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03篇
预防医学   8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81篇
  2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活血止痛方对小鼠的抗炎作用及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用二甲苯作为致炎剂 ,观察活血止痛方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采用大鼠体外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形成血小板血栓法 ,观察活血止痛方的抗血栓形成作用。结果 :活血止痛方能显著抑制耳肿胀 (P<0 .0 1) ,能显著减轻血栓湿重 (P<0 .0 1)。结论 :活血止痛方有明显的抗炎、抗脑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和目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相对少见。本文收集了66例中枢血管母细胞瘤,总结其病理特征及与临床的联系。方法对66例中枢血管母细胞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其诊断均经病理证实,临床资料来自病历。结果66例中男42例,女24例,男女=1.751。年龄2岁~80岁,平均年龄40.58岁。肿瘤单发者56例,多发者10例。肿瘤位于小脑者37例,脊髓13例,脑干12例,鞍区3例,桥小脑角3例,侧脑室与脑室交界1例。其中3例多发肿瘤位于上述两个不同部位。免疫组化显示肿瘤间质细胞阳性率为Vim5/5,EMA2/17(弱 ),CK0/3,NSE10/12,EGFR0/4,InhibinA5/9,melanA3/5,GFAP3/15,CD340/13(血管全部着色)。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为相对少见肿瘤,组织起源不确定。因没有相对特异的标记物,与其它形态学相似的肿瘤鉴别可借助一系列免疫组织化学组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分析磷酸赖氨酸磷酸组氨酸无机焦磷酸磷酸酶(LHPP)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从NCBI的Gene数据库中获取LHPP基因信息及其编码蛋白序列,使用NCBI在线数据库、Expasy数据库的ProtParam和ProtScale、SignalP 4. 1 Server、TMHMM Server v. 2. 0、PSORTⅡPrediction、The Human Protein Atlas、SOPMA、SWISS-MODEL、NetPhos 3. 1 Server、PhosphoSite Plus、STRING等在线数据库对LHPP蛋白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人LHPP蛋白的理论分子质量为29 kU,属于酸性、稳定、疏水、非分泌型、无跨膜区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线粒体、细胞核和内质网也可动态存在,其主要二级结构为随机卷曲和α-螺旋,存在磷酸化、乙酰化和泛素化位点,LHPP蛋白组织表达特异性不强,且在肝癌等多种肿瘤中表达下降。LHPP蛋白主要与ATP合酶α/β家族和磷酸化酶超家族相互作用,参与调控氧化磷酸化和能量代谢等信号通路。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LHPP蛋白在肝癌中下降,可能与其相应结构位点发生磷酸化、乙酰化或泛素化后参与调控氧化磷酸化和能量代谢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4.
极化液由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及加(或不加)硫酸镁组成,其可促进心肌摄取和代谢葡萄糖,使钾离子进入细胞内,恢复细胞膜的极化状态,以利于心脏的正常收缩,常用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等的治疗[1]. 极化液中胰岛素与葡萄糖的比例为1:4~6, 通常情况下都认为不会发生低血糖反应. 然而在应用极化液过程中,却有一部分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甚至昏迷.为此,本研究将极化液的输注顺序予以改变,极大地减少了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及血液透析时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动静脉内瘘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51例患者中内瘘使用时间1-3年为10例,3年以上41例。只有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内瘘堵塞,阻塞率为5.88%,结论正确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透析质量,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提高患者的生存期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实验研究在手术室实施护理措施对于非全身麻醉患者的负性心理及生理和心理舒适度的影响。方法:本文实验研究所选取的60例对象,为我医院2016年度收治的手术非全身麻醉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患者,实验组的患者在手术室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的患者只进行常规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负面心理、心理和生理的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综合护理措施的实验组患者,心理状况明显得到改善,患者的身心舒适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与对照组的差距非常明显(p0.05),可进行比较。结论:在手术室治疗的过程中,对非全身麻醉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的舒缓患者的心情,提高患者身心的舒适度,大大的促进了患者的痊愈,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Ruedi-Allgower分型均为Ⅲ型的52例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26例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作为观察组,26例患者采用单纯内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随访患者2年,采用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对本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随访期间观察组无一例发生骨髓炎、钢板及螺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17例优、5例良、4例可,优良率为84.62%。对照组4例(15.38%)发生并发症,10例优、5例良、7例可、4例差,优良率为57.6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操作安全,对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四物汤加味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3—2018-05采用浮针联合四物汤加味治疗的30例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右手持针,左手拇指和食指辅助挟持针身,让针和皮肤刺入角度为15°~20°,到达患处肌层,再退到皮下组织,再将导针收入软管针内,从皮下处向前慢慢推进,然后慢慢提起,切勿让针尖深入。扇形运针,运针100~180 s。结果治疗1个月后16例疼痛感消失,肘关节可正常活动、无功能障碍;14例疼痛明显减轻,肘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治疗1个月后所有患者均能自主完成洗脸、解扣、提物及拧毛巾等动作,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治疗前疼痛VAS评分为(7.2±1.3)分,治疗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为(1.2±0.8)分;治疗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浮针疗法配合四物汤加味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体现了中西结合、内外标本兼治的治疗理念,临床操作简便,适宜推广,而且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及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变化情况。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n=20)小鼠仅暴露腹腔游离肾蒂,30分钟后关闭腹腔;IR组(n=20)采用100g压力无创血管夹夹闭双侧肾蒂,30分钟后去除,恢复血流。于肾脏IR手术再灌注后3、6、12、24小时收集小鼠血浆及肾脏标本,用全自动生化仪分析血清中肌酐(SCr)与尿素氮(BUN)含量;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清及肾脏组织中IL-17的含量。结果:肾脏IR诱导小鼠血清BUN、SCr水平显著增高,肾小管坏死率也显著增加,均于IR后24小时达高峰,与假手术组小鼠3、6、12及24小时同时间点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鼠血清及肾组织中IL-17含量也随病情进展表现出升高趋势,IR后24小时达顶峰,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鼠肾IR后血清及肾组织中IL-17表达明显增加,大量IL-17表达与肾IR后炎症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IL-17的大量表达可能对小鼠肾脏功能损伤及病理改变有诱导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