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57篇
内科学   13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214篇
预防医学   8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32篇
  1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6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背景:胰岛移植不但手术操作简单、安全,而且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防止和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望成为治愈I型糖尿病的方法。 目的:利用SCI数据库文献检索和深度分析功能,对于胰岛移植的研究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 设计:文献计量学分析。 资料提取:以“islet transplantation or islet of langerhans transplantation(胰岛移植);diabetes or diabetes mellitus(糖尿病);islet(胰岛); immune tolerance or immunotolerance(免疫耐受);immunosuppression or immunosuppressive(免疫抑制)”为关键词,检索SCI数据库2002-01/2011-12的相关文献,并将分析结果及资料导出,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检索与胰岛移植研究相关的文献。文献类型包括:①研究原著。②会议摘要。③会议文章。④综述。⑤编辑素材。⑥校对。⑦快报。⑧章节。⑨新闻。排除标准:①与文章目的无关的文献。②大于10年较陈旧的文献。③未发表的文章。④重复研究的文献。 主要数据判定指标:以出版时间、国家地区分布、机构分布、文献的类型、来源期刊、文献被引情况、基金资助情况、学科类别、发表文献的作者分布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SCI数据库2002/2011共检索到5 169篇胰岛移植研究相关的文献,研究原著以3 524篇位居首位,其中有8篇可以确定为经典文献,在时间分布上文献数量在2002/2011文献数量呈总体上升趋势,Transplantation《移植》杂志发表文献量最多,476篇,占全部文献的9.21%。 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来源于SCI数据库关于胰岛移植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可为了解该领域的现状、趋势和研究者进一步确定热点难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2.
CT引导下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肝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252例肝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234例,肝转移癌11例,肝血管瘤7例.所有患者先行肝动脉栓塞术(TAE),然后在CT引导下行RFA治疗.肿瘤共计385个,直径为O.5~16 cm.行RFA 424例次,共计735个位点.绪果13例次(13/424,3.06%)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肝被膜下出血6例次,其中1例肝血管瘤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急诊行肝动脉栓塞后出血控制,余患者经内科止血治疗后好转;气胸5例次,其中1例气胸量为90%,经胸腔闭式引流后吸收,余为少量气胸,自行吸收;胆汁瘤1例,经皮肝穿胆汁瘤引流后消失;无症状胆管分支扩张1例,未予特殊处理,自行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CT引导肝肿瘤RFA治疗是安全的,常见并发症为肝被膜下出血和气胸,经治疗后可痊愈.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究房颤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衰弱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2020年 1 月雅安市雨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122 例房颤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发生衰弱的情况,以发生衰弱的为观察组,无衰弱情况发生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指标水平,并采用单因素和 logstic多因素...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建立一种于正常群体中快速、准确、成本低廉的检测龋易感人群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3~4岁无龋儿童125名为研究对象,联合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gtfB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来检测研究对象唾液中的变异链球菌。追踪观察1年,进行临床复查,将初查与复查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前瞻性研究对此方法作出评价。结果单独采用PCR法检测龋易感人群时,其预测灵敏度、预测特异度、预测可信度分别为56.4%、44.2%、48.3%;联合采用PCR和探针杂交法检测龋易感人群时,上述3个指标均有提高,分别为69.2%、46.8%、54.3%。探针杂交试验阳性和阴性者都检查到有龋病发生,但阳性患龋者的龋失补牙数(dmft)为2.15±0.86,龋病患病率为23.28%,而阴性患龋者的dmft为1.58±0.51,龋病患病率为10.34%;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组的dmft和患龋率均大于阴性组。结论本研究所用的gtfB寡核苷酸探针在检测龋易感人群方面具有潜在优势,预测灵敏度较高,但预测特异度和可信度不高,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系统评价阿帕替尼对比替吉奥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医学网自建库至2017年12月的全部文献,收集阿帕替尼与替吉奥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进展期胃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修改后的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研究文献质量,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资料,采用Rev Man 5.3版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研究,合计4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 显示,与替吉奥比较,阿帕替尼能显著提高客观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D=0.12,95%CI:0.03~0.20,P=0.008);阿帕替尼和替吉奥在疾病控制率(RD=0.05,95%CI:-0.03~0.13,P =0.23)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RD=0.11,95%CI:-0.00~0.22,P =0.2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阿帕替尼组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替吉奥组(OR=15.27,95%CI:2.79~83.76,P =0.002),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替吉奥组(OR=0.38,95%CI:0.18~0.82,P =0.01),两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蛋白尿、手足综合征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帕替尼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进展期胃癌较替吉奥能更好地提高客观缓解率,且两药不良反应相当。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丹参有效成分治疗冠心病和脑卒中“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及关键靶点。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rugBank等数据库筛选丹参治疗冠心病及脑卒中的潜在靶点,并通过Metascape在线平台进行靶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使用Cytoscape 3.9.1构建活性成分-关键靶点-核心通路网络,筛选出核心成分。采用分子对接模拟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程度。结果:筛选丹参治疗冠心病与脑卒中“异病同治”的潜在靶点52个,主要富集于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血小板激活、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核心药效成分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一氧化氮合酶(NOS3,eNOS)、B淋巴细胞瘤相关蛋白-2(Bcl-2)、环氧合酶2(PTGS2)、整合素亚基α2b(ITGA2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靶点结合稳定。结论:丹参“异病同治”冠心病与脑...  相似文献   
997.
