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86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羟丙基-β-环糊精对酮洛芬的包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和鉴定酮洛芬(KPV)/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研究KPF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HP-β-D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方法: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KPF-HP-β-CD包合物,摩尔连续递变法测定包合物的组成比例,相溶解度法测定KPF在25,37,45℃恒温条件下在不同浓度HP-β-CD水溶液中的包合稳定常数及相关的热力学常数,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红外光谱法(I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包合物的摩尔包合比为1:2,相溶解度曲线为AN型,表观稳定常数Kc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表征结果表明形成了包合物,KPF与HP-β-CD在水溶液中的包合过程可自发进行,且为放热反应。结论:KPF与HP-β-CD可以自发形成包合物,且低温有利于包合物的形成和稳定,形成的包合物能够显著地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与开腹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8例胃十二指肠良性溃疡穿孔、无明显幽门梗阻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并与同期20例行开腹穿孔修补术进行比较。分别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溃疡复发的情况。结果腹腔镜下修补术8例均获成功,术后疼痛轻微,无并发症发生。腹腔镜组平均住院时间(7.0±1.8)d,显著低于开腹组的(9.0±1.5)d(P<0.05)。术后随访3~24个月,两组均无溃疡复发。结论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与开腹手术有相同的临床疗效,可用于胃十二指肠良性溃疡穿孔的治疗。  相似文献   
23.
关节腔冲洗治疗14例膝关节炎性疼痛(摘要)于素桂刘传圣李学明孙运波我院1993年6~10月,采用关节腔冲洗治疗膝关节炎性疼痛病人15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5例病人中,男4例,女11例,年龄50~75岁,平均60.0±5.5岁。病史8...  相似文献   
24.
本院自1990年1月至1998年1月手术治疗甲状腺癌90例,其中再手术30例(首次手术在外院进行23例),再手术率333%。本文就再手术原因及处理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19~64岁,平均338岁。病理组织学类型:乳头状腺癌27例,滤泡状腺癌2例,混合型1例。12 再次手术原因及病理1) 首次手术方式欠妥再次手术20例,其中颈淋巴结残癌5例,残留腺叶残癌3例,颈淋巴结及残留腺叶均残癌2例,总残癌率50%(10/20)。首次手术方式与残癌关…  相似文献   
25.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明 《山西中医》2000,16(6):23-23
采用口服液自拟清肺汤配合红霉素或氧氟沙星静脉点滴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52例。结果:痊愈46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5%。平均治疗时间为2周。  相似文献   
26.
刘东升  李学明 《江西医药》2008,43(3):243-245
随着对脾脏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现已证实脾脏除具有造血、储血、破血、内分泌等功能外,还有强大的抗感染、抗肿瘤等作用[1]。对于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患者脾脏是切还是保的争论就一直是脾脏外科的一个学术热点。  相似文献   
27.
20 0 2年 12月~ 2 0 0 3年 4月 ,我们为 3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病人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 ,取得成功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例均为男性 ,年龄分别为 5 8、4 2和 79岁。穿孔时间分别为 7、16和 72h。临床均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 ,2例膈下有游离气体。 1例 79岁的患者伴有慢支、肺气肿和心房纤颤。1.2 手术方法全麻插管 ,头高脚低 ,气腹压力 13~ 15mmHg。穿刺孔采用四孔法 ,位置和胆囊切除术基本相同。插入分离钳、吸引器和牵开器等 ,先吸净肝下和结肠旁沟的渗液 ,将胆囊向上牵开 ,即可显露穿孔的部位 ,有时穿孔被大网膜、肝…  相似文献   
2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不同定义间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胰瘘的不同定义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及采用统一定义的必要性。方法:采用Bassi等概括的4种胰瘘定义(D1~4)及国际胰瘘定义研究小组的胰瘘定义(ISGPF)分析13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胰瘘的发生率。结果:根据5种不同胰瘘定义,同一组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为4.5%~14.9%,其中ISGPF定义的胰瘘发生率最高。统计分析结果表明,D1(13.4%)与D3(6.0%)、D4(4.5%)相比、ISGPF(14.9%)与D3(6.0%)、D4(4.5%)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取决于所采用的胰瘘定义。临床上,有必要采用一个统一的定义。ISGPF定义虽然范围相对较广,但其分级明确,而且简便、客观、易于操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9.
精索静脉曲张不同治疗方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术前、术后精液常规恢复情况比较不同的手术方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对102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行传统的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和seldingers法中选取42对行配对治疗比较精液常规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第3个月复查精液常规示传统方法精液常规恢复明显,6个月后无明显区别。结论两种方法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考察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原料药粉、微粉化原料药粉的体外溶出特性,研究比较三者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并对其体内外相关性作出评价。方法 以紫外分光法测定体外溶出度;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血药浓度;以Wagner-Nelson法计算体内吸收分数,考察体内吸收与体外溶出的相关性。结果 纳米组AUC0-36h 和Cmax分别为原料组、微粉组的10倍和2倍,纳米混悬剂组体内吸收分数fa与体外溶出速率ft的关系为:fa=4.407 9ft- 303.31,r=0.983 8。结论 与原料和微粉组相比,非诺贝特制成纳米混悬剂后,药物的溶出速度和生物利用度均有显著提高,体外溶出与体内吸收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