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ELBW)的临床转归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就诊的138例ELBW、VLBW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儿临床转归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儿临床转归与胎龄、体质量、双胎或多胎、母亲围产期病史以及母亲既往病史有关(P<0.05)。患儿体质量、双胎或多胎为负性临床结局的保护因素(P<0.05),母亲围产期病史中胎膜早破是负性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ELBW与VLBW的生存率较低、并发症多,临床预后影响因素多。在提高临床诊疗和护理质量的同时,应加强围生期保健治疗及护理宣教,及早发现影响ELBW与VLBW临床结局的不利因素,及时干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儿童护理中应用治疗性沟通的积极作用。方法 220例患儿随机分2组,干预组采用治疗性沟通干预模式,即听、说、非语言沟通、换位思考的沟通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健康宣教模板内容。结果通过3个月时间的治疗,满意度干预组为95%,对照组80%;积极配合程度干预组为93%,对照组70%;出院时间平均干预组比对照组提前1~2 d。结论护理中结合治疗性沟通能促使患儿增加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家长能掌握疾病护理技巧,提高满意度,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妈咪爱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175例中重度腹泻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均根据相应临床症状予对症处理,观察组同时联合应用妈咪爱与思密达,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显效率、有效率分别67.6%、98.1%;观察组大便次数、性状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分别是(1.9±1.8)d、(17.7±6.4)h、(2.8±1.6)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腹泻患儿,常规治疗基础上妈咪爱联合思密达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一个预测模型,用于社区居家老年人跌倒筛查,并量化活动能力与跌倒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北京四个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144例,根据过去1年是否跌倒分为跌倒组和非跌倒组,其中跌倒组50例,非跌倒组94例.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功能性步态测试(FGA)、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功能性伸展测试(FRT)、感觉整合和平衡的临床改良测试(CISIB)、单腿站立(OLS)、记时起立行走实验(TUGT)、10米步行时间,功能性伸展实验.跌倒组和非跌倒组之间各项测试的差异进行分析,除了睁眼、闭眼平地站立和睁眼抬头平地站立外,其余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并对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受试者除睁眼平地站立、闭眼平地站立和睁眼抬头平地站立外,其余各项测试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模型结果显示,FGA总分和mCISIB中的睁眼站立海绵垫上对跌倒的预测最有意义,其中敏度性为80%,特异度为74.2%.FGA和睁眼站立海绵垫上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74.2%和56%,81.6%.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结论 该模型可用于社区居家健康老年人跌倒的筛查,预测社区老年人跌倒的敏感性优于FGA和睁眼站立海绵垫上,特异性与FGA相似.量化社区居家老年人活动能力与跌倒的关系,为跌倒预防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在降低股骨干骨折下肢皮牵引患儿牵引带滑脱率的效果.方法:通过制定查检表,对导致下肢皮牵引患儿牵引带滑脱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集束化干预措施,比较改善前后两组患儿牵引带滑脱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患儿下肢牵引带滑脱率由52.98%降低为20.58%;下肢皮牵引患儿家长满意度由45.00%提高至改善后的80.95%.结论:集束化干预有效的降低了下肢皮牵引患儿牵引带的滑脱率,规范了护理流程,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增加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基于骨科康复门诊的延续护理模式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康复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7—10月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童骨科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Ⅱ型、Ⅲ型)的86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功能锻炼视频指导联合微信平台跟踪的延续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专科护士和康复治疗师主导的骨科康复护理门诊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儿术后6个月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患儿家长满意度、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肘关节运动范围评分(ROM)。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为(83.20±13.82)分和(71.00±16.49)分(P<0.001);家长满意度评分为(77.17±20.97)分和(66.25±21.60)分(P=0.020);肘关节MEPS评分为(88.04±8.33)分和(82.50±7.33)分(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肘关节ROM评分在屈曲、伸直、旋前、旋后4个角度评价中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基于骨科康复护理门诊的延续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康复,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和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小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压疮发生率的效果。方法2013年2—8月,以该科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成立品管圈小组,从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与实施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压疮发生率从改善前的13.49%降低为改善后的5.26%,目标达成率为123。39%,目标进步率为61.00%。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压疮发生率,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得到提高,护理操作流程更加规范化,圈员之间相互团结协作,团队凝聚力也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索小儿气管异物的预警评分策略,基于小儿气管异物预警评分策略构建临床护理路径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合肥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耳鼻喉科2020年2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诊治的气管异物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构建基于小儿气管异物预警的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患儿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家属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家属宣教知晓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年龄1~5岁、病程3 d内、伴有咳嗽和喘息、有植物性坚果摄取史、疑似异物直径≤10 mm是气管异物危险因素(构成比>85%),预警策略的预测准确率为88.33%(53/60)。在接受不同护理方案后,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宣教知晓度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气管异物自制预警评分策略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缩短气管异物患儿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和宣教知晓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
姚小燕  张驰英  陈宸  方继红 《安徽医药》2020,41(9):1080-1083
目的 探讨2种加温方式预防先天性巨结肠症(HD)患儿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行Soave术患儿50例,根据数字的奇偶性随机分为电阻升温毯组(R组,n=26)与充气加温毯组(F组,n=24)。结果 两组患儿体温存在组别效应(P<0.05),麻醉诱导后第30分钟体温开始下降,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种体温体温随着时间的改变因分组而不同(P<0.05)。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MAP、HR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儿手术结束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及苏醒室复苏时间均短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oave术中使用充气加温毯,能有效维持HD患儿术中体核温度的稳定。  相似文献   
50.
目的:了解随年龄增长,我国社区老年人下肢肌力状况衰变的趋势和特点,以预防下肢功能衰退和跌倒,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方法:在北京4个社区,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458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93岁者412例,对照组20-30岁者46例.用手持式测力计,测量双侧髂腰肌、股四头肌、胫前肌、胭绳肌最大等长肌力.结果:3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下肢肌力均有下降趋势.50岁以上人群各组肌力均随年龄呈持续性下降,从50-85岁的35年间,4组肌力下降约20.82%-44.02%.女性肌力下降比同龄男性明显.不同肌肉下降速率不同,男性肌力下降最明显的是髂腰肌,为5.50kg(31.61%)(P< 0.01),女性为胫前肌下降最快,为5.67kg(44.02%)(P<0.01).65-74岁男性伸膝肌力为(12.90±3.95)kg(左侧),(12.97±3.94)kg(右侧);女性为(9.37±3.09)kg(左侧),(10.11±3.03)kg(右侧).青年到中年时股四头肌肌力下降36.46%(P< 0.001),而中年到老年只下降21.86%(P< 0.001).结论:随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下肢肌力均呈衰退趋势,老年女性肌力下降比同龄男性快.在青中年时期即应预防股四头肌肌力的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