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败血症是致病菌或者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后进行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后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重症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以寒战、高热等临床表现为特征,但儿童败血症可无发热,甚至体温低于正常,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呼吸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等[1].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并积累一定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5例典型VBD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54岁,急性起病,以头晕为首发症状,并伴有其他脑干缺血的症状及体征,其中2例患者症状反复发作,影像学检查均符合相应诊断标准。经过治疗,2例基本痊愈,3例好转。结论 VBD的病因尚不明确,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VBD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与动脉夹层的关系复杂,可通过影像学确诊,目前该病尚缺乏明确的治疗方案,抗血小板治疗对多数患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3.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颅外段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2例患者均由经颅多普勒(TCD)筛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证实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其中21例为有症状颈动脉狭窄。22例患者住院期间接受24侧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后随访并行TCD检查。结果:21例(23侧次)手术过程顺利,随访2~30个月,未再发TIA或脑梗死,19例症状减轻或缓解。1例术后死于脑栓塞和肺部感染。随访期复查TCD1~2次,20例未发现明显再狭窄。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治疗重度颈内动脉狭窄,预防TIA和缺血性卒中有效。TCD可作为对重度颈内动脉狭窄的筛选、术中监测和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神经性肌强直(NM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肌电图特异性表现。方法总结7例确诊NMT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2~77岁,多在37~49岁之间。7例患者中6例有肌肉颤搐、肌肉僵硬、肌痉挛,5例有多汗的表现,3例合并肌无力,2例出现肌肉萎缩。肌电图检查均可记录到静息状态下持续的动作电位发放,呈二连、三联或多联的形式,一例行坐骨神经阻滞后,动作电位发放不减少。一例有明确家族史患者KCNA1基因检测阴性。给予卡马西平等膜稳定剂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临床症状和肌电图检查对确诊NMT非常重要。NMT为周围神经高兴奋性疾病,对膜稳定剂的治疗反应较好,肌电图的特异性改变为NMT提供重要诊断依据。获得性NMT可行VGKCs抗体检测,对治疗手段的选择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CSS)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复习确诊为CSS的4例患者的住院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点进行总结。结果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呼吸系统和周围神经受累最常见,所有患者末梢血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27.5%~73.3%)。3例肌肉活检显示血管炎性改变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例腓肠神经活检可见神经束内有髓纤维轴索变性,神经外膜血管炎性病变伴嗜酸粒细胞浸润。结论当患者出现呼吸系统和周围神经等多系统受累表现及末梢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时,应进行相关组织病理检查,及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trastuzumab联合卡铂(CBP)对过表达Her-2/neu的食管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常规培养食管癌细胞株EC109及TE3,采用流式细胞仪筛选出高表达Her-2/neu的食管癌细胞株EC109;将对数期生长的食管癌EC109细胞分为trastuzumab治疗组、CBP治疗组以及trastu-zumab联合CBP治疗组,分别采用不同工作浓度的trastuzum-ab、CBP以及trastuzumab联合CBP对相应实验组的EC109细胞给药,MTT法检测各组药物在不同工作浓度时对食管癌EC109细胞增殖抑制率,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Trastuzumab单药、CBP单药或Trastuzumab联合CBP均能有效抑制EC109细胞的增殖,其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P〈0.05),当药物工作浓度≥1PPC(血浆峰浓度,PPC)时,Trastuzumab联合CBP对EC109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明显强于Trastuzumab单药组或CBP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stuzumab单药或CBP单药均能诱导EC109细胞凋亡,当药物工作浓度≥1PPC时,Trastuzumab联合CBP诱导的EC109细胞平均凋亡率明显高于Trastuzumab单药组或CBP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astuzumab与卡铂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可以有效地抑制过表达Her-2/neu的食管癌EC109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分析纹状体内囊梗死(SCI)的临床和影像特征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34例SCI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患者分为皮质型SCI(CSCI)和非皮质型SCI(NCSCI)2组,进行临床和影像资料的对比分析.结果 CSCI 23例,NCSCI 11例.CT血管成像共检出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5例.CT脑灌注成像检出26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内血流灌注减低,其中19例累及广泛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CSCI患者中检出上述动脉狭窄或闭塞21例,明显高于NCSCI患者中的4例(χ~2=3.27,P=0.020),CSCI患者中检出MCA供血区内血流减低区21例,明显高于NCSCI患者中的5例(χ~2=8.62,P=0.007).结论 SCI有临床和影像特征,大部分由于MCA原位病变所致.动脉病变和其造成的灌注减低是发生皮质症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HLA-A*02等位基因及其亚型在云南宣威肺癌患者中的分布频率,为肺癌高发区的防治研究提供群体遗传学资料。方法:选取宣威籍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运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基因分型技术(PCR-SSP)进行HLA-A位点及其HLA-A*02亚型分型。按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HLA-A等位基因在两组之间频率分布的差异及肺癌HLA-A*02亚型多态性分布。结果: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HLA-A*02阳性率分别为68.75%及47.50%,肺癌组HLA-A*02阳性率显著增加(P=0.004,OR=2.432,95%CI=1.314~4.500);两组间HLA-A*0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1.67%及25.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宣威健康人群HLA-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总体特征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一致;HLA-A*02阳性的肺癌组样本经高分辨检出HLA-A*0201、0203、0206、0207四种等位基因亚型,频率分别为29.73%、16.22%、13.51%、40.54%,符合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以A*0207为主的特征。结论:HLA-A*02可能与宣威肺癌易感相关,肺癌患者HLA-A*02亚型以A*0207为主,宣威地区人群属于南方汉族人群。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制备出高效价的抗人肺鳞癌单克隆抗体。方法 以云南个旧肺鳞癌细胞YTMLC -90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NS-1、SP2/0细胞为亲代细胞,应用鼠-鼠杂交瘤技术建立杂交瘤细胞系。ELISA法筛选,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双抗体夹心法鉴定Ig亚类,制备染色体,Giemsa染色计数染色体数目,ABC免疫组化法行不同组织细胞的交叉检测。结果 获得三株稳定分泌抗YTMLC-90细胞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S2D1、N2D1及N3C5。培养上清效价分别为1∶512、1∶284及1∶1024,腹水效价分别为1∶105、1∶104及1∶104;Ig亚类分别为IgG1、IgG2a及IgG3;染色体众数在90~110之间;三株抗人肺鳞癌单克隆抗体与其它组织细胞无交叉反应性。杂交瘤细胞体外传代培养6个月仍保持抗体稳定分泌。结论 成功制备高效且特异的抗人肺癌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70.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低热、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及特殊皮疹.2008年3月22日-6月15日本校区发生一起大学生风疹疫情,经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