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105例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诱因及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肝衰竭国内外共识会议的诊断标准,收集近3年115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着重分析105例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诱因及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115例中乙肝病毒感染105例,占绝大多数。诱因分别为乙肝活动63例(60.0%),其他感染因素11例(10.5%),药物损害8例(7.6%),酒精损害2例(1.9%),28例(26.7%)未发现明确诱因,其中共7例存在多重诱因。药物诱发的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死亡/恶化比例最高(60.0%~66.67%)。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值等反映病情程度生化指标,在死亡、恶化、未愈、好转4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恶化组肝性脑病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愈组/好转组(P〈0.05),而存在2种或2种以上并发症影响转归,好转组发生率最低,且与其他3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过程复杂,其转归与诱因、并发症以及反映病情程度的生化指标改变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2.
袁媛  许建明  李素文 《安徽医药》2012,16(8):1122-1124
目的旨在通过运用NRS2002对122名肝硬化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评估与营养参数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依据,早期发现和早期纠正营养不良,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3月到10月诊断为肝硬化的住院病人122例,在住院第一天进行NRS2002营养风险评估、营养参数指标测量,分为营养不良风险组(NRS≥3)和无营养不良风险组(NRS3),同时分析营养不良风险组与无营养不良风险组间营养参数指标的差异。结果 122例中有93例肝硬化住院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6%。其中营养不良风险患者中Child-Pugh A级为10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0%(10/30);Child-Pugh B级55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6%(55/64);Child-Pugh C级28人,营养不良发生率100%(28/28)。营养不良发生率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对有无营养不良风险的肝硬化病人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组间肝硬化营养指标测定值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NRS2002可用于肝硬化营养风险筛查,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程度评价需综合分析。旨在通过对122名肝硬化住院患者的营养参数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依据,早期发现和早期纠正营养不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3.
田金华  吴月芳  李素文 《河北医药》2011,33(12):1847-1848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因无排卵而导致不孕,对这类不孕一般的治疗方案是应用克罗米芬(CC)促进排卵,但有10%~15%患者无效,采用促性腺激素治疗仍无排卵。我院自2006年8月至2010年12月对应用CC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63例采用腹腔镜下实施卵巢打孔的手术治疗,随访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4.
分析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评估泌尿外科老年人住院风险因素,并制订相关护理措施以规范护理程序,预防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意外,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对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方法:53例HBsAg阳性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的孕妇及其所生的53例婴儿,按照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分3组,即>106拷贝/ml、103~106拷贝/ml和<103拷贝/ml 3组,所有婴儿于出生6h内及30天分别注射200 IU HBIG,同时分别于出生24 h内、生后1个月及生后6个月注射3次20 μg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检测孕妇分娩时和婴儿出生时以及1岁时静脉血HBV标志物和HBVDNA含量.结果:3组孕妇HBsAg滴度之间无显著差别(P> 0.05);HBV DNA> 106拷贝/ml组血清HBeAg阳性率和滴度均显著高于103~106拷贝/ml和<103拷贝/ml组(P<0.05).所有新生儿血清HBV DNA水平均小于检测下限(1 000拷贝/mL);HBsAg阳性率为9.4% (5/53),3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和滴度无显著差别(P>0.05);随着孕妇HBV DNA水平升高,新生儿血清HBeAg阳性率和滴度相应增高,而抗-HBe阳性率和滴度相应降低,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出生12个月时,所有婴儿血清HBsAg和HBeAg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血清HBV DNA水平均在检测下限以下.HBV DNA >106拷贝/ml组血清抗-HBs水平显著低于103 ~ 106拷贝/ml和<103拷贝/ml组,P值分别为0.021和0.011.结论:孕妇高病毒载量对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钠联用复方氢氧化铝片(胃舒平)治疗胃溃疡临床的疗效.方法 选自我院126例胃溃疡的患者,分为治疗组63例,对照组63组,治疗组用雷贝拉唑钠联用胃舒平治疗,1周后,停用胃舒平;对照单用雷贝拉唑钠.1疗程为4周.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19%,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物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雷贝拉唑钠联合胃舒平治疗胃溃疡,疗效较单用雷贝拉唑显著.  相似文献   
77.
用MPVⅡ型显微分光光度计与HP—9825A微型计算机连机操作,测量了5例乳腺单纯癌和3例乳腺腺病的细胞核DNA含量和面积,同时,以淋巴细胞做为内插二倍体标准。测量数据经微机处理,可同时获得细胞核之DNA含量和核面积两个参数,井分别以数字同时显示其相对值。其DNA组方图显示明显的、不规则的非整倍体时,对鉴别恶性肿瘤性生长和良性病变是有意义的,但有些恶性肿瘤的组方图如№。1与良性病变相似,故应注意假阴性。  相似文献   
78.
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发现七种争光霉素组分(A2+B2混合品,A2,A2,A5,A6,A5033和B2)都使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阻断在G2期,而对G1→S→G2的进行无影响。这种G2期阻断呈剂量依赖性。不同组分的G2阻断效应不同,在40 μg/ml时,以A4和A5最强,其次为A6,A2,A2+B2混合物和B2,而A5033无影响。用等毒性剂量,所有组分都使小鼠艾氏腹水癌产生多倍化细胞。由于争光霉素的G2期阻断效应与抑瘤存在着平行关系,我们认为争光霉素的抑瘤作用与癌细胞被阻断在G2期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5年7月我院急诊科14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临床资料。结果14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复苏成功率为78.9%,创伤病死率为21.1%。结论创伤早期合理扩容,把握创伤后第1h黄金时刻,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0.
目的 通过比较苄星青霉素与头孢曲松治疗妊娠期梅毒的效果,观察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比较,为治疗妊娠期梅毒提供更佳治疗方案.方法 将孕早期及中期确诊妊娠期梅毒患者18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85例和对照组102例,孕妇年龄、文化程度、胎次、丈夫感染情况以及RPR滴度无差异,试验组给予头孢曲松1.0 g,1次/d,肌内注射,共10 d治疗,对照组给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部分给予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为1个疗程治疗,孕晚期重复治疗1个疗程.从足月、早产及死胎、死产及新生儿窒息情况观察2组妊娠结局;从新生儿出生后RPR滴度了解新生儿预后;随访其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变化,了解其梅毒抗体转阴情况.结果 2组在妊娠结局如早产、死胎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梅毒抗体转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治疗后无死胎发生.结论 头孢曲松钠和青霉素具有对妊娠梅毒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