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提供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方法 将163例住院恶性肿瘤首次化疗且首次使用PICC者,置管后观察3个月.出现静脉炎的34例患者列入静脉炎组,未出现静脉炎的129例患者列入对照组.分别进行一般资料调查:性别、年龄、恶性肿瘤类型、有无过敏史、穿刺静脉的选择、是否一次穿刺成功、置管后活动度、置管后是否经常屈肘、出现静脉炎症状的时间、分级分类;实验室指标检测: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免疫指标、空腹血糖;采用特质焦虑量表(T-AI)进行情绪状态评定.进行组间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穿刺静脉、穿刺次数、活动度、穿刺后屈肘、血糖水平、情绪状态与静脉炎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患者性别、年龄、恶性肿瘤类型、过敏体质、免疫功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则与静脉炎的发生无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贵要静脉置入PICC是静脉炎发生的保护因素;反复多次插管、穿刺后过度活动、持续存在的焦虑情绪是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结论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穿刺静脉的不同、置管过程中反复多次穿刺,置管后经常屈肘、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高血糖水平和持续存在的焦虑情绪6个因素与静脉炎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在置管前、中、后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和亲属心理健康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干预组、共同干预组各42例(包括一对一亲属),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单纯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共同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患者和亲属心理干预.入院1周内三组患者和共同干预组亲属均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以分别测评其心理健康与生存质量水平;治疗6周后,对三组患者和共同干预组亲属心理健康与生存质量水平进行重新评价.结果:三组心理干预前SCl-90各因子均分、SF-36各维度均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心理干预后共同干预组、单纯干预组心理健康与生存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P<0.05),而共同干预组效果优于单纯干预组(P<0.01,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和亲属心理健康与生存质量水平普遍下降,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扶正解毒汤辅助克唑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Pokemon、前梯度蛋白2 (AGR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1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克唑替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扶正解毒汤治疗,连续治疗 3 个月。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血清Pokemon 及 AGR2 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 2 组患者的实体瘤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末次随访时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结果】(1)实体瘤疗效方面,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肿瘤控制率为84.75%(50/59),对照组为74.58%(44/59),组间比较,观察组的实体瘤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总改善率为77.97% (46/59),对照组为47.46%(28/59),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免疫功能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的CD4+、CD8+、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血清 Pokemon 及AGR2方面,治疗后, 2组患者不同肿瘤直径和临床分期的血清Pokemon、AGR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2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的血清Pokemon及AGR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不同肿瘤直径和临床分期的血清Pokemon、AGR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随访情况方面,截止至随访时间,观察组患者的中位PFS为9.0(4.2 ~ 13.3)个月,高于对照组的8.0(3.5 ~ 11.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正解毒汤辅助克唑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缓解症状和体征,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Pokemon及AGR2水平,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4.
免疫营养是一种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代谢和炎症变化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靶向性营养治疗,是肿瘤营养治疗的重要分支,已在手术、放化疗及肿瘤并发症治疗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虽然已有多项国际营养指南述及免疫营养素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但多数仅作为指南中零散的部分,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并且部分指南中相关内容及临床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议。此外,现阶段人们对肿瘤免疫营养素的具体作用机制和疗效等方面认识的不足,进一步导致了免疫营养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局限性和不规范性。因此,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在循证医学的指引下,通过对近年来发表的重要临床研究结果和权威指南的收集和整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专家对各种研究证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反复校对,并根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意见分级标准的证据和推荐水平提出了严格的推荐意见,对《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2016年)予以更新,以期为临床肿瘤患者规范化的免疫营养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胰腺癌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tion conform radiotherapy,3DCRT)治疗计划、5野调强放疗(5beamIMRT)治疗计划和7野调强放疗(7beamIMRT)治疗计划,确定患者选择合适的放射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胰腺癌的患者分别制定3DCRT、5beamIMRT和7beamIMRT治疗计划,对其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的差异进行评估。结果:V110%剂量区3DCRT剂量高于5beamIMRT和7beam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beamIMRT的CI值均大于3DCRT和5beamIMRT,其适形度最好,而3DCRT的CI值较5beamIMRT略高,适形度较5beamIMRT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beamIMRT的HI值均低于3DCRT和5beam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脏D1/3剂量区3DCRT高于5beamIMRT和7beam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肝脏Dmean区3DCRT高于5beamIMRT和7beam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脊髓Dmax区7beamIMRT高于5beamIMRT和3DC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7beamIMRT在靶区处方剂量、CI、HI、肝脏受量上优于3DCRT及5beamIMRT;3DCRT脊髓受量上优于5beamIMRT和7beamIMRT,双肾受量D1/3、D1/2上7beamIMRT要低于5beamIMRT和3DCRT;7beamIMRT所需跳数做多;7beamIMRT对于胰腺癌癌放疗具有放射物理优势。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内生场热疗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84例卡氏评分〈60分的晚期肿瘤患者内生场热疗治疗1个疗程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热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口服止痛药用量减少50%以上,总有效率93.4%。结论:内生场热疗治疗癌性疼痛疗效确切.做好围热疗期的护理配合,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7.
本试验为美国癌症委员会标准确定为可切除性Ⅲ、Ⅳ期头颈部鳞癌施行放化疗结合与单纯放疗比较的Ⅲ期随机试验结果。作者将 1 0 0例头颈部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一组单纯接受放疗 (ArmA) ,总剂量 60Gy~ 72Gy ,每日分割量为 1 .8Gy~ 2 .0Gy ;另外一组接受相同计划的放疗加以化疗 (ArmB) ,每天 5 FU1 0 0 0mg/m2 ,DDP 2 0mg/m2 ,自放疗第 1天和第 2 2天始连续静脉滴注 4天。经上述治疗仍有病灶残留或局部复发者行手术切除 ;对颈部淋巴结经治疗无明显变化或复发或就诊时即为N期病变者行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治…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研究自体DC-CIK(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细胞共培养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从40例晚期胃癌患者中分离出单核细胞,在体外诱导DC细胞、CIK细胞,分3次给患者回输。检测患者回输后外周血中免疫指标及实体肿瘤的变化,观察患者回输后的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回输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自体DC-CIK细胞治疗晚期胃癌能有效增强患者免疫力,降低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自体DC-CIK细胞治疗晚期胃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人淋巴瘤raji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及CIK细胞的趋化性。方法采集健康产妇分娩的正常足月胎儿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CIK、DC细胞。将成熟DC和CIK混合培养3d,用MTT法检测CIK、DC-CIK对K562、raji、MCF-7细胞的杀伤活性;趋化试验检测CIK细胞的趋化性。结果 CIK、DC-CIK细胞对K562、raji、MCF-7细胞均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DC-CIK杀伤活性明显高于CIK。趋化试验显示,IL-8、MCP-1作用后穿过微孔滤膜的细胞数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结论 DC-CIK共培养可明显提高CIK对K562、raji、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IL-8、MCP-1对CIK细胞存在趋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