中医腹诊是极具特色的中医诊疗方法,对疾病病位的辨别、鉴别疾病性质、选方用药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脉诊能更好理解及掌握,也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但目前西医院校中的中医腹诊教学存在较多问题,限制了这门学科的教授,对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中医诊疗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腹诊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提出教学改革的方法,以期为西医院校学生学习及掌握中医腹诊提供教学思路,达到“授之以渔”和培养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8.
肖晖  李春  蒋益  李睿  夏冰 《中华内科杂志》2000,48(1):552-556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IL-10 and TNF gene polymorphisms in patients with gastroduodenal diseases in Hubei Han ethnic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Hp) infection. Methods Six hundred and five patients with gastroduedenal diseases (196 chronic gastritis, 189 gastroduodenal ulcer and 220 gastric cancer) as well as 624 healthy controls were genotyped with PCR-RFLP method for IL-10-1082,-819,-592 and TNFα-308, lymphotoxin-α (LTα) Nco Ⅰ and AspH Ⅰ gene polymorphisms. Hp infection status was determined with ELLS& Results (1)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IL-10-1082 AG + GG genotype among the gastric cancer group with the non-malignant gastric diseases groups and healthy control group (P <0. 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IL-10-592 and -819 gene polymorphisms among gastric cancer patients,non-malignant gastric disease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P>0. 05). The genotype frequencies of IL-10-819 were the same as those of IL-10-592. (2) Frequency of IL-10-1082 AG + GG genotype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positive H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 three groups (P < 0. 05). (3) Frequency of LTα Nco I AG genotype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Hp infection was signiilcandy higher than that in Hp positive healthy controls (P < 0. 05). There were no other associations between TNFα-308, LTα Nco Ⅰ and AspH Ⅰ gene polymorphisms and Hp infection in gastroduodenal diseases. Conclusions (1) Allele AG + GG of IL-10-1082 was associated with gastric cancer in Han nationality of Hubei province. (2) IL-10-1082 AG + GG,LTct Nco ⅠAG heterozygous genotyp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Hp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in Han nationality of Hubei province.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抗NMDA受体脑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本院确诊的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后出现癫癎、精神行为异常、意识障碍、口-面-舌部的异常运动,经脑脊液和血液检测出抗NMDAR抗体,确诊为抗NMDA受体脑炎,经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抗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少见的新型自身免疫性脑炎,好发于青年女性,主要表现为癫癎、精神症状、意识障碍、口-面-舌的异常运动等,脑脊液抗NMDAR抗体检测阳性可确诊本病,激素、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为该病的一线治疗,早诊断、早治疗后大多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目的 探讨H2S 在 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阻断剂 SB203580 影响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凋亡中的作用及对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HSC加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二甲基亚砜(DMSO)组(对照组基础上加DMSO)、NaHS组(对照组基础上加NaHS至最适浓度)、SB组(DMSO组基础上加SB203580至最适浓度)、SB+NaHS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SB203580及H2S对HSC的增殖抑制率(IR);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SC凋亡率;逆转录PCR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SB组(7.64±2.46)、SB+NaHS组(12.71±2.73)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1.70±0.88),且SB+NaHS组高于SB组(均P<0.05);DMSO组(2.07±1.18)、NaHS组(2.56±1.23)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在各组细胞中均表达,其中NaHS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且表达量最多,条带最亮、最宽,SB组与SB+NaHS组表达低于对照组和NaHS组(P<0.05),表达量较少,条带较暗。结论H2S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且SB203580特异性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后,H2S刺激的HSC增殖受到抑制,凋亡得到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