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2 毫秒
31.
基于经典中医理论及医学科学不断发展,胃癌与"脾主运化"理论存在密切的联系。试从脾主运化的理论渊源,脾失运化、毒邪侵犯的胃癌病机,从脾主运化论治胃癌方略等角度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诊治胃癌疗效、改善胃癌预后。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2RX7的表达水平与胃癌脾虚毒蕴证的相关性,并探讨胃癌脾虚毒蕴证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胃癌新发病例的中医四诊资料,填写中医症状调查表,并进行辨证分型,收集患者的手术或胃镜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P2RX7表达与胃癌脾虚毒蕴证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例胃癌患者。其中男42例,女38例;有肿瘤家族史者21例;P2RX7高表达者47例,低表达者33例;TNM分期为Ⅰ期者4例,Ⅱ期者19例,Ⅲ期者44例,Ⅳ期者13例;中医辨证为脾虚毒蕴证者36例,非脾虚毒蕴证者44例。胃癌脾虚毒蕴证患者的P2RX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胃癌非脾虚毒蕴证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2RX7与脾虚毒蕴证存在相关性(R2=0.25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2RX7蛋白高表达和肿瘤家族史是胃癌患者脾虚毒蕴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脾虚毒蕴证患者的肿瘤组织中P2RX7显著高表达,胃癌患...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的中医证素特点,初步揭示晚期胃癌的中医病理特性。方法采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观察126例晚期胃癌患者的症状、体征,分析各个证素的频数分布及证素积分。结果晚期胃癌的病位证素主要为:胃、脾、肝、肾、胆、肺、大肠、小肠、胞宫、心、脑(神)、膀胱,其中胃、脾、肝和肾所占比例均>50%。晚期胃癌患者病位证素积分中,脾与胃证素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肝、肾、肺、胆、大肠、小肠证素与脾(t值依次为5.053、4.815、4.465、3.938、4.730、4.278)、胃(t值依次为7.126、6.699、5.679、5.484、6.255、5.604)证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血虚、气滞、血瘀、邪毒、痰、湿、阴虚、气逆、热、食积、水停、阳虚,其中气滞、血瘀、邪毒、痰、湿、阴虚、气逆、热、食积、水停、阳虚病性证素与气虚(t值依次为3.338、4.664、5.998、6.046、6.024、6.116、6.225、5.889、5.727、5.767、4.718)、血虚(t值依次为2.021、3.402、4.540、4.625、4.688、4.892、5.025、4.843、4.738、4.792、3.936)病性证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晚期胃癌中医病位证素主要集中在脾、胃、肝和肾,病性证素主要有气虚、血虚,但气滞、血瘀、邪毒、痰、湿、阴虚、气逆、热、食积、水停、阳虚也是不可忽视的病性证素。  相似文献   
34.
