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9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树突状细胞与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C参与胸腺T细胞的阴性选择过程,也参与外周T细胞的致耐,DC可能是唯一具有胸腺T细胞阴性选择功能的细胞,在外周,DC通过“否决”效应,诱导T细胞失能及其他一些机制诱导耐受生成,本文就此方面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2.
53.
树突状细胞与免疫激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抗原摄取,加工处理,迁移成熟,激活T细胞,激活B细胞及激活后效应等方面,对近年来DC参与的免疫激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4.
糖尿病性角膜病变(DK)并不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疾病或病理改变,然而许多患者却因并发DK而致视力降低或丧失。因此作为一种潜在的致盲性疾病,探讨其发病机制以及探索对其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很重要的。近年来,同外对DK的研究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醛糖还原酶(AR)作为多元醇通路的关键限速酶,与其发病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是,AR活性增高使多元醇通路代谢增强.由此启动高渗应激、箭萄糖及脂质氧化应激、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单独或损伤协同作用。就AR与DK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5.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导致肝癌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HBV的流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目前用于治疗HBV感染的药物主要为干扰素和核苷类DNA聚合酶抑制剂,但干扰素的低应答率,核苷类药物的耐药性及停药后反弹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寻找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抗HBV药物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以核衣壳为靶点的新型抗HBV药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这种新作用机制药物的发现对于延缓甚至阻止耐药病毒株的出现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
移植受者体内预存的循环抗体是诱发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 ,目前各实验室将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作为术前筛选抗体的常规方法。补体依赖淋巴细胞毒活性 (complementdependentcytotoxicity ,CDC)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将被检血清与淋巴细胞及补体共同温育 ,如果被检血清中含有相应的细胞毒抗体 ,则可以和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结合 ,激活补体 ,引起细胞膜破损 ,细胞死亡 ,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染料渗入细胞内 ,使死亡细胞染上颜色 ,根据着色细胞的数目 ,可以估计淋巴细胞毒的强度。对死亡细胞染色计数 ,目…  相似文献   
57.
雷公藤内酯醇对人树突状细胞体外发育及免疫学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体外发育及免疫学功能的影响。方法:人DC体外培养时,加入不同剂量(0、0.3、1.0、3.0、10、30、100μg/L)的雷公藤内酯醇处理,观察DC的生成情况,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各处理组生成细胞的免疫表型及抗原内吞能力,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各组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体外培养7天后,10μg/L及以上剂量雷公藤内酯醇处理组细胞大部分破坏死亡。低剂量(0.3、1.0、3.0μg/L)雷公藤内酯醇处理对生成的DC的形态及数量、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内吞蛋白质抗原OVA-FITC的能力、同种T细胞的免疫刺激活怀均无显著影响;但正常DC与同种T细胞混合培养时,雷公藤内酯醇以剂量依赖性方法抑制T细胞的增生;正常DC以30μg/L雷公藤内酯醇处理24h,有54%的细胞发生凋亡;结论:低剂量(0.3、1.0、3.0μg/L)的雷公藤酯醇处理对DC的体外发育及免疫功能均无显著影响,高剂量则阻止DC发育生成及诱导DC调亡。  相似文献   
58.
川芎嗪联合氨胍防治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川芎嗪和氨胍治疗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网病 )的效果 方法 将清洁级SD大鼠 60只用链尿佐菌素腹腔内注射制成糖尿病模型 ,随机分成正常组 (CON)、糖尿病组 (DM)、川芎嗪治疗组、氨胍治疗组、川芎嗪联合氨胍治疗组共 5组 ,每组 12只。每月观测体重、血糖、眼底各一次 ,观察 6个月。 结果 糖尿病组随病程进展体重下降、血糖升高、眼底病变逐渐加重 ,治疗组中以川芎嗪联合氨胍治疗效果最佳 ,而川芎嗪、氨胍单独治疗效果不明显。 结论 川芎嗪联合氨胍早期防治糖网病可获初步改善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基因修饰(genemodification,GM)胎肝细胞(fetallivercells,FLC)脾内移植途径介导细胞因子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肿瘤放疗病人免疫和造血功能的恢复提供一种治疗手段和途径.方法将经LacZ或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体外修饰的小鼠FLC脾内注射后,观察其生物学行为.结果①病毒/细胞感染比率(MOI)为50,转染时间为2h时,能获得80%~85%的转染效率;②通过FACS分析,基因转移体系对FLC群体的细胞周期、凋亡细胞比例以及CD34+细胞含量无明显影响;③照射小鼠尾静脉注射FLC-GM后,其8d脾克隆形成单位(CFU-S8)数目明显升高,提示GM-CSF基因转染有助于促进FLC中较晚期定向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体内植入;④[1]1In标记的FLC脾内移植后2h即有20%~25%细胞转位于肝脏,48h肝内移入量最高,达50%~55%,并持续至检测第5天,只有22%左右的肝细胞滞留于脾脏;⑤血清分泌水平在脾内移植后48h最高,达(356±58)pg/ml,此时行脾切除,GM-CSF仍具有一定量的表达水平;⑥同种异体FLC-GM脾内移植引起的宿主迟发型变态反应(DTH)强度明显弱于同种异体脾细胞皮下致敏组(对照组).结论基因修饰的FLC能够保持其原有的生物学性质,脾内注射后能转位于肝脏,同化人宿主肝内长期存活,并发挥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60.
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巨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学军  王冰 《中国校医》2002,16(5):397-397
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高达 30 %~ 70 % [1] 。我院采取翼状胬肉切除 +干细胞移植治疗巨大和复发性胬肉 ,取得了良好效果 ,特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自 1997年至 2 0 0 1年共治疗翼状胬肉病人 41例 ( 5 0眼 ) ,其中男 2 2例 2 3眼 ,女 19例 2 7眼 ,年龄 2 1~ 76岁 ,平均 42岁。原发性胬肉 35眼 ,复发性胬肉 15眼 ,胬肉侵入角膜缘内 4~ 8mm不等。1.2 手术方法 ①平仰卧位 ,按眼科常规消毒铺巾 ,暴露术眼 ;② 1%的卡因表麻后上开睑器 ,胬肉颈部结膜下浸润麻醉 ;③沿角膜缘行胬肉颈部结膜剪开 ,分离至体部 ;距胬肉头部 0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