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8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随着危重病的集中管理,我院重症监护(ICU)收治全院危重病人,其中不乏循环不稳定者,因生命垂危,无法搬动,无法提供X线透视指导,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是严重心动过缓、心脏停搏及顽固性心律失常的抢救技术。本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对16例合并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非X线透视状态、心电监护(结合心电图)引导下,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进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58例急性肺栓塞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58例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提高临床医生对急性肺栓塞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选择2004年至2009年11月我院和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肺栓塞患者58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疗效,并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可轻可重;检查手段有心电图、X线胸片、动脉血气分析、D2聚体、彩超、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肺动脉螺旋CT造影等.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肺动脉螺旋CT造影的特异性及灵敏度最高,溶栓治疗较单纯抗凝治疗效果更好.结论 急性肺栓塞临床谱广,表现多样,辅助检查手段多为非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治疗方法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价国产美罗培南(倍能)降阶梯方案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5例住院的中、重度老年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降阶梯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感染控制天数、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共63例,痊愈36例,显效16例,总有效率82.5%,痰菌清除率78.24%,感染控制天数7.8±2.7天,均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小;住院总费用比对照组明显低。结论:倍能用于老年重度下呼吸道感染降阶梯治疗的起始用药,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并能降低总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4.
酷似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恙虫病一例广东省三水市人民医院[528100]方长庚病例:男,57岁。1993年6月4日急诊入院。9天来右上腹持续性胀痛,阵发性绞痛加剧,体温39~40℃,寒战、恶心明显,2天来伴频繁呕吐。查体:急性发热病容,体温39.8℃,精...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探讨hs-CRP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方法:检测并比较31例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90例健康人群hs-CRP水平和其他有关生化指标.结果:冠心病组患者hs-CRP水平、血压、血脂、血糖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而不同类型冠心病相比hs-CRP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检测hs-CRP不仅有助于评估健康人群并发冠心病的风险,而且有助于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对肺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进行临床分析,以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降低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法 对386例肺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并发心律失常者进行血液动力学、心功能分级、电解质、合并症发生特点分析.结果 心功能Ⅲ-Ⅳ级、PaO<,2><60 mmHg(1 mmHg=0.133 kPa)、PaCO<,2>>50 mmHg、低钾血症肺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386例肺心病患者中,186例并发心律失常273例次.肺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室上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共202例次;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肺性脑病、休克、上消化道出血等合并症存在情况较未并发心律失常肺心病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肺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与多种因素相关,提高认知,消除诱因,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加强病情监护,积极预防、处理合并症,对肺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本地区现阶段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分析生存质量评价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中文版),选取健康体检中发现的18~59岁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200例,1:1建立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生存质量及病例组患者进行1年干预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包括生理、心理、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等领域及生存质量总评分方面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而综合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上升。结论高血压的治疗不仅是为了控制血压和确保数值上的达标,更重要的还要关注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从患者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仰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综合因素去考虑高血压的个体化合理治疗,才有可能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食管心脏调搏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耐受性。方法:将我院急诊就诊或住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一组采用食管心脏调搏终止室上速,另一组采用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药物终止,比较两组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结果:食管心脏调搏组复律成功率比药物组高,平均复律时间较药物组短,对心功能无影响,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少。结论:食管心脏调搏能更快、更好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较药物更安全、迅速,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后血清妊娠相关性蛋白-(APAPP-A)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40例ACS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前后,20例稳定型心绞痛及20例非冠心病患者血清PAPP-A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清PAPP-A浓度[(UA组(4.69±0.92)mIU/L,AMI组(5.14±0.85)mIU/L]明显高于SA组[(1.30±0.03)mIU/L]和非冠心病组患者[(1.25±0.09)mIU/L],应用他汀类药物后,ACS患者血清PAPP-A水平降低[UA组(1.32±0.10)mIU/L,AMI组(1.38±0.04)mI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他汀类药物后,ACS患者血中PAPP-A浓度明显升高,PAPP-A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易损斑块新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高血压病防治和管理的效果。方法从2006年1月开始将由普查、体检、门诊、急诊治疗、住院检出高血压及区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转诊来的高血压患者中,在知情同意并配合管理的基础上选取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人,并分为2组,每组100人,一组为家庭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家庭组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指导并由家庭成员督促高血压病人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锻炼、控制情绪、避免过劳、按时吃药、提醒他们定期复诊,并结合病人实际建立可行的个体化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措施相结合的长期诊疗方案。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治疗。在干预治疗两年后比较两组的①服药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②不良生活习惯及行为的改变情况;③对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④新增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发生率、致残率及死亡率。结果经过干预后的家庭组高血压患者在家庭成员的监督和紧密配合下,该组高血压知识掌握率、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上升,吸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高血糖、肥胖、少运动等高血压危险因素呈下降趋势,新增心脑血管事件及其所致的致残率、死亡率则低于对照组。结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高血压病防治和管理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