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 h的PaO2、SpO2和PaO2/Fi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GOS评分、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伤后<24 h行早期气管切开更有利于改善老年重型颅脑患者低血氧症、通气功能和脑组织缺氧,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我院自1990年至2000年,共收治嗅神经母细胞瘤(ONB)6例,现对其诊断与治疗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6例ONB中男4例,女2例,年龄13~62岁,中位年龄22岁。首发症状鼻出血者3例,鼻塞者2例,头痛者1例。经CT和MRI检查,证实有鼻腔、鼻窦、眶内、颅内占位,或相互勾通,形状不规则,界限清楚,质地较均匀,强化明显。术前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ONB。2 治疗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