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7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7篇
临床医学   163篇
内科学   13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18篇
综合类   333篇
预防医学   18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0篇
  6篇
中国医学   145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11.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颅内出血的患者危险眭高,治疗上存在矛盾,目前国内外对该类病例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现对我院1例此类患者的诊治体会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男,77岁,因“反复气急1年,胸部不适2h,晕厥1次”急诊于2008年4月10日入院,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气急,无明显胸闷胸痛,曾被诊为“冠心病、脑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12.
手术后经空肠造口管早期肠内营养病人的耐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影响腹部手术后病人经空肠造口管EEN耐受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3例腹部术后病人经空肠造口管行EEN支持,观察其耐受性,并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病人对EEN耐受性的相关因素.结果:63例病人中有45例(71.4%)能耐受EEN支持,18例(28.6%)不能耐受EEN支持.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术后血清ALB、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是影响病人术后EEN耐受性的因素(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病人经空肠造口管EEN耐受性良好.EEN支持的耐受性除与喂养方式有关外,还与疾病状态及其严重程度、血清ALB水平、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13.
目的:研究黄芪加强的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阻塞性黄疸病人术后营养、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26例阻塞性黄疸术后病人随机分成三组,EN组病人术后肠道通气后给予EN液;EN+黄芪(EN+H)组病人术后给予黄芪,肠道通气后给予EN液; EEN+黄芪(EEN+H)组病人术后6 h即给予黄芪和EN液. 结果:术后第1天三组病人的营养指标和淋巴细胞计数(LYM)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谷丙转氨酶显著增高(P<0.05).术后第7天,EEN+H组血浆ALB、PA、IgG水平较EN+H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肠道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营养治疗费用有显著差异(P<0.05);EEN+H组血浆ALB、PA、肝功能指标、LYM、IgG和IgA水平均较EN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肠道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营养治疗费用和术后第3天感染评分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黄芪加强的EEN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营养、免疫功能和肝功能,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比较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鼾症患者的腭咽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拟在全麻下行腭咽成形术的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雷米芬太尼组(RF组)和芬太尼组(F组),测定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方法测定术毕拔管后的疼痛程度,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 05).两组患者诱导后MAP、HR均明显上升,至插管5 min后,两组MAP及HR均有下降,RF组下降更为明显,手术开始切皮时两组的MAP及HR均有所波动,F组较RF组明显,术毕拔管后RF组的MAP及HR均明显高于F组. 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腭咽成形术,具有可控性强、镇痛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相对芬太尼其简便、可行、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构建人β-连环蛋白(β-catenin)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表达的慢病毒载体,感染人毛囊干细胞并予以鉴定.方法 提取人血管内皮细胞总RNA,RT-PCR扩增获得β-catenin基因全部序列,采用TA克隆技术获取基因亚克隆pUCm-T-β-catenin,AgeⅠ酶切连接pGC-FU载体构建β-catenin融合EGFP共表达慢病毒载体质粒pGC-FU-β-catenin-EGFP.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菌,筛选阳性克隆,经RT-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FT293细胞,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质粒再转染FT293细胞进行慢病毒质粒包装,荧光显微镜观察,Real-time PCR测定病毒滴度.包装后慢病毒质粒感染体外分离和培养经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的人毛囊干细胞,RT-PCR鉴定,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效率.结果 RT-PCR及测序鉴定证实目的 基因正确克隆至慢病毒载体中.在转染pGC-FU-β-catenin-EGFP的FT293细胞,Western blotting证实细胞表达β-catenin;质粒包装后荧光显微镜观察FT293细胞见大量绿色荧光时测得病毒滴度为2.0×108 TU/mL.在感染慢病毒质粒的人毛囊干细胞,当感染复数为10时,感染后48 h的感染效率可达80%以上,感染后3周的感染效率仍维持在80% ~90%.结论 成功构建β-catenin-EGFP融合表达慢病毒载体,可高效感染人毛囊干细胞且表达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严重烫伤后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1组、模型2组和对照组(n=10).模型组大鼠腹腔麻醉后于背部制备Ⅲ度烫伤模型(30%TBSA),于建模后即刻和建模后24 h腹腔注射乳酸林格氏液复苏;同时模型1组腹腔注射乌司他丁(500 00 U/kg),模型2组腹腔注射等量0.9%生理盐水.建模后48 h,颈部放血处死三组大鼠,取肺组织分别进行湿干质量比值测定、组织学检查和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检测.结果 三组大鼠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比较为模型2组>模型1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泡间隔明显增宽,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模型2组较模型1组改变更为明显.建模后48 h,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NE及MP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模型2组肺组织中NE含量明显高于模型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有效减轻肺水肿,对严重烫伤后大鼠的肺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研究外源性P物质(SP)对烫伤创面组织愈合及新生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84只Wistar大鼠经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于背部制备直径2 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根据创面不同处理方式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局部注射SP)和对照组(局部注射与实验组等量的磷酸缓冲液),每组42只。分别于创面形成后当日和第1、3、7、10、14、21 天,观察创面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组织中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 创面形成后第7天,实验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为(42.69±3.26)% vs(30.24±1.17)%(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自创面形成后第7天起,实验组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外源性SP具有促进糖尿病烫伤创面愈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使新生血管再生加速有关。  相似文献   
118.
雾化吸入血必净对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鹏  张骅  苏仁意  董明驹  易军安 《疑难病杂志》2009,8(4):207-210,F0003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血必净对脂多糖(LPS)诱导Wistar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给大鼠尾静脉注射LPS(5mg/kg)复制ALI模型。随机将54只Wistar大鼠分成3组,每组18只。A组(正常对照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B组(ALI模型组):尾静脉注射LPS即刻开始雾化吸入生理盐水;C组(血必净治疗组):尾静脉注射LPS即刻开始雾化吸入血必净。每组大鼠分别于2h、2d和7d3个时间点各处死6只,按时相观察和收集标本,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血栓素B2(TXB2)、髓过氧化物酶(MPO)等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的表达,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肺湿重/肺干重、肺含水率,光镜观测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B组大鼠尾静脉注射LPS后血清TNF-α、IL-6、TXB2及肺组织MPO水平、肺湿/干重量比(W/D)显著高于A组(P<0.05或P<0.01)。而雾化吸入血必净可显著缓解上述变化(P<0.05)。B组PaO2较A组显著降低(P<0.01),PaCO2显著升高(P<0.05);而C组PaO2较B组显著升高,PaCO2显著降低(P均<0.05)。大体标本及光镜观察显示:B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明显,而C组则明显减轻。结论雾化吸入血必净对内毒素所致ALI的大鼠肺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30例幕上占位性病变拟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组(A组)和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组(B组)各15例.A组于切皮前选择耳颞神经、眶上神经、滑车上神经和枕大神经、枕小神经以0.75%罗哌卡因行神经阻滞;B组术后行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术后48h内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因镇痛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 高浓度罗哌卡因神经阻滞操作简单,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颅脑手术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20.
胜任力(Compotency)来源于拉丁语Competere,意思是"适当的".由McClelland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具有标志意义的文章中提出,通常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