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2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37篇
内科学   187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573篇
预防医学   279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25篇
  2篇
中国医学   173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5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7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82.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ATDLI)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损害的结核病患者228例(肝损害组),未发生肝损害的结核病患者260例(无肝损害组),应用时间飞行质谱技术(MassARRAY)检测NAT2基因多态性。结果在筛选出的10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agSNP)位点中,NAT2启动子区域rs4646243的T等位基因和rs4646246的A等位基因构成的突变纯合及杂合基因型均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保护性有关联,rs1115784、rs1041983和rs1799930的纯合突变基因型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风险相关联,其中rs1041983和rs1799930的突变纯合基因型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高度关联。在10个标签SNP位点中发现2个单体域,位于单体域1的单体型‘TGAA’和位于单体域2的单体型‘TAG’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相关联。在NAT2基因上还发现2个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保护性的单体型:位于单体域1的单体型‘CGGG’及位于单体域2的‘CGG’。结论汉族人群NAT2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检测NAT2基因及单体型,可以在抗结核治疗前筛选出肝损害发生风险较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评估da Vinci S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应用da Vinci S手术系统(da Vinci Intuitive Surgical Inc.,Sunnyvale,CA,USA.)完成RARP术130例的情况.年龄48~76岁,平均(67±6)岁;PSA水平为2.16~ 78.20 ng/ml,平均(26.05±8.41)ng/ml;Gleason评分6~10;肿瘤临床分期均为局限性前列腺癌.结果 130例均经腹腔途径,采用机器人3臂或4臂,5~6枚troc ar完成RARP,无机器人机械故障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术式改变.术前机器人准备时间20 ~ 90 min,平均(48.5±15.4) min;手术时间90 ~ 300 min,平均(143.6±22.9) min;术中出血量50 ~ 600 ml,平均(158.2±59.6) ml,2例(1.5%)术后输血400ml.术后2~3d下床活动,平均(2.2±0.6)d;术后住院5~21d,平均(6.6±1.9)d;4~21d拔除导尿管,平均(6.1±2.0)d.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漏尿6例(4.6%),漏尿于术后3~15d停止.术后淋巴瘘8例(6.2%),术后2~3周停止,未发现淋巴囊肿.术后下肢静脉栓塞、肺栓塞和附睾炎各1例,治疗后好转.术后病理切缘阳性12例(9.2%),精囊见癌侵犯10例(7.7%),闭孔淋巴结转移4例(3.1%).术后1~12个月复查PSA均< 0.2 ng/ml,术后6个月和1年完全控尿率达86%和95%.结论RARP安全、可靠,具有出血更少、恢复更快等优势,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84.
目的了解2013年-2016年衢州地区耐多药肺结核的耐药情况,为衢州地区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2016年衢州市各结核定点医院上送的结核菌株采用BACTEC MGIT 320系统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和二线药物卡那霉素(KM)、氧氟沙星(OFX)的耐药性检测。结果 2 328株结核分枝杆菌中分离出耐多药结核菌株134株,耐多药率为5.76%;耐多药结核菌株对SM的耐药率为75.37%,EMB耐药率为18.66%,OFX耐药率为53.73%,KM为11.94%;134株耐多药菌株中,耐药组合以INH+RFP+SM+OFX最为常见,其次是INH+RFP+SM和INH+RFP,初治肺结核的耐药组合排前3位的是INH+RFP+SM+OFX、INH+RFP、INH+RFP+SM,复治肺结核的耐药组合排前3位的是INH+RFP+SM+OFX、INH+RFP+SM、INH+RFP。结论衢州市MDR-TB对一线、二线药物的耐药性相当严重,开展耐多药结核病的免费筛查工作,早期发现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开展耐多药结核病的免费治疗,降低耐多药结核病的产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妇科射频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妇科射频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脱垂程度、盆底肌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子宫脱垂程度平均值均高于治疗前(P < 0.05),观察组治疗治疗后子宫脱垂程度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盆底肌功能平均值均高于治疗前(P < 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功能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妇科射频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子宫脱垂的治疗优于传统的生物反馈电刺激。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发热门诊支援护士培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 对59名发热门诊支援护士进行培训,以柯氏模型作为评价工具,通过培训满意度调查、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及结果层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支援护士总体满意率96.61%;培训后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传染病突发事件预防能力、准备能力、救援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5);半结构式访谈提炼出4个主题: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培训规范化、心理感受、培训需进一步优化。结论 开展发热门诊支援护士培训有助于提高其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传染病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87.
目的:测定胃黏膜病变组织PCNA、BCL-2和BAX的表达,探讨其在胃黏膜病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所起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88例经胃镜和病理确诊的不同胃黏膜病变患者的病变组织中PCNA、BCL-2和BAX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结果:PCNA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异型增生→胃癌中的表达逐渐增强,BCL-2在胃癌中的表达最高,而BAX的表达与BCL-2相反,在浅表性胃炎中表达最强,经相关性分析PCNA与BAX成负相关(r=-0.320,P<0.01),与BCL-2成正相关(r=0.430,P<0.01)。结论:胃黏膜病变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变化过程中,PCNA、BCL-2和BAX表达的异常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传播。常见于夏、秋季,以儿童发病为多,临床上多以急性起病,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和脑膜刺激征与病理反射阳性等为特征。重症可发生呼吸衰竭,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前后黄斑部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寻找各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对术后裂孔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10例确诊为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患者作为黄斑裂孔组,收集13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视力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黄斑裂孔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及填塞术。对照组、黄斑裂孔组术前、术后1个月行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查。将术后愈合类型分为U型、V型、不规则型和不愈合型4种类型。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变化及组间差异;并探索和术后裂孔愈合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黄斑裂孔组术前、术后与对照组之间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长度密度(retinal vessel densities of the 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VSC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裂孔组术后颞侧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灌注密度(retinal perfusion densities of the 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PSCP)较术前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象限PSCP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裂孔组术前、术后PSCP较对照组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裂孔组术前PSCP和术后PSCP呈正相关(r=0.721,P<0.05)。裂孔愈合类型和术后PSCP有相关性(r=-0.737,P<0.05),和术后VSCP无相关性(r=-0.533,P>0.05)。结论 PSCP比VSCP更能反映黄斑部视网膜解剖结构的变化和术后裂孔愈合的情况;术后PSCP越大,裂孔愈合形态越接近U型愈合,可以将PSCP用于评价和预测术后裂孔的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脑出血合并骨折出现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及护理。方法搜集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接收的脑出血合并骨折出现肺部感染98例患者,对其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给予临床护理。结果年龄、基础疾病、发病时间、意识障碍及侵入性操作、手术是造成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临床有效率达94.9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合并骨折出现肺部感染的原因与年龄、基础疾病、发病时间、意识障碍及侵入性操作、手术有关,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