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21.
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为腹盆腔恶性肿瘤放疗或辐射事故中遭受意外照射所引起的肠道损害,可累及小肠、结肠及直肠。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目前治疗上以黏膜保护剂、益生菌、激素等药物为主,但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对于RE的治疗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现就RE的内科治疗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2.
目的:以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对照标准,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64-slice CT coronary artery,64SCTCA)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行64SCTCA及CAG检查,对冠状动脉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冠状动脉造影根据15节段法显示600节段冠状动脉图像中,64排螺旋CT提供可供分析的优良血管540节段;显示97支血管病变,病变斑块以钙化斑块居多43.3%,发生部位以左前降支(LAD)最多(38.1%).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性病变敏感性为94.2%,特异性为95.4%,阳性预测值82.9%,阴性预测值95.6%,准确率95.2%.与CAG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119,P=0.290).结论:64SCTCA对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作为一种冠心病的无创性筛检手段,对冠心病分层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后中长期疗效的评估等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γ刀放疗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选取经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病理学确诊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并拟行γ刀放疗患者40例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观察组及正常对照组粪便中大肠杆菌、肠球菌属、双歧杆菌属及乳酸杆菌属细菌数量,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γ刀放疗前及放疗后1周时粪便中4种目标菌群细菌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γ刀放疗1个月后,粪便中大肠杆菌及肠球菌属细菌数量仍无显著变化(P>0.05),但双歧杆菌属及乳酸杆菌属细菌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使用γ刀放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1个月不会引起大肠杆菌及肠球菌属细菌数量的改变,但可导致双歧杆菌属及乳酸杆菌属细菌数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4.
对32例30岁以下胃癌的临床,病理及X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特点为:病程进展快,转移早而广泛,预后差,手术率及切除率低,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门诊误诊率高,X线以肿块型及发生在胃窦部者占多数。  相似文献   
25.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是一类作用于H+-K+-ATP酶的强效抑酸药,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和雷贝拉唑等.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返流病、卓-艾综合征等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由于具有起效快、作用强和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已成为治疗酸相关性疾病的一线药物.随着PPI的广泛及长期应用,人们开始关注此类药物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正常情况下胃内pH为l~2,足以灭活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从而为整个消化道提供了重要的非特异性保护.PPI的抑酸作用破坏了这一保护机制,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目前对感染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肺部感染、胃肠道感染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6.
放射性肠炎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荣富 《医学综述》2011,17(2):257-259
放射性肠炎(RE)是腹盆腔原发或继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疗的一种常见严重并发症。在对腹盆腔恶性肿瘤进行放疗过程中,有60%~70%的患者出现急性胃肠道不适症状。RE的发生与放射剂量、分割剂量、放疗间隔时间、放射范围及部位密切相关,主要通过放射线作用于肠道后引起肠道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化学屏障及生物屏障功能受损,但目前对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现就RE的定义、病理改变、发生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重点综述放疗导致肠道各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7.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endomyocardial fibrosis)又称闭塞或缩窄型心肌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地方性疾病,属于限制性心肌病的范畴,多发生在非洲潮湿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他国家散发,在我国虽比较少见,但属于潮湿的亚热带地区的广西发病数在逐年增多。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文对该病的影像诊断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肺静脉异位引流的64层螺旋CT及后处理图像征象,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的64层螺旋CT图像在工作站进行多半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资料,观察异位引流肺静脉的位置、形态、其异位连接(心腔或静脉)以及合并的心脏畸形,并对8例行手术治疗病例的CT诊断、超声心动图检查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4层螺旋CT诊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其中心上型5例,心内型3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其中心上型4例,心内型4例.8例手术病例CT诊断与手术结果完全相符.结论 64层螺旋CT在诊断肺静脉异位引流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有效、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9.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学者们在干细胞移植研究领域陆续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在干细胞移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目前针对干细胞移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终末期肝病、急慢性胰腺炎及消化系统肿瘤等领域;其中部分研究已应用于临床.此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影像技术对孤立性右心室发育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例孤立性右心室发育不全的影像学表现.结合文献评价各种影像技术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作用。结果:X线平片显示肺血减少.右心房、左心室增大;心血管造影、心脏超声和MRI显示右心室腔明显缩小、右心房、左心室增大、房间隔缺损以及房水平左向右分流。结论;心血管造影、心脏超声和MRI均能显示本病的病理解剖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在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综合应用非创伤性、无辐射损害的影像技术有可能取代创伤性的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