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目的:观察同时应用钠通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对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单尼龙线线栓法制备鼠大脑中动脉缺血3小时再灌流21小时模型,分别观察lamotrigine(20mg/kg ip),nimodipine(1μg/kg/min iv)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在鼠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梗塞体积、突触体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结果:联合应用lamotrigine和nimodipine缩小大鼠梗塞体积,恢复神经功能缺损较单独应用lamotrigine或nimodipine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联合使用钠通道阻滞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优于单用其中一种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米诺环素(minocycline)对衰老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和脑组织eNOS、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米诺环素对衰老痴呆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假手术组(S组)、痴呆模型组(M组)、米诺环素治疗组(MT组).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eNOS、iNOS的含量,行为学检测大鼠记忆学习改变.结果 MT、M组与S组大鼠前后两次跳台实验、水迷宫实验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MT组与M组大鼠前后两次跳台实验、水迷宫实验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MT组iNOS表达较M组降低(P<0.01),MT组eNOS表达较M组增高(P<0.01);MT组eNOS、iNOS表达较S组增高(P<0.01);M组eNOS、iNOS表达较S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 米诺环素能降低衰老痴呆大鼠脑组织iNOS、增强eNOS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以及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67例患者用不同方法治疗的疗效,疗效判定用临床绝对评分和相对评分法,结果: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绝对评分有显著性差异,l个月后,单用吡啶斯的明组、激素冲击治疗组、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组的相对评分分别为27%、48%、81%。大剂量激素组、联合血浆置换组起效时间分别为2~3周、1~2周。结论: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肯定,如辅以小剂量血浆置换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降脂药诱导的肌病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降脂药诱导的肌病在临床上极少见 ,现报告 1例如下。1 病例 男 ,72岁。因躯干肌肉酸痛 2个月 ,双上肢肌肉酸痛 1个月于 2 0 0 0年 8月 13日入院。患者 2个月前 ,无明显原因觉躯体有束缚感 ,酸胀不适 ,以腰部肌肉为重 ,持续 10余分钟后缓解 ,反复发作。l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 ,呈持续性 ,双上肢也出现类似的酸胀感。门诊查肌酶谱 (8月 12日 ) :肌酸激酶 (CK) 12 99U/ 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76 U/ L,乳酸脱氢酶 (L DH) 4 0 2 U/ L,羟丁酸脱氢酶 (HBD) 30 9U/L。既往体健。 4个月前单位体检发现血脂高 ,予舒降之 2 0mg/ d,治疗至…  相似文献   
15.
16.
17.
通过对典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特征的分析和1例典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康复的成功体会,提出对典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进一步认识和对此类患临床康复技术的重视和选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典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特征的分析和1例典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康复的成功体会,提出对典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进一步认识和对此类患者临床康复技术的重视和选择。  相似文献   
19.
杨军  杨琴  承欧梅 《中国临床康复》2005,9(41):126-128,i0004
背景:通心络具有益气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取得较好疗效,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可以客观、灵敏地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目的:应用SPECT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设计:病例分析。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2-03/2003—07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40-78岁,病程3h-3d。方法:将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通心络组11例及对照组11例。对照组服用丹参片,4片/次,3次/d;通心络组: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二组均服用15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SPECT ROI技术测定其病变及健侧镜像ROI区域内的平均放射性计数,以了解其局部脑血流量变化,每个患者在治疗前后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其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OI区域内的平均放射性计数。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PECT核素显像。结果:22例脑梗死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治疗后通心络组明显高于对照组[(49.182&;#177;5.3445),(28.364&;#177;4.6103)分,P〈0.001)。②ROI区域内平均放射性计数:治疗前对照组,治疗组患侧皆有不同程度局部脑血流减低;治疗15d后,服用通心络后原脑血流减低区有改善(66.536&;#177;18.676,39.518&;#177;11.853,P〈0.05)。③SPECT核素显像通心络服用后血流灌注改善明显,而对照组不明显。结论: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功能改善有肯定作用,随着脑血流功能改善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改善,说明其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常以运动障碍起病,但是非运动症状的发生率也非常高,其中抑郁症状发生率最高。抑郁症状的出现严重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也是加重运动障碍,认知损害,加速病情发展和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功能影像研究认为PD伴抑郁患者(PDD)的发病机制与多巴胺,5-羟色胺能神经元以及前额叶-边缘系统核团病变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