<正>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致死率高,在我国居恶性肿瘤病死率第一位。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中,其抗肿瘤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证实,如通过影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逆转DNA甲基化,调控细胞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周期,诱导凋亡,影响肿瘤微环境,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影响肿瘤细胞端粒酶活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南蛇藤总萜提取物对肝癌 7721 细胞侵袭和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南蛇藤总萜提取物作用肝癌 7721 细胞后,MTT 法及细胞黏附法检测细胞毒作用及对黏附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 表达的变化;ELISA 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分泌量的变化。结果 10、20、40、80 μg/mL 南蛇藤总萜提取物作用肝癌 7721 细胞后,其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8.62±0.87)%、(13.42±1.07)%、(27.64±2.13)%、(47.16±3.08)%,呈剂量依赖性。南蛇藤总萜提取物可以抑制肝癌 7721 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基底膜成分 Matrigel 的侵袭、黏附能力,能明显下调 MMP-2 和 VEGF 的表达,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南蛇藤总萜提取物可以抑制肝癌 7721 细胞增殖,降低细胞的侵袭、黏附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 VEGF 和 MMP-2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南蛇藤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联合抗癌化疗药物对体外培养的人SGC-7901、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南蛇藤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15、30、60、120μg/ml)对SGC-7901、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计算出各自的IC50浓度.用南蛇藤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IC50浓度分别与紫杉醇5畅0μg/ml、卡铂40畅0μg/ml、环磷酰胺40畅0μg/ml、表阿霉素0畅4μg/ml、顺铂3畅0μg/ml、5-氟尿嘧啶10畅0μg/ml单用、联合使用24 h,检测出各组的抑制率.利用金正均法评价南蛇藤提取物与常用抗癌药物联用的效果.结果不同浓度的南蛇藤提取物对HeLa细胞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关系(P <0畅01).南蛇藤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 IC50浓度分别72畅13μg/ml ( SGC-7901)、325畅62μg/ml(HeLa);79畅36μg/ml(SGC-7901)、355畅31μg/ml(HeLa).各常用抗癌药物对SGC-7901、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紫杉醇、卡铂、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顺铂、5-氟尿嘧啶分别为(38畅69±0畅74)%、(21畅91±1畅87)%、(35畅46±1畅31)%、(36畅49±3畅00)%、(35畅84±3畅51)%、(36畅33±1畅60)%;(36畅35±0畅75)%、(18畅65±1畅08)%、(29畅59±1畅64)%、(34畅51±3畅21)%、(33畅17±2畅52)%、(21畅32±1畅33)%.南蛇藤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IC50浓度与抗癌药物联合使用抑制率均高于单用,且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结论南蛇藤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与抗癌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可作为抗癌药物的增敏剂.  相似文献   
37.
中医治未病理念对肿瘤的防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肝病实脾"是治未病的具体体现,提示我们在疾病的治疗中,应在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性出发来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演变。具体治疗时需结合临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举一反三,将现有的中医、西医治疗手段进行"有序治疗"与"整体治疗"相结合,为肿瘤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的中医全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散积解毒通络法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散积解毒通络法联合化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化疗。观察用药3个月后患者一般状况(KP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及近期疗效。结果:治疗过程中退出研究5例,其中散积解毒通络法联合组2例和对照组3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散积解毒通络法联合组38例,对照组37例。散积解毒通络法联合组中医症候评分改善率为84.2%,一般状况评分改善率为36.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6%和2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积解毒通络法联合组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分别为34.2%和81.6%,对照组分别为29.7%和64.9%。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获益率散积解毒通络法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积解毒通络法配合全身化疗能改善临床症候和一般状况,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9.
桔梗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桔梗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 Platycodongrandiflorumcl(aog.) A.DC的根 ,含多种皂甙 ,主要为桔梗皂甙 ,另外还含有三萜烯类桔梗酸 A,B,C和植物甾醇、桔梗聚糖及多种氨基酸。药理研究证实本品具有祛痰止咳、抗炎、抗溃疡、解痉、镇静、降血脂等作用。中医认为本品味苦、辛 ,性平 ,归肺经 ,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疗痈、升提肺气之功效。临床上桔梗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为多 ,现将近年来这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杜宝俊[1] 用柴连口服液 (麻黄、桔梗、柴胡、肉桂、连翘 )治疗感冒 30 5例 (风寒证 2 0 0例、风寒挟湿…  相似文献   
40.
摘 要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干预治疗气阴两虚型胃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 2020 年 9 月至 2022 年 10 月靖江市中医院脾胃病、肿瘤病科收治的气阴两虚型胃癌癌因性疲乏患者 66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对照的原 则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33 例。在研究过程中脱落 6 例,最后 60 例进入统计学分析,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 使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两组患者均治疗 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效果、Piper 疲乏量表(PFS)评分、卡氏(KP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PFS 评分、 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KP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73.33 %, 高于对照组的 4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参麦注射液 治疗气阴两虚型胃癌癌因性疲乏有较好疗效,且具有较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