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与细胞因子病毒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细胞因子及病毒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400例慢乙肝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检测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白细胞介素-2、10、12(IL-2、IL-10、IL-12)、HBV-DNA、HBV标志物。结果: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证CD4渐降而CD8、CD4/CD8渐升(P<0.01);湿热中阻证与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相比CD8明显降低而CD4/CD8渐高(P<0.01);慢乙肝各中医证型的IL-2、IL-10、IL-1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肝郁脾虚、脾肾阳虚组HBV-DNA定量>1.0×105cop ies/mL、HBVeAg及抗K-HbcIgM(+)均高于湿热中阻、瘀血阻络组(P<0.01或P<0.05)。结论:细胞因子、病毒指标检测可为慢乙肝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脂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素(leptin)作为肥胖基因(obese gene)编码的蛋白产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与肥胖、2型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1998年Potter等在活化的肝星状细胞中发现了瘦素的mRNA和蛋白,进一步研究发现瘦素参与肝脏糖及脂肪代谢的调节,对脂肪肝、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作用。慢性乙型肝炎易并发脂代谢紊乱,部分患者合并脂肪肝,出现糖耐量异常,甚至发生肝源性糖尿病。这为肝功能的复常带来一定困难,影响了疾病的预后。我们观察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瘦素与血脂的关系,以进一步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脂代谢紊乱的原因。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观察复方黄根颗粒治疗不同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为辨证使用复方黄根颗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同时辨证为肝胆湿热、湿邪困脾、肝郁血瘀、肝郁脾虚、肝郁气滞5个证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30例,均予复方黄根颗粒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证候积分、肝功能、血清HBV-M、HBV-DNA及部分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和Ⅳ型胶原(Ⅳ-C)三项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有效率肝郁脾虚和肝郁血瘀型〉湿邪困脾和肝胆湿热证〉肝郁气滞证;症状改善、丙氨酸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转移酶(AST)降低以及血清HBV-DNA水平降低以肝胆湿热、湿邪困脾、肝郁血瘀、肝郁脾虚证更明显(P〈0.01),且各证疗效相当,肝郁气滞证稍差,但也明显改善和降低(P〈0.05);肝胆湿热、湿邪困脾、肝郁血瘀、肝郁脾虚证均有HBeAg阴转和抗HBe阳转,以肝郁脾虚证最明显,肝胆湿热、湿邪困脾、肝郁血瘀次之,肝郁气滞证无HBeAg阴转和抗HBe阳转病例。血清HA、LN和Ⅳ-C各证型均有明显下降(P〈0.01),各证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黄根颗粒对不同证型的慢性乙型肝炎均具有改善症状、保肝降酶、抗乙肝病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总体疗效以肝郁脾虚和肝郁血瘀型最为显著,其次为湿邪困脾和肝胆湿热证,肝郁气滞证更次之。辨证使用复方黄根颗粒会取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天然牛磺酸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天然牛磺酸治疗组,采用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定血清TGF-β1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TGF-β1、Smad3、Smad7蛋白表达;RT-PCR检测肝组织TGF-β1、TβRⅠ和TβRⅡmRNA表达;分别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肝组织观察病理组织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TGF-β1含量为(1.65±0.32)μg/L,显著低于模型组(3.93±0.32)μg/L,P<0.01;治疗组肝组织TGF-β1,Smad3蛋白表达分别为(4.5±0.6)%、(2.5±0.8)%,显著低于模型组(7.5±1.2)%、(3.9±0.8)%,P<0.05,Smad7为(6.2±1.3)%,显著高于模型组(1.3±0.2)%,P<0.01;治疗组肝组织TGF-β1,TβRⅠ和TβRⅡmRNA表达分别为0.83±0.21、0.45±0.16、0.63±0.15,显著低于模型组1.62±0.45、0.93±0.24、1.25±0.45,P<0.01;治疗组肝纤维化分期积分为2.07±0.31,显著低于模型组3.18±0.42,P<0.01.[结论]天然牛磺酸能抑制TGF-β1及其受体和Smad3的表达,上调Smad7的表达,具有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扶正清毒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rib)的疗效及对HBV-DNA聚合酶活性区变异(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5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联用扶正清毒汤和拉米夫定,对照组28例,单用拉米夫定。疗程均为12个月,分别检测ALT、HBV-DNA、HBeAg、及YMDD变异。结果:在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78.6%和64.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HBeAg阴转率和√6岍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2.9%与14.3%,P〈0.05;和92.9%与64.3%,P〈0.05,)治疗组H3eAg血清转换率39.3%,优于对照组10.7%,YMDD变异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扶正清毒汤联合拉米夫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可减少YMDD变异。  相似文献   
27.
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益忠  陈枝俏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281-1282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疗效。方法:将84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虚证组与实证组。虚证组联用扶正饮和拉米夫定,实证组联用行气活血饮和拉米夫定;对照组36例,单用拉米夫定,疗程均为12个月,分别检测ALT、HBV-DNA、HBeAg及YMDD变异。结果:在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虚证组、实证组)和对照组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6.7%、70.8%和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证型间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的虚证组无1例发生YMDD变异,低于对照组的13.9%,亦低于实证组的8.3%。结论:采用辨证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能提高疗效,并可减少YMDD变异。  相似文献   
28.
芪莪饮治疗肝硬化腹水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徐富业主任医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验方——芪莪饮治疗肝硬化腹水33例,并设西药治疗32例对照,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65例均为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月门诊及住院病人,符合1995年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制定的肝硬化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属失代偿性肝硬化,经B超检查腹腔内有液性暗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3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8例;年龄18~65岁,平均45岁;腹水持续时间最短1个月~2年,平均10个月;肝炎肝硬化腹水27例,酒精性肝硬化腹水6例;  相似文献   
29.
肝性胸水多继发于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较少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约为肝硬化患者的5%-12%。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多因素的结果。少数肝性胸水不伴有腹水,仅有胸闷、气促、咳嗽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容易导致误诊。治疗上多采取综合性方法,量今尚无特异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0.
行气活血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2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转化的必然阶段,遏止纤维化的发展有利于减少慢性肝病恶性后果(肝硬化、肝癌等)的发生。目前,肝纤维化的治疗缺乏有效且副作用少的西药。笔者自2002年6月~2004年12月用中药制剂行气活血饮治疗乙肝肝纤维化42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