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观察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不同血清细胞因子在登革热患者中的表达.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确诊的297例登革热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97例登革热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比较两组常规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并比较两组细胞因子水...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究补脾消积口服液对脾虚食积型小鼠胃肠功能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10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小儿健脾丸组(2.7 g/kg)及补脾消积口服液低、高(6、12 mL/kg)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通过冰水及甘油ig联合饮食失节方法造成脾虚食积模型,造模40 d后,给药组连续ig给药10 d,空白及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小肠推进率及胃内残留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胃肠组织形态学;基于16S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胃内残留率显著升高(P<0.05),胃黏膜轻微充血,腺体排列紊乱,部分上皮细胞脱落破坏肠绒毛变短且不规则脱落较严重绒毛数量减少,血清中GAS及MTL水平显著降低(P<0.05),VIP水平显著升高(P<0.01),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补脾消积口服液低剂量组小鼠小肠推进率...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S-Amy)、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AP)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该院接受治疗的急腹症患者380例,其中AP组患者200例,非AP组患者180例。AP组包含急性轻症胰腺炎(MAP)组患者13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组患者64例,选择同期门诊的健康体检者7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学指标并分析其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 AP组S-Amy水平明显高于非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AP组患者CRP、WB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MAP组S-Amy水平与S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CRP、WBC水平明显低于SAP组(P0.05);3项血清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AP患者S-Amy、CRP、WBC水平均有所增高,且3项血清指标联合检测,能反映AP的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5.
针刺配合温和灸治愈顽固性三叉神经痛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在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反复出现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临床表现为疼痛突发,痛如刀割、火灼、电掣、针刺样,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缓解,常单侧发病,可累及眼支、上颌支、下颌支,或单支发作,或2支、3支同时发作。疼痛以面颊或舌最明显,口角、鼻翼、颊部和舌等处最为敏感,患者常因刷牙、进食、洗脸等诱发,是神经性疼痛疾患中最常见者。现就运用针刺配合温和灸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杨某,男,66岁,于2004年12月初诊。右侧面部反复疼痛6年,常因刷牙、进食、洗脸、吹风等诱发,颧骨以下为甚,右侧面部下…  相似文献   
86.
我院于2010年5月收治肛门异物致乙状结肠穿孔1例,现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51岁,以"突发腹胀、腹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6h"入院.既往于2002年因"锐性异物置入肛门致直肠损伤"于其他医院行"结肠切开、异物取出、结肠单口造瘘术",于半月后再次行"结肠造瘘口还纳术".  相似文献   
87.
本文对肠结核误诊为阑尾炎及腹膜炎手术致肠瘘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21岁.因阑尾切除术后13 d,腹痛、腹胀、发热10 d入院.13 d前因急性阑尾炎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仍有间歇性腹痛、腹胀,伴发热,最高达40℃,经消炎及对症治疗好转出院.出院后上述情况仍存在,在外院按急性腹膜炎、腹腔积液、肠梗阻收治,治疗效果不佳而来我院就诊.术后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大便明显减少,小便基本正常.平素体尚健,无慢性病及传染病史.查体:T37.5℃,急性痛苦面容.专科情况:腹平,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可见手术疤痕,全腹未触及包块,右侧中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轻度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化验检查:血常规:WBC 7.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6.2%;淋巴细胞百分比5.8%.白蛋白31 g/L.CT:腹部术后,下腹及盆腔积液,腹膜炎征象,右下腹多发增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超负荷心力衰竭兔左房心肌细胞K+通道表达的变化及比索洛尔的干预作用,以探讨心衰时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和比索洛尔抗心律失常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3组,假手术组(SO,n=10)、心衰组(HF,n=15)和比索洛尔干预组(BF,n=14)。用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超负荷诱导形成心力衰竭兔模型;用心动超声、血清脑钠肽(BNP)、心体比评价心力衰竭模型;用real-time PCR法测定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快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IKr)、慢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IKs)、内向整流钾电流(IK1)亚基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兔心动超声结果显示左房、左室增大,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减低(P<0.01);血清BNP水平明显升高(P<0.01);心体比明显增大(P<0.01)。②与心力衰竭组相比,比索洛尔干预6周后明显改善心衰兔的心功能,使左房和左室缩小(P<0.05);BNP水平显著降低(P<0.01);心体比明显降低(P<0.01)。③心力衰竭时左房心肌细胞Kv4.3和Kv1.4(编码Ito的α亚基)mRNA分别下降了60%和30%,KvLQT1和minK(分别编码IKs的α和β亚基)的mRNA分别下降了32%%和29%,Kir2.1(编码IK1的α亚基)的mRNA分别下降了22%。④比索洛尔干预后Kv4.3和Kv1.4 mRNA表达比心衰组增加了20%和15%,KvLQT1和minK的mRNA表达比心衰组增加了20%和14%,Kir2.1的mRNA增加了11%。⑤三组间心房肌细胞ERG的表达没有差异。结论心力衰竭兔左房心肌Kv4.3、Kv1.4、KvLQT1、minK和Kir2.1的mRNA表达明显下降可能是心力衰竭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分子基础。比索洛尔干预后逆转心衰兔Kv4.3、Kv1.4、KvLQT1、minK和Kir2.1 mRNA表达的下调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9.
探讨国内小儿手穴疗法的状况.小儿是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时期,在解剖方面有着和成人相似地方,但又不同于成人.小儿手穴疗法主要包括针刺(手针)和推拿两个方面.手穴疗法(手疗),是通过对手部一定部位给以不同形式的刺激,达到去除或者缓解疾病,以及保健强身的一种传统医学疗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通过对大鼠嗅鞘细胞早期原代培养的克隆样生长进行人为干预,观察其对细胞的增殖、贴壁及再分布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1在云南省肿瘤研究所完成。①将取自成年SD大鼠嗅球的嗅鞘细胞用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②将纯化后的细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于干预前1d换液,次日倒掉上清液,加入1.25g/L胰酶,加入量以刚浸没瓶底为宜。置于37℃培养箱消化3min,待镜下示胞体回缩变圆时加入DMEM培养基终止消化,并予以尖吸管反复吹打至镜下见大量细胞悬浮无明显克隆样细胞团为止。随后再加入适量培养基置于培养箱中继续培养。对照组不行任何措施。③采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生长的形态学特点,比较干预组干预前后嗅鞘细胞的生长情况及贴壁分布变化。结果:①干预前两组细胞的形态学观察:用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后,发现细胞早期呈克隆样生长,分布不均匀。②干预后两组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干预组细胞经消化吹打干预后均匀贴壁生长,无明显克隆样生长中心,细胞多呈双极或多极样形态,细胞立体感及折光性好,视野清晰,细胞增殖迅速,数天后即可长满瓶底;对照组细胞分布不均,培养至3周仍无法长满瓶底,仍呈克隆样生长状态,周边区域的细胞数量少,增殖缓慢。结论:嗅鞘细胞原代培养的早期需采取人为干预使细胞均匀分布贴壁生长,从而加快细胞的生长速度,缩短实验耗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