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高脂血症是因多种原因导致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病理状态,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化学药治疗存在不良反应大、耐药等缺点。而中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历史悠久,临床经验丰富,且以不良反应少、用药依从性好的优点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通过查阅分析国内外有关中药干预高脂血症信号通路的文献,归纳总结出6条中药干预高脂血症相关信号通路,分别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脂肪细胞因子(Adipocytokine)信号通路、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小异二聚体伴侣(SHP)信号通路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以期为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考察胡黄连总苷中胡黄连苷Ⅰ、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Ⅳ、草夹竹桃苷共4个成分在大鼠体内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阐明胡黄连总苷中4个成分的肠吸收特性。[方法] 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胡黄连总苷肠灌流液中4个成分的浓度,以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为评价指标,考察胡黄连总苷中4个成分分别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特性。[结果] 胡黄连总苷中4个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均Ka>1.65×10-2/min,Peff>2.0×10-5cm/min,表明这4个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度及吸收能力均良好,但各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度及吸收能力存在一定差异。胡黄连苷Ⅰ在不同肠段的KaPef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胡黄连苷Ⅰ无主要吸收部位;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Ⅳ和草夹竹桃苷在不同肠段的KaPef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Ⅳ和草夹竹桃苷主要吸收部位分别为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此外,草夹竹桃苷与其他3个成分比较,KaPef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在不同肠段中吸收均最佳。[结论] 本研究阐明了胡黄连总苷中4个成分在不同肠段中吸收特性,为胡黄连总苷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究家庭参与式康复干预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及远期康复效果。方法100例小儿脑瘫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康复机构中接受康复干预,实验组给予家庭参与式康复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康复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个人社交行为、语言行为、精细运动行为、大运动行为、适应行为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交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生理功能、社交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分别为(40.47±9.78)、(43.58±9.62)、(69.12±9.51)分,高于对照组的(30.23±8.25)、(30.25±7.56)、(60.57±7.5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脑瘫患者接受家庭参与式康复干预,能够促进其肢体功能水平的提高,促进其预后的改善,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正>舍格伦综合征(Sjgren Syndrome,S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是0.1%0.6%,多见于中年女性,女性与男性的发病比例大约是9∶1,这提示性激素可能与疾病的发病有关[2]。该疾病表现为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从而引起眼干、口干[3]、唾液腺及泪腺肿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疾病。该疾病也可以累及其他器官,如胸腺、肺、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损伤[4],并且伴随着许多  相似文献   
25.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是以患者自己有意地严格限制进食、体重下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标准或严重的营养不良,伴有恐惧发胖或拒绝正常进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1-2]。美国《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4版(DSM一IV)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五原则"——传递与溯源、特有性、有效性、复方配伍环境及可测性,对血必净注射液的Q-marker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Pumbed、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血必净注射液的化学成分、药代动力学、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质量控制等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基于Q-marker的"五原则",预测分析血必净注射液的Q-marker。[结果] 羟基红花黄色素A、丹酚酸B、芍药苷、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可作为血必净注射液的Q-marker。[结论] 研究预测了血必净注射液的Q-marker,为后续临床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