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患者男,24岁.因右眼转动性痛5 d,右眼红3 d,视力下降1 d来我院就诊.1年前凶右眼红、视力下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葡萄膜炎,接受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及口服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不详;半个月后眼红消失,视力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索用异体巩膜移植修补大范围巩膜溶解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巩膜扣带术后巩膜大范围缺血性坏死溶解2例(2只眼)和上半部角巩膜葡萄肿穿孔伴眼内炎1例(1只眼)施行同种异体巩膜瓣移植,随访5~12个月。观察患者视力、巩膜植片、视网膜、眼压及其并发症等。结果 2例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提高,1例患者视力与术前相同。巩膜植片无溶解,周围被纤维组织包裹,略呈弧形隆起,并有新生血管长入,形成加厚的“新巩膜”。视网膜在位,眼压正常。结论 用异体巩膜移植修补大范围巩膜溶解,较大的植片能与宿眼的巩膜相融合且无排斥反应,能有效维持眼压、眼球外观,尽可能挽救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43.
背景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常见的眼部严重并发症之一,以往常用激光光凝、球周注射曲安奈德(TA)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疗法,但存在疗效欠佳、较严重并发症发生和经济负担等问题,寻找安全、有效和经济的治疗方法对DME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采用新型巩膜后装置对DME患者行TA的巩膜后注射,并与球周注射TA、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疗法进行比较,评价巩膜后注射TA对DM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于2013年3月至2016年7月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纳入DME患者60例60眼,将患者分为巩膜后注射组、球周注射组和玻璃体腔注射组,每组20眼,各组患者人口基线特征匹配.巩膜后注射组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巩膜后注射装置由巩膜后途径接近黄斑区部位注射TA 20 mg;球周注射组用常规注射针在眼球周围注射TA 20 mg;玻璃体腔注射组行玻璃腔内雷珠单抗0.5 mg注射,分别于注射后1个月和3个月检查注射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采用OCT测定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比较各组注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注射后1个月和3个月,巩膜后注射组和玻璃体腔注射组患眼BCVA较注射前明显改善,巩膜后注射组和玻璃体腔注射组BCVA均明显优于球周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注射后各时间点巩膜后注射组BCVA与玻璃体腔注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44、0.397).OCT检查显示,注射后1个月和3个月巩膜后注射组和玻璃体腔注射组患跟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下低反射区逐渐消失,而球周注射组至注射后3个月黄斑区视网膜下低反射区仍然存在.注射后1个月巩膜后注射组、球周注射组和玻璃体腔注射组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分别为(321.85±31.98)、(382.75±39.28)和(315.75±40.43) μm,注射后3个月分别为(311.95±32.73)、(393.65±33.84)和(302.65±38.99) μm,巩膜后注射组和玻璃体腔注射组患眼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值均明显低于注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球周注射组患眼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较注射前轻度变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21、0.460),注射后1个月和3个月巩膜后注射组患眼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明显薄于同时间点球周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注射后1个月和3个月,巩膜后注射组和玻璃体腔注射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值下降百分率均明显高于球周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患眼注射后均未发生结膜出血、眼内感染、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结论 巩膜后注射TA的疗效和安全性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疗效相近,均优于球周注射TA法.  相似文献   
44.
真核细胞的方向感觉是由G蛋白偶联的信号通路所介导的。趋化细胞面向趋化剂的一侧聚集有肌动蛋白等细胞骨架成分,过去认为它们的重分布是由于G蛋白或化学趋化剂受体的重分布。最近通过GFP技术的实验证明,在D.Discoideum及哺乳动物白细胞中,趋化剂受体和G蛋白亚单位都是均匀分布在细胞周边的,而这些受体和G蛋白亚单位的活性是局部发生于细胞面向趋化剂的一侧的。有趋化剂的诱导下,面向趋化剂的一侧的胞膜内表面上短暂地出现了一些结合位点,这些结合位点与一些含有pH(pleckstrin homolo-gy)结构域的蛋白相结合。在D.Discoideum中,腺苷酸  相似文献   
45.
李世迎 《眼科研究》2014,(10):920-920
第52届国际临床电生理学会(ISCEV)年会于2014年7月20一24日在美国波士顿召开,来自世界数十个国家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英文投稿100余篇,安排了遗传性视网膜疾病、获得性视网膜疾病、小儿视网膜疾病、青光眼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动物实验、电生理技术、药物毒性与治疗等9个专场,大会发言论文55篇,展板交流论文41篇,进行病例讨论8例。  相似文献   
46.
在天然免疫中,IL-12和NOS2发挥关键性作用,但两者的关系尚不清楚。为了探明IL-12和NOS2在天然免疫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及两者间的关系,作者以大利什曼原虫(L.major)注入NOS2~(+/+)和NOS2~(-/-)两组小鼠皮下,感染后不同时间取脾和腋窝淋巴结(PLN)制备细胞悬液,从中分别提取得到NK细胞KY-1和T细胞。  相似文献   
47.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中青年眼科学术会议于2003年10月17~19日在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西南眼科医院召开,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赵家良教授、副主任委员李子良教授、常务委员赵堪兴、何守志、徐杰、王竞、王景昭、褚仁远、孙乃学、徐杰、黎晓新,青年委员杨培增、孙兴怀、孙旭光、任泽钦、邢怡桥、郑日忠、张军军、瞿佳、刘熙朴等出席了  相似文献   
48.
高度近视眼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OCT测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探讨高度近视眼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变化.方法将高度近视眼47例(47眼)和正常对照者42例(42眼)分为高度近视组和对照组,OCT测量黄斑中心凹中心和边界的神经上皮层厚度以及视网膜地形图各地区域平均厚度,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度近视组的中心凹中心和边界和神经上皮层变薄非常显著,旁中心凹鼻侧和下方区域以及周边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变薄非常显著;旁中心凹颞侧和上方区域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变薄显著;但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无明显变化.结论高度近视眼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明显低于正常眼.OCT测量神经上皮层厚度时,应综合分析某一点厚度和该点所在区域平均厚度.  相似文献   
49.
患者男,24岁.因右眼转动性痛5 d,右眼红3 d,视力下降1 d来我院就诊.1年前凶右眼红、视力下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葡萄膜炎,接受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及口服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不详;半个月后眼红消失,视力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0.
眼部表现往往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全身播散性感染的首要表现,大约45%~75%的AIDS患者眼部会受到侵犯[1].AIDS的眼部表现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病毒、细菌、真菌等各种机会性感染及眼内淋巴瘤等[2-4].其中以HIV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和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最为常见[2,5].近年来,AIDS患者逐渐增多,正确认识其眼部表现对早期珍治该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我们观察了一组AIDS患者的典型眼部表现及治疗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