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肿瘤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肺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生物学特性。方法:从肺癌患者外周血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用细胞因子GMCSF (100 μg/L),IL4 (50 μg/L)体外培养诱导。凋亡肿瘤细胞负载24 h后加入TNFα(10 μg/L)或CD40激发型单抗于培养DC中,继续诱导3~4 d。分别测定DC的表型、DC摄取抗原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对T细胞增殖能力的测定;细胞计数和3HTdR掺入观察DC对T细胞的激发和扩增效应,并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来源的DC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均高表达CD1α,CD83,CD80,CD86和HLADR等DC的相关抗原和共刺激分子;患者的未成熟DC能有效摄取FITCDextran,经TNFα或CD40激发型单抗激发诱导后,成为成熟和有功能的DC,几乎完全失去对抗原的摄取能力,与健康人外周血来源DC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患者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在体外具有激发自体和同种异体外周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肺癌患者的外周血来源单个核细胞可以诱导成为具有功能的成熟DC。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丁酸钠和CHO CD Efficient Feed(以下简称Feed)对293F细胞表达程序性死亡受体 1(PD 1)嵌合抗体产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无血清培养基,通过哺乳动物293F细胞瞬时表达抗人PD 1嵌合抗体;在细胞对数生长期添加不同浓度丁酸钠(0,0.5,1,2,4 mmol/L)处理293F细胞,连续培养7 d,分别在第1,3,5天添加Feed。同时,每24 h对培养细胞进行取样,自动细胞计数仪检测细胞总量和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丁酸钠联合Feed可有效提高293F细胞表达PD 1嵌合抗体,最高表达量为57.4 mg/L,是对照组产量的近8倍;丁酸钠可抑制细胞过度增殖,并阻滞细胞周期G1期,同时添加Feed可增加抗体产量。 结论: 丁酸钠控制293F细胞适度增殖,Feed则有利于提高细胞活力,两者作为细胞培养的有效补充剂可显著提高PD 1嵌合抗体的产量。  相似文献   
23.
胃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共刺激分子PD-L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2例胃癌和10例胃腺瘤PD-L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胃癌部位、肿瘤大小、组织类型、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胃腺瘤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不表达PD-L1分子,胃癌组织中PD-L1呈阳性表达,表达阳性率为42.2%;PD-L1分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当肿瘤大于5cm(P<0.05)、肿瘤浸润达深肌层、淋巴结转移阳性、生存期<2年时,PD-L1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多变量分析还显示,PD-L1分子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胃癌组织PD-L1分子的检测有助于胃癌预后的判断和作为个体化治疗选择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CD257/CD256及其受体在发生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987年1月至2007年7月间因移植肾失功切除的移植肾组织标本46份和2009年行程序性活组织检查的移植肾组织标本10份。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了CD256、CD257、BAFF-R、BCMA、TACI及CD138、CD3和CD20等分子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软件Histo Quest Analysis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对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依据Banff 2005标准,对移植肾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分组: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BMR)组15例、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组16例和未明原因病例(UAC)组15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256、CD257及其受体BAFF-R、BCMA和TACI均表达于ABMR组和TCM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膜或胞浆,而UAC组和正常对照组无表达或弱表达。CD257在ABMR组、CD256在ABMR组和TCMR组的表达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FF-R和BCMA在ABMR组的表达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ACI在ABMR组和TCMR组的表达与UAC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8+细胞除浸润于肾组织间质外,也浸润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或胞膜。CD138+细胞在ABMR组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组(P〈0.05)。CD3+细胞主要浸润于肾组织间质,以散在分布为主,在ABMR组和TCMR组均有表达,但在TCMR组表达水平更高。CD20+细胞亦主要分布于肾组织间质,成簇分布为主,在ABMR组和TCMR组的表达水平相似。相关性分析显示,CD256与BCMA、TACI和CD138+细胞具有显著相关性;而CD257与BAFF-R、BCMA、TACI和CD138+细胞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CD256信号与CD257信号可能均参与了ABMR进程。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协同刺激分子B7-H4的表达与胃癌的关系,并分析B7-H4在胃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水平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胃癌患者的复发和死亡的风险.方法 对156例胃癌病例(199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IHS评估法确定B7-H4的表达状态,使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每位病例的人口学、临床资料及复发时间和死亡时间.应用COX多因素模型分析B7-H4高表达影响胃癌复发和死亡的风险.结果 胃癌组织B7-H4高表达组与B7-H4低表达组比较,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月)及95%CI分别为16(11.9~20.1)和47(22.4~71.6),中位生存时间(月)及95%CI分别为25(19.0~31.1)和43(35.2~50.8).在化学治疗组中,B7-H4低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B7-H4高表达患者(36比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4,P<0.01).在化疗联合CIK治疗组中,B7-H4低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有高于B7-H4高表达患者的趋势(55比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8,P>0.05).在化学治疗组中,B7-H4低表达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高于B7-H4高表达(33比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956,P<0.01).在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组中,B7-H4低表达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显著高于高表达组(90比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42,P<0.05).在调整了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与B7-H4低表达比较,B7-H4高表达组病例的复发和死亡风险明显增加(RR=2.30,95%CI=1.41~3.75;RR=1.90,95%CI=1.20~3.01).结论 B7-H4高表达可能是提高胃癌复发和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CIK细胞回输治疗可控制和干预B7-H4的表达并延长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胃癌B7-H4低表达可作为CIK细胞治疗的纳入标准.  相似文献   
26.
