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7 毫秒
91.
92.
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是一种以病原体感染为主要病因的子宫内膜慢性、持续性炎症,与不孕及辅助生殖助孕的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虽然目前应用抗生素治疗后CE患者的妊娠结局得到较大程度改善,但仍有部分持续性CE患者的病因未明、治疗效果不佳。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CE子宫内膜的免疫状态发生改变,并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和不良妊娠结局的病理过程。CE的免疫状态改变主要表现为以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terine natural killer cell,uNK细胞)、巨噬细胞为代表的固有免疫细胞和以B细胞、CD4+T细胞为代表的适应性免疫细胞的数量改变,CD4+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表达异常。综述CE免疫状态改变的研究进展,以期从免疫角度加深对CE的病理特征和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内在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93.
94.
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子宫畸形合并不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64名子宫畸形患者行IVF/ICSI治疗的临床资料,对子宫畸形患者的助孕结局做出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因不孕行IVF/ICSI治疗的子宫畸形患者,按照子宫畸形的类型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病人的基本资料及ART治疗结局。妊娠的患者追踪至分娩,比较自然流产率、早产率、活婴分娩率、新生儿体重和分娩孕周以及有无合并畸形。【结果】因子宫畸形行ART治疗患者共64人,按照子宫畸形的类型分为4组,鞍形子宫13人,不完全纵隔子宫14人,单角子宫19人,双子宫18人。4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水平方面都没有差异,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4组相似,平均每病人妊娠率在不完全纵隔子宫组(78.57%)显著高于鞍形子宫组(38.46%)和双子宫组(38.89%),与单角子宫组(47.37%)无统计学差异。4组均未出现宫外孕情况,在流产率、早产率、活婴分娩率、多胎妊娠率、分娩孕周和出生体重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出生婴儿均未发现有畸形。【结论】子宫畸形患者行IVF或ICSI有比普通不孕患者更差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不完全纵隔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妊娠率相对鞍形子宫和双子宫更高。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周期中染色体相互易位、罗氏易位对种植前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进行的31个罗伯逊(罗氏)易位周期及48个相互易位周期中染色体正常/平衡胚胎和异常胚胎的发育情况,选择α-地中海贫血周期作为对照。同时比较了性别和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对正常/平衡胚胎率和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 取卵后第3天(D3)正常/平衡胚胎与异常胚胎的优质胚胎率无统计学差异,罗氏易位组分别为79.5% 和 71.1% ,相互易位组为77.3% 和72.0%;而正常/平衡胚胎的D5/6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异常胚胎,罗氏易位组分别为76.9% 和53.5%,相互易位组为75.0%和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1)。将染色体易位组按性别或将相互易位组按包含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分亚组,比较各亚组的正常/平衡胚胎率,未发现显著差异;D3优质胚胎率和D5/6囊胚形成率在相互易位的两个亚组也未发现显著差异(P > 0.05)。【结论】 染色体易位对早期胚胎发育影响不大,对染色体不平衡胚胎的清除可能在囊胚阶段已经开始;性别和相互易位中染色体的类型对正常/平衡胚胎率影响不大,亦不是影响胚胎发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
随着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技术的日益普及,胚胎活检的安全性也备受关注。胚胎的活检时机、透明带打孔的方法等均可能对胚胎后续的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活检后到植入前囊胚阶段的发育,以及出生到幼儿期(2岁)的生长发育,但对成人后的远期安全性问题尚缺乏数据。  相似文献   
97.
微小RNA(micro RNA,miRNA)是一类新发现的非编码的调控RNA,其主要在转录水平或转录后水平上发挥调控效应,控制着生长发育、分化、代谢和疾病等许多生物过程。miRNA调控精子与卵子的减数分裂,影响配子的生长发育。参与植入前小鼠胚胎早期发育时序的调节,干预植入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而且涉及到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与多潜能性的维持,控制多能胚胎干细胞潜系的决定。生殖细胞miRNA的异常表达与生育能力障碍存在一定相关性。就miRNA相关机制和功能,主要检测方法及其在生殖发育领域中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98.
α-地中海贫血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获临床妊娠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有效避免妊娠遗传病患儿的方法 .方法 采用常规黄体期长方案促排,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法授精,72 h后采用机械打孔法从每个优质胚胎中取一个卵裂球进行活检,采用gap-PCR检测α-地贫东南亚缺失型(α-SEA).结果 获宫内单胎妊娠.结论 PGD技术的临床应用为重型地贫的预防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法 .  相似文献   
99.
早期胚胎组织中滋养细胞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观察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自然流产胚胎组织和绒毛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sHLA-G在滋养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胚胎发育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法,检测14例IVF-ET9IVF-ET组)后自然流产绒毛组织和6例绒毛膜癌(绒毛膜癌组)组织中的sHLA-G表达情况,按染色深浅分为阴性,阳性及强阳性;并与10例正常绒毛(正常绒毛组)组织进行对照。结果 (1)IVF-ET组仅1例sHLA-G表达阳性(1/14),其余均为阴性或弱阳性;绒毛膜癌组sHLA-G表达全部强阳性;正常绒毛组sHLA-G表达全部为阳性。(2)3组患者的sHLA-G表达部位主要位于绒毛的细胞滋养细胞。结论 sHLA-G在正常绒毛和绒毛膜癌的滋养细胞中呈高表达,在IVF-ET后自然流产的绒毛组织中表达明显下降,表明sHLA-G在滋养细胞的表达可能与胚胎的早期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00.
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眼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方樟柳碱(Compound anisodine,CA)在眼科的临床应用越来越普遍,并主要用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4]。针对缺血性眼病,既往主要以激素、扩血管、营养神经、能量支持等药物治疗,效果不够理想。近几年作者应用CA治疗缺血性眼病,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