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骶髂拉力螺钉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交通事业和建筑业的发展,临床上骨盆骨折的患者日渐增多.对不稳定的骨盆骨折,多数学者提倡手术治疗.从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本院开展了骶髂拉力螺钉技术,用于治疗骨盆后环骶髂复合结构损伤的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2.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在胫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和传统钢板固定术在治疗胫腓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4年3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61例胫腓骨骨折分成两组,分别行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和传统钢板固定术,对两组的手术过程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3个月。微创固定组在术中出血和术后发热时间上远少于传统固定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上,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微创固定组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效及骨折不愈合。结论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在治疗胫腓骨骨折上具有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遗留瘢痕不明显、固定可靠等优点,是一种疗效较好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3.
严重辗挫性断指常因指体受到钝性暴力的挤压、牵拉、搌挫等作用而使指体血管有挫伤、抽出、毁损,导致血管缺损,手术再植难度大.我院在1996年9月~1999年11月间共再植该类断指29例37指,22指成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两种不同显露方式对椎旁肌的影响。方法将7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0例,行肌间隙入路手术显露;B组35例,行传统后入路手术显露。收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4d疼痛感觉程度(VAS),术前及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椎体上下缘连线夹角),双侧椎旁肌面积;术前,术后第1、3及7天,末次随访时血肌酸激酶(CK)水平;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4d及末次随访时VAS、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后第1及3天CK水平、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旁肌面积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而椎体高度、Cobb角、术后7 d及末次随访时CK水平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方式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及对椎旁肌影响小等优势,有利于保护肌肉软组织的血供,利于胸腰椎骨折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 总结腹膜后纤维化上尿路梗阻的诊治经验,为腹膜后纤维化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7年9月间本院收治的11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上尿路梗阻的诊治情况,男7例,女4例,均以肾积水为临床表现。1例行肾造瘘术,7例行输尿管松解术,2例行输尿管切断再吻合,1例因患侧肾脏无功能,行患肾切除。结果 随访12~36个月,3例失访,2例因脑梗死亡,余患者在随访期内病情稳定或无变化。结论 腹膜后纤维化上尿路梗阻是少见病因,病理是本病诊断的最终依据。早期的手术治疗能够保护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47.
自1995~2000年,作者采用经皮腰椎后外侧经皮穿刺切吸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患眼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变化及与视力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72例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wAMD患者(72眼)的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病灶切面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血流面积(cross flow area,CF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变化,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并换算成LogMAR视力表数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wAMD患眼抗VEGF药物治疗前后CSA、CFA、CMT的差值与治疗前后BCVA(LogMAR)的差值的关系,统计患者治疗效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wAMD患眼抗VEGF药物治疗无效的因素。 结果 wAMD患眼抗VEGF药物后CSA、CFA、CMT均低于治疗前(P<0.05);wAMD患眼抗VEGF药物治疗后BCVA(LogMAR)低于治疗前(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wAMD患眼抗VEGF药物治疗前后CSA、CFA、CMT的差值与治疗前后BCVA(LogMAR)的差值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眼压、治疗前CSA、CFA、CMT均是影响wAMD患眼抗VEGF药物治疗无效的相关因素(P<0.05)。 结论 wAMD患眼抗VEGF药物治疗前后CSA、CFA、CMT的差值与治疗前后BCVA(LogMAR)的差值均呈正相关,且CSA、CFA、CMT均是影响wAMD患眼抗VEGF药物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带袢钢板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51例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予肩锁钩钢板固定治疗21例(肩锁钩钢板组),予带袢钢板固定治疗30例(带袢钢板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临床疗效、术后1及2年Constant评分.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Constan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带袢钢板组明显优于肩锁钩钢板组(P<0.05).结论 带袢钢板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能更好的使受伤部位复位,长期疗效明显优于肩锁钩钢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和脊柱活动能力及脊柱曲度的关系。 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90例。采用骨折风险测评工具评估10年内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采用Spinalmouse测量直立位、前屈位、后仰位、负重位的躯干倾斜角、脊柱曲度、脊柱椎间夹角。 结果 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与躯干倾斜角及T7/8夹角呈正相关(P<0.05),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与躯干倾斜角及T7/8夹角呈正相关(P<0.05);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与直立腰椎曲度及直立胸椎曲度呈正相关(P<0.05),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与直立腰椎曲度及直立胸椎曲度呈正相关(P<0.05);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与直立到前屈位胸椎曲度变化呈负相关(P<0.05),与直立到前屈位腰椎曲度变化、直立到后仰位腰椎曲度变化、直立到后仰位胸椎曲度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与直立到前屈位胸椎曲度变化呈负相关(P<0.05),与直立到前屈位腰椎曲度变化、直立到后仰位腰椎曲度变化、直立到后仰位胸椎曲度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与负重前倾角变化及负重胸椎曲度变化呈正相关(P<0.05),与负重腰椎曲度变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与负重前倾角变化及负重胸椎曲度变化呈正相关(P<0.05),与负重腰椎曲度变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与脊柱活动能力及脊柱曲度有关,脊柱活动能力和脊柱形态能够反映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