人源化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SCID小鼠体内移植人免疫细胞,建立人源化SCID小鼠模型及其特性鉴定。方法:SCID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抑制骨髓造血,连续4天后,通过腹腔注射移植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4、8和12周后分别取小鼠外周血、脾脏、肝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CID小鼠外周血中人CD3^+、CD19^+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全血中人CD3^+、CD19^+细胞百分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SCID小鼠肝脏和脾脏中人CD3^+、CD19^+细胞;ELISA检测SCID小鼠血清中人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I)SCID小鼠移植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4、8和12周后在小鼠外周血中通过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人CD3^+、CD19^+细胞,4周后流式细胞仪测得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人CD19^+、CD3^+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0.6%、31.7%;(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小鼠脾脏中存在人CD3^+、CD19^+细胞;(3)移植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4、8和12周后ELISA测得小鼠血清中人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分别为390、1100和1040μg/ml。结论:成功地在SCID小鼠体内建立了人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27.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高低间接反应了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的高低又间接反应了机体细胞受自由基攻击的严重程度。所以恶性肿瘤患者随着SOD含量变化,LPO含量也将发生相应改变[1]。且随恶性肿瘤病情变化,SOD、LPO含量也发生变化。为此,我们自1994年起至1996年对143例各期恶性肿瘤患者测定血清SOD和LPO含量及SOD与LPO间的相关性,以探讨其与恶性肿瘤患者病情进展的关系。临床资料143例恶性肿瘤病人均经组织学确诊,分期均作B超、CT、X线等。手术后未见转移灶的均为1、!期,未能手术切…  相似文献   
28.
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是临床关注的热点,根据个体的特征建立最优化的治疗方案是获得最佳疗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负载射频消融肿瘤原位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活性细胞(CIK)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制备BALB/C小鼠脾脏来源的CIK细胞及骨髓来源的Dc。建立射频消融灭活小鼠皮下结肠癌的实验模型,将其原位裂解的肿瘤组织反复冻融后取上清,lowry蛋白定量法定量,以终浓度5μg/ml载培养第5天的Dc(即Ag-Dc),2d后再与培养第7天的CIK细胞共培养48h,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试剂盒)检测其体外杀伤活性。结果DC表面分子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 CD11c+、MHCⅡ+ CD11c+、MHCⅡ+ CD80+双阳性细胞百分含量分别为9.50%、42.4%、53.4%;Ag-DC表面分子表达共刺激分子双阳性细胞百分含量明显提高,分别为19.2%、74.2%、61.1%。CIK细胞培养第1天,CD3+ NK1.1+双阳性的百分含量为1.45%,第7天CD3+ NK1.1+双阳性表达明显提高为36.9%。Ag—DC—CIK细胞对结肠癌细胞C26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DC-CIK、CIK细胞,且相同效靶比下前者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后者。效靶比为5:1时,Ag-DC-CIK细胞杀伤率为(74.9±3.5)%,DC-CIK细胞杀伤率为(71.2±2.1)%,CIK细胞杀伤率为(68.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07,P=0.007);效靶比为10:1时,Ag—DC-CIK细胞杀伤率为(82.3±4.5)%,DC-CIK细胞杀伤率为(77.1±5.1)%,CIK细胞杀伤率为(72.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27,P=0.005);效靶比为20:1时,Ag-DC-CIK细胞杀伤率为(83.2±1.9)%,DC-CIK细胞杀伤率为(77.2±4.2)%,CIK细胞杀伤率为(73.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94,P=0.000)。结论负载肿瘤射频消融原位裂解产物的DC联合CIK细胞可以提高体外细胞毒活性,为肿瘤综合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30.
目的:检测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在人肺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5株人肺腺癌细胞系、1株永生化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中TROP-2的表达,RT-PCR检测11例、免疫组化检测46例肺腺癌组织中TROP-2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人肺腺癌细胞系中H1975、SPCA-1和PC-9有TROP-2表达,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3±5.4)%、(91.4±4.6)%和(97.2±2.1)%,而在A549、H1299及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HBE中无表达。TROP-2 mRNA的表达阳性率为72.7%(8/11)。TROP-2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43.5%,20/4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0,0/11)和肺良性病变组织(9.5%,2/21),P=0.001。肺腺癌TROP-2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P=0.02)和TNM分期(P=0.02)相关,与患者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结论:TROP-2在肺腺癌组织及肺腺癌细胞系中均有较高表达,可能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