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7例(71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结果 随访3~17个月,平均10.2个月。手术成功率:实验组88.6%(31/35),对照组69.4%(25/36);浅前房发生率:实验组5.7%(2/35),对照组36.1%(13/36)。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2.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将31例SAP病例分成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只予以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CRRT治疗。结果治疗72h后平均动脉压(95.03±10.68Vs79.01±19.98)、心率(89.83±19.22Vs101.57±22.42)、降钙素原(4.9±4.1Vs12.5±10.1)、C反应蛋白(95.3±27.9Vs221.1±39.1)和病死率(11.76%Vs35.71%),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RRT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3.
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指导治疗临床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乳酸清除率目标指导治疗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符合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采用乳酸清除率目标指导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早期目标指导治疗.结果:治疗组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0%vs 32%).结论:乳酸清除率目标指导治疗有益于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  相似文献   
24.
25.
26.
目的:探讨前房灌注下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Ⅱ期人工晶状体(IOL)缝线固定术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对30例30眼玻璃体切割术后6~12mo无晶状体眼的患者行前房灌注下后房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1.5a。

结果:患者30例30眼在前房灌注下,成功实施了后房缝线固定IOL植入术,术中出现睫状体出血1例,术后玻璃体出血1例,脉络膜脱离2例。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得到提高,视力≥0.3者24例(80%),其中视力≥0.5者8例(27%); 视力<0.3者6例(20%),其中视力<0.1者2例(7%)。

结论:前房灌注下行此类手术,术中眼压控制稳定,手术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恢复视功能的可靠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7.
1990年在诸暨市采集113对母、婴血,其母、婴麻疹抗体阴性率均为31.0%。1986年在湖州市采集母、婴配对血142份,其抗体阴性率分别为13.4%和18.3%,1990年又采集140对,其抗体阴性率分别为11.4%和20.o%。鉴于这一情况,作者认为在麻疹未消灭之前,保护婴儿免于发病,在有麻疹流行的地区,可考虑将初免月龄从8月龄提前到6月龄。  相似文献   
28.
诸暨市1951-2000年麻疹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客观反映诸暨市 5 0年来麻疹发病趋势 ,为“麻疹疫苗免疫持久性研究”结果提供背景资料 ,并探讨疫苗时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特对 195 1- 2 0 0 0年诸暨市应用麻疹疫苗与麻疹疫情及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麻疹疫苗使用情况 :诸暨市自 196 5年始试用麻疹疫苗 ,196 6年始逐渐扩大使用 ,196 7年易感儿童接种率为 75 %。 1973年协作组在诸暨建立麻疹疫苗免疫持久性研究基地 ,对全市 30余万 8月龄至 15岁儿童进行了一次麻疹疫苗普遍接种 ,接种率 95 5 %。1974年始实施仅对满 8月龄及历年漏种儿童接种而不复种的免疫程序。 …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在通山县的发病趋势,揭示其流行规律,指导防治实践。方法系统收集、逐年核实2000—2009年病毒性肝炎疫情年报资料,用Excel软件计算发病率、构成比等相关统计指标,比较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构成比并描述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000—2009年通山县病毒性肝炎的年发病率波动在(40~128.83)/10万之间,无明显的发病高峰年。但近3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病原学分型有甲、乙、丙、戊和未分型5型,其中甲型肝炎占3.87%,年平均发病率为2.39/10万;乙型肝炎占90.23%,年平均发病率为55.74/10万;丙型肝炎占1.88%,年平均发病率为1.16/10万;戊型肝炎占0.56%,年平均发病率为0.35/10万;未分型肝炎占3.46%,年平均发病率为2.14/10万。病例的性别比为3.24:1;发病年龄11个月~86岁。高发年龄组甲型肝炎是50~59岁,发病率为9.08/10万;乙型肝炎是30~39岁,发病率为43.78/10万;丙型肝炎是70~79岁,发病率为3.84/10万;戊型肝炎是60~69岁,发病率为1.16/10万;未分型肝炎是50~59岁,发病率为5.14/10万。甲、乙、丙、戊和未分型的多发职业是农民,分别占54.37%、41.77%、60%、56.52%。丙型肝炎的多发职业是离退休人员,占32%;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甲、乙、丙和未分型肝炎夏秋季报告病例多于冬春季,戊型肝炎无季节多发现象。结论通山县病毒性肝炎无明显流行周期现象。甲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的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乙、丙、戊型肝炎呈现上升趋势。病原分型以乙型为主,应加大对乙型肝炎的防治力度。丙、戊型肝炎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针灸预处理调节内质网应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针灸预处理组(EP组)、针灸预处理+LY294002组(EP+LY294002组)。I/R组、EP组、EP+LY294002组分别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P组与EP+LY294002组预先予以电针"内关穴"处理,EP+LY294002组于手术前1周皮下注射LY294002试剂。手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大鼠心功能,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损伤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Akt通路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Caspase12的表达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EP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压力(LVESP)、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 max)、压力上升最小速率(dp/dt min)水平均高于I/R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低于I/R组(均P 0. 01),EP+LY294002组LVESP、dp/dt max、dp/dt min均低于EP组,LVEDP高于EP组(均P 0. 01)。HE染色示,与I/R组相比,EP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减轻,少量炎性细胞堆积,心肌纤维走形较规律;与EP组相比,EP+LY294002组心肌组织损伤再次出现加重。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I/R组相比,EP组p-Akt表达明显增加(P 0. 01),与EP组相比,EP+LY294002成功阻断p-Akt表达,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Caspase12表达显著回升(均P 0. 01)。结论针灸预处理可有效降低内质网应激从而发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kt通路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