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21.
李增辉 《医疗装备》2021,(5):116-117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循环肿瘤细胞的变化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2日至2018年12月31日医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系统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2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接受化疗,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和循环肿瘤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CD4+、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3+、CD4+/CD8+、N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CD4+、CD3+、CD4+/CD8+、NK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循环肿瘤细胞数量>0、>5、>10的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能够抑制晚期肺癌患者肿瘤细胞的转移,提升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中的临床应用,比较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arly cholecystectomy,ELC)和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delayedcholecystectomy,DLC)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ELC组52例(发病72小时内手术),DLC组50例(发病72小时后手术),对比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ELC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低于DL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在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的前提下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平均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对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跌倒风险现况进行调查,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量表(FRQ)对北京市某社区221名老年人进行跌倒风险的评估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该社区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平均得分(28.12±7.47)分,有跌倒风险的老年人(得分≥30分者)占该人群的43.44%。不同性别、身体状况中伴随尿频尿急症状、身患慢性疾病、使用助行器、进行体育锻炼、跌倒史的老年人跌倒风险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8.170,11.793,14.264,12.656,11.122,12.670;P〈0.01)。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性别、年龄、BMI、居住方式、视力情况等12项因素作为自变量,将有无跌倒风险作为因变量,放人Logistic回归方程,应用Forward L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跌倒风险与性别、患者进行体育锻炼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尿频尿急等情况、使用助行器、慢性疾病、1年内是否跌倒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社区老年人跌倒风险较高,针对女性老年人、有尿频尿急症状、使用助行器、进行体育锻炼、患慢性疾病、跌倒史的老年人应加强防范措施,以降低老年人的跌倒风险,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4.
前期大量临床工作及实验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造成软骨和关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类肿瘤样增生、新生血管翳侵蚀及过量分泌的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作用.因此,抑制MMPs的分泌,减少其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及软骨的破坏,将有利于控制RA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探讨不同保脾手术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进行临床资料分析。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45例脾破裂患者资料,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取保脾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全脾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手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不断增多,保脾手术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已成为外科医生的共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应该根据综合情况,选择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应用在老年胆总管结石中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按照年龄分为A组(年龄<65岁)和B组(年龄逸65岁)各40例,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中转率、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离床活动时间明显长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和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应用在老年胆总管结石中具有微创优势,通过合理调整老年人群基础疾病及手术适应证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吗啡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严重癌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吗啡肌肉注射,观察组则给予吗啡足三里穴位注射,30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一个疗程,疗程结束时,采用NRS评分评价疗效,并使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PGE-2,5-HT和组胺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的Kamofsky评分、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相关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吗啡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重度癌痛效果较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8.
老年妇女妇科手术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由于机体机能下降,多数患有慢性疾病,因此老年妇科手术是妇科领域一重要课题。老年妇女在进行妇科手术时,由于合并症多,手术及麻醉的耐受性差,所以围手术期风险较大。笔者就本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91例老年妇女手术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和分子病理学特点,分析影响GIST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1年8月南方医院收治的212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应用生存分析比较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对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53例患者,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法检测KIT和PDGFRa基因相关位点的突变情况。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核分裂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危险度分级、转移、手术及甲磺酸伊马替尼影响GIST患者的生存率。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NIH危险度分级和甲磺酸伊马替尼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53例GIST患者中,KIT基因突变39例(73.6%),其中外显子11突变21例(53.8%),外显子9突变13例(33.3%)。KIT外显子11突变形式主要为5’端第557-558密码子缺失最常见;外显子9突变均为插入串联重复。未检测到PDGFRa基因突变的病例。结论 NIH危险度分级和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与GIST患者的生存密切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对指导生物靶向治疗和预测其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212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增辉  秦岭  李荣  罗荣城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5):542-546,565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和分子病理学特点,分析影响GIST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1年8月南方医院收治的212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应用生存分析比较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对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53例患者,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法检测KIT和PDGFRa基因相关位点的突变情况。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核分裂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危险度分级、转移、手术及甲磺酸伊马替尼影响GIST患者的生存率。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NIH危险度分级和甲磺酸伊马替尼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53例GIST患者中,KIT基因突变39例(73.6%),其中外显子11突变21例(53.8%),外显子9突变13例(33.3%)。KIT外显子11突变形式主要为5’端第557-558密码子缺失最常见;外显子9突变均为插入串联重复。未检测到PDGFRa基因突变的病例。结论 NIH危险度分级和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与GIST患者的生存密切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对指导生物靶向治疗和预测其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