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患者接受消溃愈疡汤与三联疗法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为本研究对象,以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试验组则同时实施消溃愈疡汤治疗,分析2组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 00%)明显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5. 00%)高,P 0. 05;试验组恶心、嗳气、反酸、烧心、腹痛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接受消溃愈疡汤与三联疗法联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2.
急性肺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卒中后因呼吸中枢的神经通路中断或间接作用致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血液动力学异常,进而引起缺氧状态,将明显增加急性期患者死亡率,延长住院时间,导致心肺功能、体适能下降、自主活动时间不足,进一步影响神经功能恢复,还会增加卒中再发风险。本文拟卒中后急性期肺功能障碍的可能原因、呼吸病理机制、评估以及肺康复治疗进行综述,为卒中后的临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上海市新登记老年肺结核病人中误诊(过诊)状况及探讨减少误诊的途径。方法研究对象为1998一1999年新登记老年肺结核病人取消登记原因为误诊的病例,分析被误诊的疾病种类、造成误诊的诊疗单位分布,延误诊断和抗痨治疗时间,误诊对结核病控制的影响程度。结果老龄组误诊率为6.02%.高龄组为6.6l%。被误诊的疾病种类前三位是肺癌、肺炎及非活动性肺结核。老龄组与高龄组在结核病和误诊疾病诊断特征上差异不大。病人自身延误诊断时间老龄组71.66天。高龄组14.77天;医源性延误老龄组是27.93天,高龄组16.77天;诊断性抗痨时间老龄组73.20天,高龄组66.00天。结论在肺结核防治过程中正确诊断是一个发现和治愈肺结核病人重要的前提。主要是提高痰检阴性肺结核病人的诊断正确性,菌阴病人的诊断有待开发类似菌阳病人痰检涂片和培养找抗酸杆菌的诊断“金”标准的技术和方法。在目前组织和提高市和区县结核病防治化疗例会制度,各科医生集体对疑难病例的诊断。不失为减少误诊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4.
上海市1998—1999年新登记肺结核病人误诊过诊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上海市新登记肺结核病人中误诊(包括过诊)状况及探讨减少误诊的途径。方法 研究1998—1999年新登记肺结核病人取消登记原因为误诊的病例,分析被误诊的疾病种类、造成误诊的诊疗单位分布、延误诊断和抗结核治疗时间、误诊对结核病控制的影响程度。结果 总误诊率为4.2%,误诊组与确诊组在结核病诊断特征上无差异。误诊组各级医院误诊率为综合医院4.5%,三级专科医院4.0%,二级专科医院4.2%。被诊断为肺结核到取消结核病登记诊断为其它肺部疾病的时间是74.1d,期间也是抗结核治疗时间。结论 在肺结核防治过程中正确诊断是发现和治愈肺结核病人的重要前提,主要是提高痰检阴性肺结核病人的诊断正确性。菌阴病人的诊断有待开发类似菌阳病人痰检涂片和培养找抗酸杆菌的诊断“金”标准的技术和方法。在目前组织和提高市和区县结核病防治化疗例会制度,各科医生集体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是减少误诊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新疆部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株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探讨本地区耐药结核病的发生率及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09年10月新疆喀什、和田、皮山等南疆地区确诊的结核病患者痰液标本,进行MTB的分离培养及菌种初步鉴定,并应用比例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与本课题组所做北疆地区耐药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共分离到102株分枝杆菌,88株(86.3%)属于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7株(6.9%)属于牛分枝杆菌,7株(6.9%)属于非结核分枝杆菌。88株结核分枝杆菌中对1种以上抗结核药物具有耐药性的有20株,总耐药率为22.7%(20/88),MDR-TB为6.8%(6/88)。新疆南疆地区4种一线抗结药物的耐药率:H15.9%、R8.0%、S12.5%、E3.4%,明显低于新疆北疆地区抗结药物的耐药率:H53.3%、R28.5%、S48.4%、E46.8%。结论新疆南疆地区结核总耐药率有所下降,耐多药率有上升趋势,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应给予高度重视;新疆南、北疆地区耐药情况不同,北疆耐药率明显高于南疆地区。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了解新疆部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株rpoB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通过基因测序对新疆部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菌株rpoB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从380份痰样本中获得62株结核分枝杆菌初始耐药分离株,利福平耐药株14株,经测序,8株发生在531位的丝氨酸(Ser)转变为亮氨酸(Leu),编码核苷酸序列由TCG到TTG改变;2株是在516位的天冬氨酸(Asp)转变为甘氨酸(Gly),编码核苷酸序列由GAC到GGC改变;1株是在526位的组氨酸(His)转变为天冬氨酸(Asp),编码核苷酸序列由CAC到GAC改变;其余未见变化。结论:本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RFP的耐药与rpoB基因的点突变有关,主要为531、526、516位氨基酸的改变,其中531位是最常见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新疆部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的突变与对利福平耐药呈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芯片对耐利福平菌株rpoB基因进行检测。结果:36株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初始耐药分离株,对利福平高度耐药25株,低度耐药11株。基因芯片检测显示33株存在突变,低度耐药株突变主要在526位,少数在531位;高度耐药株突变主要在526位、531位,其中3株未见突变,3株为526和516位联合突变。结论:本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RFP的低度耐药表现为rpoB基因的点突变,而高度耐药则表现为rpoB基因的526位、531位点突变及联合突变形式。  相似文献   
38.
NDV-ATV联合化疗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城鸡瘟病毒修饰的自体肿瘤细胞疫苗特异性主动免疫(NDV—ATV)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36例治疗组给予NDV—ATV及化疗,与单用化疗对照组22例进行比较,对其疗效进行判断评价,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驱群CD3^+、CD4^+、CD8^+、CD4^+/CD8^+比值变化及NK细胞的活性、IgA、IgM、IgG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NDV—ATV联合化疗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NK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且明显高于未接受NDV—ATV治疗的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近期随诊也表明NDV—ATV联合化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p(0.01)。结论:NDV—ATV可以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联合化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9.
自体瘤苗治疗实体肿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瘤苗治疗实体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瘤苗组实体瘤术后患者应用自体瘤苗,并与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对其疗效进行判断评价,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变化及NK细胞的活性、IgA、IgG、IgM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瘤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近期随诊也表明瘤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体瘤苗疗法可以恢复实体肿瘤患者受损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0.
<正> 自1980年以来用跟腱悬吊术方法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麻痹性跟行足共21例,经随访有结果者15例,取得较满足的效果,现将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因小腿三头肌麻痹而致的跟行足畸形患者。跟行足合并外翻者10例,单纯跟行足5例;轻型3例,中型7例,重型5例;年龄18~25岁,平均20岁。男性2例,女性13例。术前功能:走路时以跟行为主,踝关节不稳定,臀部向后,躯干向前呈小脚女人步态。手术方法:作跟腱内侧略弧形切口,长6~8cm,暴露跟腱行冠状“Z”字形切开;跟踝前侧自肌腱移行处切断,其后侧在附着处切断。显示后踝踝关节囊,切除部分脂肪组织,钝性分离胫骨后缘。于后踝关节面上约4~6cm处用4号钻头将胫骨钻孔,远位跟腱断端用7号丝线贯穿缝合一针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